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2021-02-21邵元春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1年8期
关键词:作文思维教师

邵元春

在小学学科中,语文学科的地位特殊,其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也可以帮助学生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其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素质教育日渐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会不由自主地表达出来。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有意识地让学生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拔河比赛结束,教师可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就拔河比赛的过程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谈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会说拔河项目的操作要点,有的学生则会分析每局胜负的原因等,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经历和内心的真实感受,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为日后作文所用。再如,春游结束回来,教师可以及时与学生交流感受心得,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出游时的心情、路上遇到哪些特别的风景、此次出游有什么收获等,相信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且都是来自自己真实的体验,发自内心真实的感受。基于这些素材进行写作,学生的作文内容会更加真实具体,富有个性。

二、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取得较高的成绩,会想方设法传授写作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范文中的开头、结尾等,以便考试时套用。这种模式化的作文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束缚,写出来的作文存在内容虚假、表达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认识事物,将自己的见闻感受不拘形式地写出来。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写出新意,写出个性。如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作为童话故事的主人公,编写小故事;也可引导学生进行幻想,想象自己是火星居民等。教师也可以利用抽象图形或观察材料、创设绘画情境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有创意地表达,写出彰显个性的好文章。

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且掌握的知识有限,在作文中常常出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情况。对此,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其中,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从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以便在日后作文中灵活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只要是有益于学生成长的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如自然类、科学类、历史类等,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定期组织读书班会、设立图书角,成立读书互助小组等,让学生自主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去。教师也可以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与奖励,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进而为个性化作文奠定基础。

四、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作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表达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充满个性化色彩的文章。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教授各种写作手法和技巧,告诉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以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乏味,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贴近生活的作文题材,逐步引导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中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加强思维训练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思维活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前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施:(1)引发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采用与通常习惯下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学生如果能用逆向思维审题立意,写出来的文章更有新意。(2)引发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形式。其特点是从侧面思考问题,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的方向去,以求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摈弃从众心理,另辟蹊径,从而使写出来的文章别开生面。(3)引发多向思维。多向思维其实就是以上两种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前后、内外等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向思维能散发出众多独特新颖的信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观点。这样学生就能从中选出新奇的观点,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

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阅历、语言积累、情感认知等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具有综合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等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作文思维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