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旋喷桩垂直防渗下部开叉问题的解决措施探讨
2021-02-18庞贺全
庞贺全
(广东有象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清远 511500)
高压旋喷桩作为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一种,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除应用于地基加固外,在水利工程中更主要应用于防渗工程。多年来,在各种规模的水工建筑物中,在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下,建成了大量的高喷灌浆防渗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工程概况
新村水库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及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工程。水库主要建筑物由主坝、三座副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及坝后电站组成。水库主坝、1#副坝、2#副坝及3#副坝均为均质土坝。
1.1 主坝
主坝最大坝高25.35m,坝顶高程为235.70m,坝轴线长226.45m,坝顶路面为混凝土路面,宽5.0m(包括防浪墙宽0.4m)。
1.2 1#副坝
1#副坝位于主坝右侧约100m处,最大坝高18.15m,坝顶高程为235.75m,坝轴线长113.22m,坝顶路面为混凝土路面,宽5.0m(包括防浪墙宽0.4m)。
1.3 2#副坝
2#副坝位于主坝右侧约660m处,最大坝高14.98m,坝顶高程为235.37m,坝轴线长57.00m,坝顶路面为混凝土路面,宽5.0m(包括防浪墙宽0.4m)。
1.4 3#副坝
位于1#副坝和2#副坝之间,最大坝高4.85m,坝轴线长17.81m,坝顶高程236.12m,坝顶为泥结石路面,宽6.30-7.50m(无防浪墙)。
2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主坝坝体后坝坡坡脚存在两处渗漏通道,1#副坝背坡坝脚处存在渗漏通道,在高水位运行时,出水量明显增加,因此认为主坝和1#副坝坝体渗流状态是不安全的。根据地勘部门提供的勘测资料表明,主坝、1#副坝及2#副坝坝体及坝基存在多处中等透水层,渗透系数已大于1×10-4cm/s,且主坝左坝肩有一处渗透系数已达到1.52×10-3cm/s,均不满足:渗透系数均质坝≤1×10-4cm/s,坝体与坝基均存在渗漏问题[1]。
因主坝、1#副坝和2#副坝部分断面存在渗流破坏危险,需对主坝、1#副坝及2#副坝坝体进行防渗处理。3#副坝场踏勘时未发现背坡湿坡及坝脚渗透通道,3#坝体迎水坡坝脚高程231.50m高于正常蓄水位231.25m,故本次工程对3#副坝不进行防渗处理,不再详述。
3 高压旋喷桩防渗墙方案设计
3.1 方案设计
主坝、1#副坝和2#副坝坝体截渗方案设计:采用双管法高压旋喷桩对坝体进行防渗设计。高压喷射灌浆处理范围:主坝、1#副坝和2#副坝坝体左坝肩至右坝肩,处理深度从坝顶至岩基下≥1m。
3.2 防渗墙厚度确定
高喷防渗墙设计厚度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T为防渗墙设计厚度,m;H为作用于防渗墙的最大设计水头,m;J为防渗墙允许渗透比降,取80。
经计算,防渗墙厚度主坝为0.292m,1#副坝为0.24m,2#副坝为0.19m[2]。
3.3 高压旋喷桩布置
高压旋喷桩采用双管法,直径0.80m,桩中心距0.45m。
主坝:桩顶高程234.50m,桩底深入基岩以下≥1m。其中234.50m-224.00m段采用单排布置,224.00m以下段采用双排布置,排距0.70m。总计1106根,总长度15140m。主坝高压旋喷桩防渗断面图见图1。
1#副坝:桩顶高程234.50m,桩底深入基岩以下≥1m。其中234.50m-224.00m段采用单排布置,224.00m以下段采用双排布置,排距0.70m。总计399根,总长度3991m。1#副坝高压旋喷桩防渗断面图见图2。
2#副坝:桩顶高程234.50m,桩底深入基岩下≥1m。采用单排布置,总计179根,总长度1353m。2#副坝高压旋喷桩防渗断面图见图3。
图1 主坝高压旋喷桩防渗断面图
图2 1#副坝高压旋喷桩防渗断面图
图3 2#副坝高压旋喷桩防渗断面图
3.4 技术指标
墙体、钻孔、桩体、灌浆材料和施工参数按现行规范。
4 高压旋喷桩的防渗原理
高压旋喷桩的防渗原理是相邻桩柱套接形成一面防渗墙。底部深入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两侧延伸至左右坝肩,顶部与其它防渗体相连或延伸至坝顶,从而形成封闭的防渗体。单排、双排和三排旋喷套接图见下图。
图4 单排、双排和三排旋喷套接图
5 解决下部开叉的问题的措施
5.1 下部开叉的原因分析
下部开叉的原因主要有:钻孔深度、钻孔垂直度、桩位偏差和桩径偏差。由于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桩位偏差、桩径偏差和钻孔垂直度等不利因素,尤其钻孔垂直度的因素不可忽视,随着孔深增加,下部开叉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5.2 解决下部开叉问题的设计措施
5.2.1 设计措施一:减小钻孔深度
高喷防渗墙轴线设置于上游马道处,高压旋喷桩顶部至坝顶段采用土工膜防渗,土工膜与高压旋喷桩顶部采用混凝土现浇埋压,底部深入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两侧延伸至左右坝肩,形成封闭的防渗体。该方案可以减小钻孔一半左右高度,能够显著降低下部开叉问题。由于文章案例上游坝坡、两侧坝肩及施工等因素不适宜未采纳该措施。
5.2.2 设计措施二:增加防渗墙厚度
防渗墙需要满足一定的厚度才能达到防渗的效果,故增加高喷防渗墙的厚度来满足防渗需要,具体措施为:增加桩径、减小间距和增加排数。当防渗墙厚度较大时,旋喷桩直径可在允许范围内尽量取大值,旋喷桩直径表见表1。当单排高压旋喷桩调整桩径和间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高压旋喷桩加排数。深度20-30m时,可采用单排或双排旋喷套接形式;当深度>30m时,宜采用两排或三排旋喷套接形式[3]。
5.2.3 解决下部开叉问题的施工措施
1)施工措施一:减小桩位偏差。
先放样防渗轴线,轴线需用拉线标记或划线标记;再放样孔位,孔位需用木桩等进行标记,钻孔位置用钢尺量,允许偏差≤50mm。施工放样后监理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桩位检验为开挖后桩顶下500mm处用钢尺量,桩位允许偏差≤0.2D。
表1 旋喷桩直径表 m
2)施工措施二:减小桩径偏差。
试桩确定桩径等指标参数,采用不同的灌浆材料、水灰比、灌浆压力、提升速度、旋转速度等多组数据,对比确定最终施工参数。桩径用钢尺量,允许偏差≥-50mm。
3)施工措施三:减小钻孔垂直度偏差。
钻孔垂直度允许偏差≤1%,用经纬仪测钻杆。钻孔过程中,可同时用水平尺及时测量钻杆避免误差过大[4]。
6 结 语
防渗工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防渗系统封闭。上文以高喷防渗墙为例,分析确定了高压旋喷桩垂直防渗设计方案。同时,归纳总结了高喷防渗墙解决下部开叉问题,设计和施工两方面五类措施,希望为做好水利工程垂直防渗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