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西游记》改编:从文学名著到86版电视剧
2021-02-18张天娇
张天娇
改编是跨媒体叙事的重要形式之一。正如Hutcheon(2006)所定义的那样,改编是一个原始文本被新文本重新创造和解释的过程,应该根据不同的审美标准或其他媒介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如今,改编因其自身的优势在传媒业中越来越流行和普遍。由于改编可以吸引被改编作品的原始粉丝,媒体行业也将其视为降低风险的重要策略。(Potter,2016)事实上,改编形式多种多样:从书籍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从电影改编为电视剧等等。本篇将讨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到电视剧的改编,并侧重于分析改编背后的动机、曾面临的挑战以及原著粉丝的反应。
《西游记》是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写于大约16世纪的明朝。这本书是神话小说。这本书甚至被很多文学评论家称为是东亚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这本书涉及到四个主要人物:唐僧,一个慈悲善良的和尚;孙悟空,一个法力高强的介于神仙与妖怪之间的人物,性格鲁莽但真诚;猪八戒,一个半人半猪的怪物,性格贪婪而懒惰;沙僧,一个丑陋的神仙,性格稳重且踏实但法力是三个里面最弱的。唐僧是师傅,而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是观世音菩萨帮他找到的三个强大的弟子。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和三个徒弟一起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整个过程中他们要经过如来佛祖为他们设置的八十一难,其中包括跟很多不同性格的邪恶的妖怪和怪物的斗争,以及对他们人性和品德的考验,这其实要求他们需要依靠团结信任,智慧,勇气,善良来解决问题,同时克服自己的七情六欲,戒掉贪婪,懒惰和鲁莽。这本书在当时的明朝封建社会具有很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通过小说前几章中孙悟空与天庭的各个神仙的斗争,反映了勇敢的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封建制度和蔑视封建社会中的统治阶级的权威,这也暗示了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此外,西游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是一部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古典小说,小说中的很多神仙,佛祖和妖怪的人物其实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道教儒教的思想和内容,深深根植于中国古代民间宗教以及神话传说的文化,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一些宗教态度.这部小说广受欢迎,它既是一部喜剧冒险故事,又是对中国官僚主义的幽默讽刺和一种延伸的寓言故事。
这本书在1980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在改变领域属于“Squeezing”压缩式改编。这种“压缩”主要体现在对四个主角以外的故事情节的省略。西游记小说有100个章节,大约82万字。改编后的电视剧只有25集,每集平均时长45分钟,是很明显的压缩式改编。但值得令人称赞的一点在于电视剧虽然被压缩了,但是并没有去掉原著中师徒四人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中的任何一个情节,电视剧中的情节仍然很好地表达了小说中每次困难的主题。而书被压缩改编为电视剧体现在这几个变化中。第一是妖怪背景的省略。电视剧将小说中关于每个妖精成为妖怪前的故事都省略了,只是重点地叙述师徒四人是如何与这些妖怪斗智斗勇从而用智慧与善良取得成功的情节。第二是人物关系的矛盾和松散。小说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之间并没有强烈的互相信任,他们每个人物的性格都过于鲜明以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经常由于矛盾而分崩离析。但是在电视剧中,师徒四人之间更多的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以及宽容。只有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物间偶尔会有价值观上的分歧:孙悟空的鲁莽和爱憎分明的性格,与唐僧慈悲为怀甚至有些软弱的性格形成对比,以至于他们在处理妖怪的方式上偶尔会有分歧:孙悟空主张杀死做了坏事的妖怪,而唐僧则认为应该再给这些妖怪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他们之间都互相理解,孙悟空学习着唐僧的慈悲善良而做出让步,唐僧也努力学习孙悟空的勇敢而有了更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电视剧中并没有关于师徒四人矛盾以及关系崩溃的情节。第三是神仙之间的故事和人物关系。在小说中,师徒四人在陆地上经历着磨练和困难,而天上的神仙也有着各自的性格,并且不同人物之间丰富的故事也构成了较为复杂的人物关系。神仙象征着权威,所以小说中神仙们之间的矛盾暗示着小说创作背景--明朝封建社会中皇室以及朝堂之上的重臣们,这些位高权重的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这也暗指明朝后期政府机构以及皇室的腐败与贪污等不良风气。然而电视剧并没有拍摄神仙们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而是专注于师徒四人克服苦难,不断成长的历程。
