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1-02-21谭雪滔
谭雪滔
【摘 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新生儿阶段胆红素异常所诱发,有生理与病理性之分,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病理性黄疸需结合对应的治疗方可消失,治疗后采取护理能够对治疗效果进行巩固,所以后期应强化新生儿护士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总结科学的护理方式,为此症的护理开辟新径。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
Nursing research progres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Tan Xuetao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0,China
【Abstract】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is caused by abnormal neonatal bilirubin, which ha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is disease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recent years. Pathological jaundic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to disappear. After treatment, nursing can consolid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so the nursing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late stage. To summarize the scientific nursing methods and open up a new way for the nursing of this disease.
【Key?Words】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Nursing
新生兒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阶段的常见疾病,主要代表新生儿血液胆红素水平过高,但代谢容易产生异常,致使新生儿皮肤出现黏膜,这是因为红细胞分解与新生儿肝脏不成熟有直接关系。分泌过多的胆红素,肝脏的有效清除是增加患儿患病的重要因素,可经对胆红素的诊断来确定其为生理或病理。生理性的黄疸通常在15d内会逐渐消失,病理性的则危害较大,容易导致婴幼儿手脚无法自主运动,容易留下神经后遗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会降低,神经系统会备受损害。本研究主要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展开如下综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代表的是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数值处在正常范围,皮肤出现黏膜黄染症状更为严重。诱发此病的因素是新生儿处于适应的环境中,损坏的红细胞较多,胆红素水平较高。疾病诱发因素较多,喂养不足、肝循环过差等均是诱发问题。新生儿患此症时,可先对疾病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开展治疗,通常较轻的可用蓝光照射治疗,病情较重的可输注免疫球蛋白,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诱发脑损伤且呈不可逆性[1]。临床治疗一般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采取科学的疗法,病情较轻者,可增加喂养,加速消化道蠕动,帮助新生儿排尿和排便,使胆红素迅速排出。中度病情可用光疗法,严重者则需换血治疗。
2.1 围生因素
窒息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产妇分娩时若子宫收缩较强会对胎盘供血造成影响,血液供应减少会影响胎儿的供氧,患儿气体交换会出现障碍,导致宫内缺氧。与代谢正常的胎儿比较,窒息胎儿体内的葡萄糖无氧分解增多,容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机体红细胞与细胞膜受到破坏,会使胆红素增加。早产儿体质较弱,经常会因为开奶困难引起低血糖,从而使肝酶活力降低,干扰人血清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加上早产儿所用的抗生素疗法抵抗力较弱,会对肠道微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容易诱发高胆红素血症。
2.2 感染因素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与败血症等均是引发疾病的感染原因,新生儿感染主要是自身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胎儿出生后IgA与IgG才会合成,胎儿免疫功能低下,实际分娩时,新生儿容易受到致病菌的感染,继而会致使机体红细胞破坏变多,致使肝脏结合胆红素功能,致使胆汁淤积,排泄胆红素时受到障碍,血液中的UCB会增多,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会增加。新生儿体内进入致病菌后会对人体肝脏功能造成影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UGT)活性会下降,人体中胆红素的转化与排泄也会降低,容易并发脑损伤风险。
2.3 遗传因素
20世纪已有研究得出不同人种引发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有差异,黄色人种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概率较高,是危险原因。2004年,美国提出东亚血统是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危险原因。国外经对双胞胎胆红素水平研究,对比同卵与异卵胎儿胆红素水平,由其数据会发现,即使控制同样会引起高胆红素血症,遗传也会对此病的发生造成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遗传因素对此病的发生影响深远。和新生儿对应的遗传因素包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缺陷与基因突变等。临床经测定发现,G-6-PD缺乏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不一致,无法单纯用G-6-PD基因酶活性下降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预测。和溶血比较,胆红素异常是引起G-6-PD缺乏症患儿生成黄疸的主要原因,单一的G-6-PD不会诱发高胆红素血症,仅会引起轻度黄疸,与基本的突变相关。
