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遗址环境敏感性评价及保护模式初探
——以汉长安城大遗址区为例

2021-02-19赵月帅朱晓雪

智能城市 2021年24期
关键词:长安城遗址敏感性

李 玲 王 锐 赵月帅 丁 娜 朱晓雪

(陕西华地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

近年来,城市大遗址区受城市发展影响较大,出现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博弈的局面,遗址保护遭遇严重挑战。在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将城市遗址区纳入城市建成区内,大遗址区保护工作迎来新的机遇。

1 汉长安城遗址发展现状

1.1 研究区概况

汉长安城遗址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的渭河台塬,是我国迄今为止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发源地,西汉时,汉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升华的产物,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宗教观念、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遗址区规模34.43 km2,包含未央宫、长乐宫、明光宫、桂宫、北宫等大型宫殿遗址区。

汉长安城遗址区如图1所示。

图1 汉长安城遗址区

1.2 土地利用现状

遗址区内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14.56、16.52和3.35 km2,分别占遗址区的42.30%、47.98%和9.72%。建设用地规模大于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遗址区内农用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土地撂荒现象突出,建设用地动态扩张现象较为严重。

1.3 基础设施薄弱

遗址区内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未纳入西安市市政系统,多由各村落自行解决,未统一规划。6个村落接有西安市政自来水管道,其余村落用水基本为各村自行打井;少部分村落修建有排水渠,其余村落污水乱排乱放;输电和通信线路沿现有道路两侧架设,对遗址景观存在一定影响;生活生产垃圾未分类处理,对遗址破坏较大,无法满足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需要。

1.4 环境日益恶化

遗址区内建设用地主要为村集体用地,村民私搭乱建现象严重,高密度的建设缺乏风貌引导和管控;小型工业企业达两百余家,部分企业私自排放污水及废气,对遗址造成损害;遗址区缺乏统一规划,建设用地压占遗址本体严重,使遗址风貌受到极大破坏,对遗址区形成巨大威胁。

2 环境敏感性评价体系构建

2.1 评价因子选择

(1)遗址保护范围。

根据有关考古发掘报告、文物研究资料及相关研究基础,落实各个遗址的分布范围、点位坐标、具体形状和面积,对遗址保护区层次进行赋值。

(2)建设用地压占遗址比重。

对遗址现状数据进行分析,以建设用地压占遗址比重分析遗址保存现状的敏感程度,分等级赋值。

(3)建设用地类型。

依据土地调查数据,结合遗址区内的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将遗址区内的土地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用地,针对不同的建设用地类型对遗址的破坏性进行等级赋值。

(4)遗址与水体距离。

根据土地调查数据,遗址区内水体主要有沟渠、坑塘水面、养殖坑塘三类,大量的荷塘、鱼池及水面等都对地下遗址层有较大破坏,根据水体与遗址的距离赋值。

(5)植被覆盖。

根据土地调查数据,遗址区内植被覆盖类型主要为草地、耕地、林地、种植园用地、其他土地,根据植被覆盖类型及对土地的破坏程度大小赋值。

环境敏感性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环境敏感性评价

2.2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评价因子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因子权重

2.3 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及分析

利用ArcGIS软件,采用加权指数和法对上述5个单因子环境敏感性等级评价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分析遗址区环境敏感性等级,得到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遗址区面积为3 443.90 hm2,极高敏感区主要分布于长乐宫和西市区域,高敏感区主要分布于遗址沿线,面积合计309.38 hm2,占遗址区的8.98%。极高敏感和高敏感区域为已探明遗址区域,必须采取严格措施加强保护,禁止开发,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建设活动。中敏感区主要分布于遗址区中部,面积合计482.62 hm2,占遗址区的14.01%。依托已探明遗迹,开展合理的展示方式,通过标识展示、场馆展示、原状复原展示等方式塑造历史空间环境。低敏感和弱敏感区域主要分布于明光宫及遗址区边缘区域,面积合计2 651.90 hm2,占遗址区的77.00%。在控制开发强度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与遗址景观及风貌协调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

汉长安城遗址环境敏感性评价如图2所示。

图2 汉长安城遗址环境敏感性评价

3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模式

3.1 用途管制模式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突出底线思维、保护优先的原则,通过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依托遗址环境敏感性评价,推动考古发掘的精确性,将考古发现的遗址位置、范围等信息纳入文物管理信息平台,识别已探明遗址分布空间、潜在遗址分布空间、遗迹资源聚集空间,确定重要等级,实现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管控。

3.2 乡村社区模式

建立社区参与的共管机制,切实了解遗址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实地调查居民生活对遗址保护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对遗址范围内的村民住宅进行内部调整置换,在勘探确定没有遗址遗迹的区域集中安置;其余村落适当保留,进行存量更新及改造。通过改善遗址环境和遗址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社区,延续遗址区的历史文化,将遗址区内现有村落改造与社区建设及民俗文化的展示传承相结合,使遗址保护与居民生活统筹协调发展。

3.3 产业融合模式

结合遗址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分析研究、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分区域提出适宜的功能引导建议。将未央宫作为宫殿文化展示空间,桂宫作为后宫文化展示空间,武库作为军事文化展示空间,北宫为后宫及手工业文化展示空间,北阙甲第作为服务文化展示空间。依托农业空间打造现代都市农业,营造大地景观;依托遗址遗迹,打造丝路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科技博览、科考探秘等文化产业;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支撑、旅游产业为特色的大遗址文化区。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发展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发展模式

4 结语

探索在国土空间规划新视角下多维空间层次的研究,是当代大遗址保护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对汉长安城遗址环境敏感性评价尚属尝试性探索,但数据获取受到一定限制,在因子的选择和评价方法上有待完善。强化大遗址的历史环境和国土空间现状、实现遗产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高度融合、在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基础上将文化资源纳入平台管理,是未来主要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长安城遗址敏感性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辽上京遗址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会议召开
桃核上的长安城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长安城里,一群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