更深层次来讲,西游记原著与改编电视剧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压缩,他们侧重的主体思想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这是因为小說与电视剧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同。一方面,小说创作于明朝这个封建王朝时期,所以小说的主题更加侧重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对于封建社会中腐败贪婪的统治阶级的反抗。小说中有很多章节主要描述天庭中神仙之间以及神仙与佛祖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实际上是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讽刺。同时,作者利用师徒四人在人间历经磨难坚持善良和勇敢去追求真经的经历与天庭神仙们的悠闲生活以及利益矛盾形成对比,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享乐主义,同样也是更进一步地称赞了劳动人民阶级的努力和勇敢。同样地,小说也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不同宗教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另一方面,电视剧改编自1982年,那时的中国正式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所以电视剧的主题更加侧重于一种更积极的价值观输出,从而淡化了劳动人民的“反政府”斗争。1980年代的中国思想已经开放,民主和自由的治国理念也逐渐出现在社会上,同时,那时候的政府很负责任地为人民服务,带领人民一起发展国际经济,科技与文化。所以,电视剧中几乎没有神仙之间的利益冲突的相关情节,也淡化了原著中神仙们的享乐主义行为。这暗示了电视剧制作者们有意识地在塑造一个负责强大的政府形象。第二,电视剧更多地侧重于描述师徒四人克服苦难的情节,从而向观众们传达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包括唐僧的慈悲,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猪八戒的真诚,沙僧的踏实稳重以及不怕困难,坚强,有毅力有意志力等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积极的性格。 第三,电视剧实际上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佛教道教儒教的传统宗教态度,的展现。实际上,电视剧制作者们甚至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主题上进行了部分创新,将原著中的古代宗教思想与当时较为现代的思想相结合,从而以一个现代社会群众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展现。
《西游记》改编背后的经济推动力很小,但是有着很强的政治和文化推动力。此外,制作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带来的一系列影响。首先,改编的经济推动力在于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划。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刚结束文化大革命,经济发展停滞甚至有倒退趋势。当时,很多人在发展并没停滞的影视行业中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利润。所以在1980改革开放开始后,中国政府开始拿出一些资金来扶持一些经典影视作品的创作,以此来刺激民众的娱乐消费,为国家带来更多的收益,发展经济。第二,政治推动力源自于日本的改编。1980年,日本电视台制作的西游记在全世界热播,但其中浮夸的表演和故事情节,以及被扭曲的中国道教儒教思想引起了中国群众的不满。政府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群众的投诉信,被质问和谴责为什么中国将属于自己的名著拍成电视剧。迫于群众的压力以及日本电视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扭曲理解,政府决定邀请杨洁作为导演拍摄西游记的电视剧改编。第三,文化推动力是政府与民众心愿的结合的体现。1980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带来了言论自由与思想开放,并且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此外,1970的文化大革命重重打击了中国传统文化,民众们对于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于是政府决定聘请有才华的导演编剧来改编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于1982年被改编为电视剧,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分别改编自1987,1994和1982年。政府的目的有两个:在国内,这些改编的电视剧可以实现部分民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愿望,也可以唤起更多民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重视;在国外,将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作为一种强大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输出,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并且打击日本对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随意改编。这种文化输出也有助于中国以全新的发展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增大国家影响力和文化实力。
这部电视剧拍摄了整整六年,整个剧组像剧中的四个主角一样历经了很多困难才完成了拍摄。首先,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影视特效技术,但西游记作为一本神话小说涉及到很多特效镜头。因为缺乏特效导演只能带着整个剧组跑遍大江南北去寻找与小说中很相似的真实风景来进行拍摄。此外,所有的特效镜头都是演员真实演出来的。比如,孙悟空身上着火的情节无法用特效来实现,所以当时导演真的在扮演孙悟空的演员的衣服上点上了火。面对着不成熟的技术问题,这些演员都很敬业,有些镜头的拍摄甚至让他们有生命危险。第二,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政府无法拿出很多资金,所以资金的长期短缺使得剧组的拍摄设备很简陋,也无法聘请到足够的演员。所以,简陋的设备使得拍摄进度很慢,而且对演员的生命安全有着潜在的危险隐患。大部分演员都分别饰演了五到六个不同角色,甚至一些摄影师和编剧也饰演了一些配角。这部电视剧中的很多角色是怪物,所以装扮成怪物后并看不出这几个角色是同一个演员饰演的。
