APP下载

浅析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适应性影响阐述

2021-02-21王芳娟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7期

王芳娟

摘要:随着中国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及工业制造水平的快速发展,地铁国产化程度也随着提高,地铁建设出现井喷式发展,既有线路长度和客运量逐年增加。在建线路条件、客运组织、车辆构造、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正在逐步尝试创新以适应新的运输环境。其中,运营和组织大小交路技术在大城市地铁运输中被广泛使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起到的改善作用,并对如何制定大小交路套跑方案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不均衡客流;列车交路;车底运用;满载情况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陆续有大城市开始着手建设地铁线路,到今天为止已经过去半世纪有余,半世纪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至今已由单一线路发展到组网线路,从小规模发展成大规模路网结构。同时,随着地上交通拥堵程度愈发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且与地面交通运输相比,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优势更加突出。

1大小交路可行性方案理论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从21公里到1031公里,一共过去了38年。然而,在接下来的七年里,中国的运营里程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了6000公里。建设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下一阶段,中国将拥有7000多公里的城市轨道运输线路,且许多规划的地铁线路将获批建设。

1.1大小交路基本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方案主要包括路线规划设计、列车分拣方案、停靠站设计等几个方面。列车交通规划是列车交通管理规划的基础,通过对客流分布特征进行科学分析,满足本段客流框架内的运输需求,并为车辆考虑了一定的余量,为类型、列车路线、始发站和终点站位置、返回站位置以及每条线路的列车数量、列车编队、线路停靠时间和计划设计制定总体计划。车辆选型和分类方法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与线路客流量、列车密度、线路条件、供电电压、技术发展、产品价格和维修能力、资源等因素有关。排序方式和节点数量应根据客流预测、设计能力、路线条件、环境条件、运营组织等因素,结合所选列车类型来确定。服务范围包括列车始发站和终点站、起止时间、工作周期和列车路线。

发车频率和间隔:根据客流量、相关时段的列车数量、预测的客流量数据、客流量的历史参考数据和列车组群要求来制定发车表。

停靠规划:根据运营公司实际分配的列车数量、系统设计性、路线容量等因素,更改停靠位置。根据客运和线性工程特点,有多条连接市中心和郊区的长途地铁线。通过合理调整列车停靠计划,可以有效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减少乘客转乘浪费的时间。

列车交路:列车大小交路模式是指列车进行运输作业的固定周转区间,即列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来回运行的区间。列车计划包括列车区间、转站位置、高峰时段列车和列车对数、列车停靠时间和开闭时间、列车数量等。每条线路的列车需要制定列车运行计划。列车路线开发是管理列车交通的基础,是管理系统规模、工程设计和系统设备设置的前提。《地铁设计规范》规定,为提高运营效率,减少空车距离,需要根据线路和列车各路段乘客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线路,并使用不同运载能力的列车。考虑到路线的特点,列车交通主要有两种运输方式:正常交通和特殊交通。正常交通主要是指按照一条主干道运行,如此可以平衡沿途各个车站的乘客等待时间。特殊交通运输线路可分为高速公路和二级道路(嵌套道路)、交叉道路(连接道路)、分岔道路和支路道路。

1.2大小交路运输组织形式特点

大小交路开放计划平衡了客流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旅客提供多种服务,主要应对旅客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在客流量变化较大的城市,为客户提供便利。对于运营商来说,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分析、按需配送,大小交路运输组织,相比单模运输组织,增加了列车数量以达到平衡区间和线路上列车数量的目的,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列车利用效率,且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设备设施方面,由于向大小型运输系统的转移,对小型转弯站的配套设备设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保证信号、開关、平台设备等多种专用设备齐全,技术先进。与此同时,交通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和环绕,列车调度员需要更注重于监管小路口,包括转站监控、精简列车编队,以此来保证运营效率,减少大型公路列车和回程小型公路列车之间的串扰,车站工作人员也需要应对人流量变化情况对地铁运输产生的干扰进行分析。当列车在大小路口之间移动时,在小路口直接到达列车末端的通道会减少,大多数路口的行程间隔会有所增加。

2地铁大小交路开行方案控制思路分析

2.1大小交路运行原则分析

车辆的运行不仅要结合地理环境和客流分布情况,还要结合特殊时间的客流特点,在现在的运输环境中,地铁运营商需要考虑站点的容量和实际的客运需求,以及运营商所能获得的利益和提供的服务。地铁线路开发时应考虑以下原则:短期和长期客运量预测满足多种出行需求,从旅客角度出发,根据客运量在时空上的分布特点进行预测,确保乘客和车辆的一致流动,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旅行。正确分配运输能力以保持高水平服务的服务水平,减少线路上的列车数量,以此来节省车辆运营成本。基于线状网络视角来对运营路线进行长期、整体规划和设计,初期、短期、长期设计保持一致,以期维护地铁运输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对地铁运行可持续性给予综合考虑,同时保证车流量应与主要换乘站覆盖范围和进出重要客流相匹配。以单向穿越路段流为基础,综合考虑出行和旅客出行的便利性等因素以及返程站的设计,避免在具有复杂交通管理列车的车站进行过度安装以影响车站正常使用。运输部门必须认真考虑旅客运输需求和运输系统效率,确保城市地区高密度列车运输组织正常形势职能,以此来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同时,人为设置“堵点”,以抵御相邻线路之间距离过长而无法满足网络工作需要的危险和突发客流。包容性设计和响应式设计有机结合,保证人流量与车流量一致。设备配置包括各种操作条件,必须与系统所需的风险保护功能相匹配。此外,该系统还可以针对旅客截面积变化、旅客突然拥堵、干扰正常运营的中断等不确定情况,提供灵活的路线工作计划。

2.2可行性方法

(1)客流预测。路线的位置和车站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沿线客流分布的主要特征。在大小路口模式下,线性客流的运动特性直接影响发展规划。准确的客运量估算有助于做出相关的业务和组织决策。(2)客流分析。系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详细研究跨站、跨线路、跨线网客流变化特征,确定路线发展轨道以及轨道交通运营旅客运输的演变,有助于实现准确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客运高峰,为确立主次干道奠定基础。(3)列车流生成。列车流生成是根据交通组织的技术特点和客流分析,结合线路容量、机车车辆配置、设备、场地条件等其他约束条件,根据可用资源确定的。同时做好重要信息的收集工作,例如重型和轻型列车的运行时间、返程站的位置、列车发车间隔和停靠计划等。(4)制定最终计划。运营商综合分析运输成本,为客户运营和部署运输服务的复杂性以及社会效益,最终决定开通大小道路的计划。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地上交通运输压力,且调整地铁交通运输合理性,应当合理使用大小交路套跑技术,认真规划地铁运营可行性办法,使地铁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 戴诗杰. 断面客流不均衡条件下的地铁行车组织方法[J]. 汽车世界,2020(7):0031.

[2] 朱进. 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相关论述[J]. 汽车世界,2019(20):16.

[3] 孙强.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适应性影响评价分析[J]. 精品,2019(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