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新技术方法发展战略

2021-02-18王乐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发展战略

王乐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新技术方法;发展战略

引言

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生态文明思想理念的引导下,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就。其中,在保障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稳定性逐步增强,并且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落实方面达成了预期成效。然而从整体趋势上来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旧处于压力重叠、形势严峻的重要阶段,与完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及主管单位应该持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部署贯彻力度,尤其要重点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三个专业领域方面,加强对环境破坏问题以及污染问题的防治管理,并通过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以及工艺,加强短板问题的有效补齐,尽量从根本上强化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最终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概念研究

1.1 水文地质

水文地質作为地质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自然界中地下水变化运动情况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地下水的分布以及形成规律进行重点把握。在此基础上,主动结合地下水理化性质以及成分内容,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获取与高效利用。一般来说,地下水对工程建设以及矿山开采等工作会产生明显影响。

如果地下水位波动变化相对明显,则容易对工程建设以及矿山开采等一系列建设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工作人员未能提前勘察水文地质情况并加强应对防范,就很容易出现建设安全事故。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行业研究领域进一步对水文地质专业内容进行了细化,如细化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床,水文地质学等多个分支学科。并且当前水文地质学又与环境地质等学科进行渗透应用,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全新领域。

1.2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在领域划分上主要以地质学为原理,属于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领域。在研究内容的范畴上,重点针对地质灾害、岩体稳定性、延时与第四纪沉积物等专业内容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结合当前工程地质学应用情况来看,工程地质学主要应用于工程规划以及勘察设计等一系列建设工作当中。从客观角度上来讲,工程建设活动开展工程地质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查明各类工程区域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对建设区域内各类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合分析结果,预测工程建设期间因地质条件变化影响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问题,并提前选择最优场地,解决不良地质问题所带来的风险影响。在工程地质勘察期间,勘察人员可主动利用新时期测绘技术,实现对工程建设区域地质条件以及岩石特征的勘察分析,以保障后续施工以及运行使用效果得以达到预期。

1.3 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最早出现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当中,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研究学者将环境地质定义为通过利用地质数据以及相关原理,人类占有或者不规范活动所引发的环境破坏问题都可以视为环境地质的研究领域范畴,在此研究范畴中的问题都是环境地质问题。举例而言,过于频繁的矿物采取以及施工建设活动,会导致施工建设区域地表遭到严重破坏,继而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问题。

近些年来,相关学者对环境地质概念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定义。主要可以理解为环境地质基本上可以视为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环境形成中,影响地质以及相关变化信息的集合就是环境地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在概念上以及内涵上都有明显不同,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举例而言,环境地质更加侧重于对人类技术以及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所带来的作用影响,而地质环境更加侧重于强调空间概念。

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优势及发展问题分析

2.1 工作优势

结合以往的生产经验来看,部分工程建设区域内的地质水文环境表现相对复杂,再加上部分施工建设活动所呈现出的破坏性问题明显,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问题。如果生产人员并未提前立足于绿色生产理念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就很容易相继引发安全隐患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近几年来,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加速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发展,国内大多数生产行业应该主动立足于绿色转型发展趋势,重点针对当前生产建设活动中所存在的环境破坏问题、污染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其中,行业内部人员应该重点针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工作内容进行统筹推进。并主动立足于绿色生产与建设理念,提前掌握施工建设区域中地质水文信息。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对当前生产建设期间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进行主动识别并加强应对,以防止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问题的出现。从客观角度上来讲,通过科学手段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不仅可以促进生产作业效率与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同时也可以保障生产建设作业安全,有利于实现我国生产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矿山开采作业为例,频繁开展地开采活动会促使建设区域地质稳定性程度严重下降,并伴随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出现,对矿山资源的合理开采与高效利用造成了阻碍性影响。为及时缓解这一现象问题,矿山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工程地质勘察与环境地质保护工作,实现开采等生产作业活动与生态环境安全之间的和谐发展。在开采作业之前,矿山企业应该指派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对开采区域范围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以及环境情况进行重点勘察分析。通过主动了解开采区域范围内的岩土特征、地下水位、是否存在高边坡问题等,进行勘察分析。根据分析反馈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加以综合治理,保障矿产建设作业安全以及效益的最优化。

2.2 发展问题

近些年来,各建设单位针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的勘察分析问题予以了高度关注。并主动结合各专业地质勘察工作的主体思想以及核心内容,对建设活动所涉及到的勘察要点进行统筹部署。然而,我国仍有部分地区所出现的水文地质过度开采现象,不仅容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容易引发地下水位波动变化问题。也就是说,不科学的地下水开采行为容易引发地下水水位变化,并产生一系列连锁问题。如果这种过度开采行为长时间存在,并且未能及时通过自然或者人工方法进行修复补给,那么地下水系统问题严重程度就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出现不可逆损害。