西游记电视剧所收获的关于原著粉丝的好评最能客观地说明改编的成功。 在中国的豆瓣网上,类似于美国的烂番茄,246054人给电视剧打出了9.6的高,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如何看待西游记的改编”的话题下,98%的观众都写下了好评。这些好评的理由有很多,接下来这些是最典型的四种:第一,很多观众很喜欢改编中加入的喜剧元素。小说的主题是劳动人民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和批判,风格较为沉重深刻。但是电视剧更加注重四个主人公团结在一起克服困难的旅程,所以导演在四个主人公的日常相处中加入了一些幽默的元素,比如孙悟空与猪八戒的斗嘴日常。第二,很多粉丝认为改编放大了小说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这更加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改编的一个目的就是让西游记代表中国文化走上国际舞台,所以导演在电视剧中更详细地展现了佛教道教儒教的民间传统宗教态度, 并且将原著中的古代宗教思想与当时较为现代的思想相结合,从而让现代群众能更好地理解和喜欢这些传统文化。(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95886/)第三,粉丝们被四位主角被放大的良好品格所吸引。电视剧更多地侧重于描述师徒四人克服苦难的情节,从而向观众们传达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包括唐僧的慈悲,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沙僧的踏实以及其他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积极的性格。这使得粉丝们认为角色们的人格魅力增加,并主动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第四,原著粉丝们很敬佩这些敬业的好演员们,因为当时的资金和技术问题使得演员们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一些特效镜头。一位观众说道:“西游记带给我的感动不仅是四个主人公不服輸不放弃的情节,也是演员们为戏剧为艺术献身的伟大”。(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074153/)
一方面,首先,改编使得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了西游记,粉丝的增长也意味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的增多。这一部分说明了导演对小说的创新是成功且有效的。这也使得西游记的改编成为了古典小说被现代化的成功范例:小说是古汉语,但是电视剧的台词被改成了白话文,这也启示着创作者们要结合现代文化特点改编文学品。第二,西游记的改编是一次很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这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主角们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美德。第三,从电视剧开始,西游记通过特许经销权带来了难以预测的经济效益。从1980到如今,西游记被陆续改编成不同版本的电视剧以及高质量的中国动漫电影,同样地,一些关于西游记的游戏和玩具也很受欢迎。西游记这个品牌象征着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西游记遭受的挑战首先是当时资金的短缺所造成的廉价的服装和场景布置。一些观众担心这种缺乏特效以及低质量的戏服道具也许会使得一些外国人低估中国如今的影视拍摄技术和水平。第二,一些文学评论家认为西游记中所包含的儒家思想是一种落后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而政治家认为即使电视剧淡化了小说中的反政府理念,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综上所述,电视剧《西游记》是一部通过“压榨”原小说而成功改编的电影。其背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动机促使整个剧组克服资金短缺和技术问题完成拍摄。虽然由于儒家思想和反政府主题的内容而备受争议,但它无疑是成功的!这不仅体现在粉丝们的赞誉上,也体现在其特许经营带来的巨大利润和强大的文化输出作用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魅力。
參考文献
Aranburu, Ainhoa Marzol. “The Film Industry in China: Past and Present.”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Studies in Business. Volume 2, no.1 (2017),
https://doi.org/10.1344/jesb2017.1.j021. (accessed September 30, 2021)
Hutcheon, Linda. A Theory of Adaptation. London: Routledge, 2012.
“Japan's 78 vers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became popular, ‘forced’ CCTV to vote for the 86 vers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 MINNEWS. (n.d).
https://min.news/en/entertainment/00ee31d460d8c47299df066840a6af22.html ( accessed September 29, 2021)
Jianghu Pianzi. “enhances (their)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 “modern people can better understand Buddhism,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Douban, July 26,2017.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95886/
Min. “Journey to the West moved me not only because those four protagonists’ never give up and pursue their dreams, but also because those actors sincerely contributed to drama and art.” Douban, January 15, 2018.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07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