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与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探究
2021-02-18陈兆圆
陈兆圆
摘要: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资源,在平时使用水资源的时候,人们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水质。但是在进行水质环境监测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水质污染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的问题,因此在监测的时候,更需要对监测样本的采集和保存过程加以重视,提高监测的有效性。
关键词:水质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保存过程
引言:
在当前社会中,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也同样重要。经过相关部门的监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使用符合标准的水资源,但是还有些地区的人用水健康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困扰,这不仅是因为某些地区水资源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因为其监测部门由于水质监测样本选择不准确导致的检测结果出现问题,将不符合标准的水源投入使用。为了使得人们生活环境更加健康,促进生态发展,需要在监测的时候,采用合适的手段采集到有效的样本,在保存的过程中也能真实的反映出当地的水质情况,为水源净化、使用、排放提供依据。
一、水质环境样本采集监测的工作意义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资源,工厂生产、园林建设、衣食住行都需要水资源才能更好的运行[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多,并且也出现了很多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水资源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水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会对其进行水质监测,将监测合格的内容投入使用。水污染是现阶段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加强水质的监测,为治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从水质的治理入手,提高水环境的有效性。人工进行监测的方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工作要求,所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的提升监测质量。现场水质采样是在水质监测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受到很大的关注。对于受到污染的水质进行监测时,取样工作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保证现场采样的可靠性,采样结果的准确性,严格把控现场采样的质量,以保证水质结果反映的真实性。
在监测的时候,会选取一定的样本进行研究,观察水内部各种微生物的含量,但是在进行样本采集的时候,操作不当就会引起样本的二次污染,造成监测结果的不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样本采集和保存到过程中,要注意对其质量的严格控制,用专业的仪器和规范化操作进行采集和运输,及时的发现当地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给水资源净化带来一定的思路,促进水资源净化工作的展开。
二、水质样本采集检测过程质量控制注意事项
(一)合理选取采样器材
在水质环境检测中,必然会使用到各种容器和器材,进行样本采集,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保存,转移到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监测,这就对采样器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选择器材的时候,要选择不易受污染或本身接触水就会污染水的容器,使用之前要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保障容器内部本身不存在污染残留;材料要选择表面光滑的,减少弯曲或其他物质对于水流的影响,减少旋塞的使用。可以在采集过程中,选择采水器及自动采样器(如图1),這样能够保障采集过程的标准化,减少对于样本的污染。
(二)严格规范采样操作流程
采样的过程大多是对于地表水域瞬时水样,这很难反映出整个水域的水质情况,不利于全方位的实现数据分析[2]。所以在采样的时候,要规范采样流程,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划分出不同的水域,在采集的过程中,确定出采样的位置、时间,并在采样完成之后,及时封存,贴上对应标签和采样方式,以备查询。采样的过程需要使用到规范的仪器进行采集,选择合适的容器保存水样,将容器盛满并及时密封,减少外界因素对于水质的污染。
(三)合理选择样本保存剂
在水质监测的时候,样本采集和监测并不是在同一个地点进行的,并且水中有部分物质是在接触到空气或长期封闭状态下会发生变质的,这就导致样本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所以在进行保存的时候,可以根据样本本身的特性,适当添加一些保存剂,控制样本内部的元素稳定,对于一部分的微生物,需要采用抑制剂减少其活性;为了保障水质的PH值,需要适当的添加酸性溶液,保持PH值在1-2之间;此外还要保障样本浓度,避免样本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四)样本的运输
为了保障样本安全,需要在运输过程中,注意样本的状况,避免在运输中产生对于样本的污染。采样完成之后,需要将样本迅速的送往实验室,减少样本在容器中停留的时间,保障样本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在进行装车运输的时候,需要加强对于样本的密封和保护,用塑料泡沫、充气保护罩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对于样本的挤压、碰撞。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人员随行,对运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保障样本安全,这也是在减少检测成本。
(五)样本的保存
在进行样本保存的时候,要按照样本采集区域、样本内部成分等进行保存,还要对样本进行区分,用最基础的标签标注样本的特性、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3]。对于有些含有有机污染物的样本,需要进行低温保存,在保存的过程中,需要配备专门的设施,保障样本内部物质与自然环境下物质相近。对于很多样本来说,其保存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很多都是需要控制在14天内,超过期限再进行监测,结果就会不准确,不能为大范围的水质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六)样本交接
样本交接的过程是将需要监测的样本经由采集、保存、运输之后,交给实验室进行监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样本的信息、数据进行核对,对样本出现的破损、污染状况进行检查,在样本采集时间和最长时间内进行监测,保障结果的有效性。对于交接过程中,样本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记录,并与运输中随行的专业人员及时反应,采取退回无效样本、重新采集的形式进行监测,满足检测要求的情况下,更能提高对于样本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三、水质环境监测中样本采集及保存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对于目前的水质监测工作而言,还没有完善的监测制度,在监测的过程中,对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没有严格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人在监测过程中,会出现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导致后续工作不能正确开展。所以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监测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贯穿整个操作环节,保障监测结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為了规范人们的操作环节,可以采取制定相关政策的方式,促进工作的有效进行,为监测工作提供专业的设备,促进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标准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水源的污染物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中,在以往的监测中,需要达成的标准和目前监测的标准也略有不同[4]。所以需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状况,实时更新水质监测的标准,实际的反映出水质监测的真实情况。除此之外,实际参数的更新还能够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让监测人员能够在监测的过程中,随时对已有数据进行比对,保障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新的标准制定的时候,要根据国家已有的数据参数进行调整设置,使得监测结果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三)加强水质环境采集工作体系的完善
在以上工作都进行之后,需要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制度上的完善,通知规范操作、责任细化、完善体系等内容,促进整体的协调配合,让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在水质采集和监测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效用,实现对水质监测的升级优化。在监测完成之后,还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对于出现问题和不达标的区域进行污染物的防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四、结束语
水质监测工作很复杂,在采集监测样本的时候,也需要十分标准的程序,保障水质不受二次污染。这要求在进行采集样本的时候,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做好对样本的采集、保存、运输、交接工作,用最贴近事实的监测结果为之后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黎金,方鹏.水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及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探析[J].低碳世界,2020,10(12):17-18.
[2]冯雪娜.水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与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46-49.
[3]仲晓倩,倪蕾,郑雯倩.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监测的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7):139-141.
[4]王玮.水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及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J].节能与环保,2019(0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