2.4 溶血性黄疸
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表示母体和婴儿血型不合诱发的新生儿溶血病,此病的产生与胎儿携带母体的血型抗原相关。母子血型不合会对新生儿的红细胞造成破坏,导致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含量增加,继而会产生黄疸,患儿肌张力会退化,严重时双眼会凝视,患儿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危害。
3.1 强化围产期护理
围产期新生儿感染此症的占比较高,为预防早产和难产的出现,有必要对孕妇展开产前检查,强化医务者分娩水平训练,分娩时严密对产妇的产程进行观察,尽量避免新生儿缺氧,因为一旦缺氧会导致胆红素水平下降,致使没有联合的胆红素水平上升。宫内窘迫的新生儿,有必要按照医嘱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的产生。任建东[2]学者在研究中指出:此病的发生与宫内窘迫、感染等诸多因素相关。胎膜早破容易导致新生儿受到感染,感染原因会使得红细胞膜不够稳定,血液中没有结合的胆红素甚多,无形中会对肝酶活力造成抑制。仅靠治疗很难使其消退,必须配合科学的护理来辅助。
3.2 感染预防
新生儿出生后,立刻对其鼻、口中的分泌物进行清除,喂完奶,竖直抱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以免产生窒息。勤換尿布,便后仔细清理臀部,确保皮肤干燥,避免臀部感染。依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胆红素水平上升。护理脐带创面,保证干燥,用安尔碘对脐部做好消毒,每日2次,预防脐部感染的发生。
3.3 母乳喂养
母乳的营养价值较高,其中含有诸多营养成分,免疫活性物质较多,能够帮助新生儿的消化,帮助排除粪便。新生儿一降生,鼓励母乳喂养,尽量和母亲接触,尽早吸吮。保障24h和母婴同室,吸吮次数每次高于12次。新生儿在多次哺乳后能够加速结肠反射的肠道蠕动,帮助新生儿排泄与吸收。做好产妇教育,帮其意识到母乳喂养有助于新生儿身体健康,指导产妇用正确的方式喂奶。李亚璇[3]学者表示母乳喂养对其肠道菌群构建意义重大,胆红素代谢期间,胆红素从胆道进入肠道后,少数经肠道菌群转化功效产生粪胆原排到体外,少数在各类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会从门脉系统进入肝脏,从肝脏细胞转化再排出。由此可见,母乳喂养十分必要,能够对疾病的好转发挥辅助效用。
3.4 胎粪排泄护理
常规护理,用肥皂水在温度计上涂抹,将其插进肛门。3min后取出,准确测定新生儿体温,并对肛门和直肠蠕动进行刺激,使胎粪能够迅速排出。另外,帮助新生儿游泳,使新生儿四肢均得到运动,增加运动量后将其摄乳量也增加,使胃肠蠕动加大,促使胎粪的顺利排出。若去游泳,室内温度保持在28℃,水温保持于36℃,游泳时间在每日喂奶后1h是最佳阶段。侯廷莲[4]学者在护理中也提到,胎粪排泄十分重要,只有提供这方面科学的护理,新生儿才能够避免感染,对疾病有预防作用。
相关文献提出:益生菌能够维持肠道菌群稳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刺激,对患儿在补充益生菌的基础上减少其住院时间,排便频率相对较高。金双歧在临床比较常用,其中含有多种菌成分,能够对新生儿肠道内部的正常菌群进行优化,使其新生儿肠道增进营养,将胆红素排泄能力增强。
3.5 光疗护理
光疗法在此症的治疗中已有60年的历史,是治疗此症的有效方式,蓝光直接照射到患儿皮肤上,能够促使患儿身体中循环的亲脂性胆红素变为亲水性,以免进入血脑屏障诱发并发症。这种护理操作容易,效果好。黎金文[5]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双面蓝光治疗此症能够有效将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不会对外周血淋巴细胞造成影响,安全系数高,应用于此病护理效果可观。
3.6 抚触护理
抚触是经有序、有技巧的抚摸刺激,引起新生儿一定的生理效应。新生儿抚触有助于新生儿情感与生理的发育,能够减少新生儿哭闹,对新生儿的睡眠与皮肤循环进行改善,强化机体免疫力,促进胰岛素与胃泌素分泌,强化胃肠蠕动,加速粪便的排出。为新生儿沐浴后选仰卧位,充分将身体裸露出来,抚触人员双手互相揉搓,掌心发热,用婴儿专用润肤油实施润滑,轻轻地对新生儿的各部位进行按摩,动作要保持恰当,把握好力度,每次抚摸时间维持在10min~15min,每日2次~3次,持续开展1周的护理。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影响原因适当加以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使其血清胆红素降低,提高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贵祥,张树英,黄燕萍,等.库存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效的研究[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20,35(2):104-107.
[2] 任建东,严洁.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因素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2):20-21.
[3] 李亚璇,莫茜,孙建华,等.母乳喂养新生儿早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肠道菌群特征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9,37(5):351-355.
[4] 侯廷莲.综合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J].我和宝贝,2019,9(10):47-48.
[5] 黎金文.单面蓝光光疗与双面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5):54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