如部分水源直接停产,甚至废弃。除此之外,不合规的工程开采活动以及其他建设操作也容易对建设区域环境安全以及地质安全造成影响。如矿山开采作业中常常会涉及到爆破工艺,如果施工单位所选择的爆破工艺未能符合实际需求或者存在设计不合理问题,很容易对爆破周边区域的岩土稳定性造成破坏性影响。如果场地存在高边坡问题,会进一步加剧破坏影响程度。最重要的是,在采取一系列勘察作业以及相关活动方式之后,相关负责人员未能及时按照绿色生产理念实现生态复绿目标,导致施工场地环境恶劣程度严重加剧,容易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新技术方法发展战略

3.1 严格落实地质工程勘察工作,提前识别风险因素

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人员需要立足于地质工程勘察工作角度,提前掌握工程参数数据,并加强对风险因素的识别管理。因此在正式开采之前,建设企业应该指派专业勘察人員深入建设场地,对工程地质环境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专业勘察人员应该对建设区域进行全面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应该重点围绕地质构造、岩石特征、地质环境以及水文条件等关键内容进行考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当前工程地质表现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建设计划。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预防施工建设期间所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并且最大限度保护施工建设作业过程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在勘察作业期间,勘察人员应该重点针对工程边坡位置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测管理。重点针对边坡结构位置是否存在变形或者岩石破碎等不良问题进行准确掌握。根据实际监测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边坡加固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勘察区域地形条件相对特殊且地质灾害问题频繁,在生产建设期间,应该对该位置部分进行特殊标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保障生产作业安全。

3.2 健全完善工程地质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预防环境灾害风险问题

以矿山开采作业为例,为科学预防环境灾害风险问题,在实行矿山开采作业之前,矿山企业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完成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勘察结果确定应急预案,并加强对地下水危害问题的预防管理。如可采取提前排水方式,避免地下水位过高对矿山开采作业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为加强对边坡坍塌以及失稳等危害问题的预防管理,现场工作人员应该在了解地质情况之后,对边坡参数进行科学设计。并着重针对容易出现地质灾害问题的区域设置排水沟,以有序开展边坡排水工作,减少隐患问题出现。除此之外,现场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重要地段岩石碎屑问题的处理,以防止在开采作业期间出现滚石现象。

3.3 运用新测绘技术手段以及监测管理技术,强化地质勘察分析效果

在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经环境地质勘察分析过程中,勘察人员可利用新型测绘技术如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3S技术等实现对工程建设区域岩土特征、地质环境、地下水位情况的勘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前识别风险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管理。与此同时,利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技术实现对区域环境变化问题的动态监测与分析。尤其要重点关注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如果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过于频繁且超出一定限度,就很容易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阻碍性影响。针对于此,在勘察分析与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实践力度。

3.4 主动结合生态复绿理念,适当恢复建设区域植被

生态复绿理念重点强调生产建设人员应该坚持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建设场地环境条件进行深度把握。并结合场地环境情况以及生态建设需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手段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环境,以增强工程项目的生态效益。一般来说,如果植被覆盖率不足再加上施工建设活动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很容易引发建设区域地质环境恶化问题出现。针对于此,建议现场工作人员应该深化个人的生态复绿理念,优先选择与当地气候环境相辅的树木以及绿草进行大面积种植,防止施工建设区域或者采空区出现地质灾害问题。

结论:总而言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基本上可以视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方向。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级主管单位应该加强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新技术方法的深入研究与应用。通过主动识别与预防当前水文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存在的风险问题,切实保障各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安全。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传统单一守旧的发展思路进行全面改造与升级。通过不断结合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战略发展,加强对新技术以及相关方法的应用实践力度,进一步助推我国生态环境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燕强珍.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2019(05):290+292.

[2]杨飞,刘喜湘.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J]. 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90+192.

[3]马卫东,李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2019(14):244+247.

[4]周恩堂,李会利. 新时期我国地勘产业发展环境与趋势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1(21):166-168.

[5]王婧,郭俊. 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支撑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2020(21):182-183.

[6]孙玉龙,栾东进. 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分析[J]. 科技资讯,2021,19(14):76-78.

[7]陈晶晶.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分析[J]. 环境与发展,2020,32(04):24+26.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发展战略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
探讨新时期如何做好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工作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新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