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放置包装饮用水有害物质迁移风险研究
2021-02-18冯晓雷王倩沈振吴东亮
冯晓雷 王倩 沈振 吴东亮
摘要:本文介绍了夏季放置在汽车后备箱内的包装饮用水(包装瓶为PET材质)在2017年8月至9月共计35天内的有害物质迁移的试验方案、试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对于经常在汽车后备箱放置包装饮用水的消费者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包装饮用水;夏季;汽车后备箱
一、研究背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热塑性聚酯之一,由于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纤维、薄膜、聚酯瓶、工程塑料等领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饮料瓶、食用油桶以及散装白酒桶等,大量地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原料。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小汽车走入了千家万户。人们颠覆了传统观念,已经不习惯于出门带开水了,而是后备箱里放一箱矿泉水,如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喝起来方便,喝完了瓶子一扔,感觉没有任何负担。但是,由于一箱矿泉水不可能一次性喝完,那么就要在后备箱里躺一段时间了,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几天,有的甚至是一个月。如果在夏季高温的时候,这些矿泉水瓶会析出乙二醇、乙醛、重金属锑等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饮用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本项目的目的就是研究在夏季高温条件下,汽车内的包装饮用水长期放置后析出的有害物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二、检测方法及试验方案确定
1、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 5750.1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消毒副产物指标》及GB 31604.4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乙二醇和二甘醇迁移量的测定》,具体项目指标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2006及GB 3838-2002两个标准的指标有几十种,但是其中的大部分指标在放置35天后基本不会产生变化,如果饮用水出厂时是合格的,放置35天后这些指标也符合标准要求,本次试验针对的是PET材质在较高的温度下可能迁移到水中的有害物质,在分析PET材質本身的成分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后,本次试验只检测锑、乙醛、乙二醇以及部分重金属指标。
2、试验方案如下
(1)查阅国内外有关矿泉水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现状及检测方法的相关文献,走访部分塑料包装行业协会,为后续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本次研究在超市项目购买了四种有代表性的饮用水,浙江省内品牌1#(生产日期2017年5月20日)、浙江省内品牌2#(生产日期2017年7月7日),浙江省外品牌3#(生产日期2017年7月24日)以及进口品牌4#(生产日期2016年12月11日),将取样的不同品牌的矿泉水放入汽车后备箱及老化箱(60℃)中,每隔一定时间检测其中的乙醛、乙醇及锑的含量,形成时间、温度及对应的有害物含量的图表。
(3)根据试验结果,形成风险分析报告,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为政府监管部门及行业提供数据信息和决策依据。
三、结果及分析
锑、乙醛、乙二醇检测结果见表1至表4,其他重金属指标(由于检测费用较高,只检测了1#样品)见表5,温度情况见表6。
分析表1至表4可以发现,乙醛和乙二醇由于检出限较高,所有样品均看不出发生变化,从表5可以看出,重金属中钡含量由0.04mg/L升至0.06mg/L,钠的含量由2.1mg/L升至2.6mg/L,其余重金属含量看不出发生变化,重金属锑的含量只有4#饮用水中看得出发生了变化,本次预研究采用的样品除了进口的4#饮用水的生产日期是2016年12月外,其余三种饮用水的生产日期都是2017年5月至7月,而4#饮用水中初始锑含量为0.001mg/L,在汽车后备箱放置35天后为0.002mg/L,其余三种饮用水中锑含量放置前后都是<0.001mg/L,这就有两种可能,一是4#饮用水的包装在放置和运输途中析出了重金属锑;另外一种是4#饮用水本身的重金属锑含量较高。
从表6和图1可以看出,由于最高温的天气已经过去,8月8日至9月11日汽车后备箱温度整体不高,平均在43度左右。
四、研究结论
PET包装饮用水在高温环境下,水中的重金属锑含量会增加,但是在非极端高温天气情况下,即夏天最高温度不高于39℃的情况下,合格的饮用水在汽车后备箱中放置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基本不会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有害物质的迁移没有明显差别。
作者简介:
冯晓雷,1973.2,男,汉族,籍贯浙江杭州,单位为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院,高工,本科学历,长期从事材料领域的质检和科研,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风险监测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