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中国青铜器工艺与古罗马造物工艺对比研究

2021-02-18刘格言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古罗马青铜器

刘格言

摘 要: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发现于公元前2000年,历经夏、商、西周和春秋等多个时代,在当时的亚洲大陆,青铜艺术是中国早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青铜器的生产与装饰文化,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古罗马经历过连绵不断的战争之后,拥有了巨大的版图,并包容了众多的文化和习俗,这使得它产生了众多的造物工艺传统。吸收了众多文明的罗马帝国,它的工匠在造物美学上也有许多独特的研究。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展示了我们的祖先对金属等材料高超的掌控能力。无独有偶,古罗马时期也体现了一个文明建成之初对金属工艺的深刻研究。本文就将这两个时期的金属工艺从生产工艺,造型纹样及社会形态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对于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文化系统性地考量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代中国,古罗马,金属工艺,青铜器。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青铜指的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其熔点较低、硬度大且可塑性强,色泽光亮,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零件等。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铸造工艺到达巅峰。在当时的亚洲大陆,商周的青铜铸造业产生的青铜艺术,是中国早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青铜器的生产与装饰文化,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古罗马经历过连绵不断的战争之后,拥有了巨大的版图,并包容了众多的文化和习俗,这使得它产生了众多的造物工艺传统。罗马的金属制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之一。 当时使用的材料主要是这三类:一是黄铜,尤其是在罗马帝国后期,黄铜的使用日益广泛;二是白镴(即锡铅合金);三是铁。吸收了众多文明的罗马帝国,它的工匠在造物美学上也有许多独特的研究。

1.2研究现状

对于青铜器极其纹饰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特别自朱代以来至清朝,不断的涌现出一批批致力于研究青铜器及其纹饰、铭文等的金石学家,他们搜集了大量出土的青铜器资料并著录成书,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学术资料。

国内对古罗马经济、政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古罗马工艺造物的研究却比较少,目前只有极少数论述古罗马造物的专著,仅集中在外国工艺美术发展史著作中。张夫也编著的《外国工艺美术史》系统阐述了外国工艺美术品变迁和演化的详情,以及各时代的意识形态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其中在外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中,将古罗马的造物专列一节进行了论述。

1.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首先是平行比较法,首先选取两种互相无影响并且不属于同一文化体系的文化进行比较,从中发现相同和不同之处,并通过异同点深入探讨其内在的原因,从而探寻其所属体系的发展规律。其次是影响研究法,选取两种存在互相影响但属于不同文化传统的文化进行比较,寻找其中所含规律,展示其中的矛盾和统一。由于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与古罗马文化时间相隔较远,因此相互影响和联系较少,适合运用平行比较法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2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的金属造物工艺比较

2.1古代中国青铜器工艺

青铜器的制作流程规范而复杂,可简要概括为矿石的开采冶炼、陶范铸型的制作、合金的配比熔炼、器物的浇铸和铸后加工五大步骤。

2.1.1矿石的开采冶炼

采矿业最具代表性,材料最为详备的是铜矿。古代的采矿往往先开采露天部分,以后根据需要和矿石的贫富凿穴开采。古代的矿井主要为竖井和斜井,井只是采矿的通道,仅有通道并不能安全、顺利的采出矿石,必须要解决安全、通风、照明、排水、运输等问题。我国古代人民在实践中以超凡的智慧,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

开采技术用开凿法和火爆法。开凿法即用工具挖凿矿石。古代人民发现用铜、铁工具开凿矿石的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发明了火爆法,利用矿石热涨冷缩的原理,加快采掘进度。有条件的地方,在大火烧了以后即用冷水浇泼,使矿体骤冷,加大矿体的酥柔崩裂程度,以利开采。但是,火爆法有其局限性,井深巷道长、氧气不足的地方无法采用此法。

2.1.2青铜器的铸型技术

最早的铸造方法出现在商周青铜器时期。据实物分析和试铸结果证明,当时所用的铸造方法可以分为浑铸法和分铸法两种。

浑铸法,指整个铸件在一次浇注中全部完成,适用于比较简单的零件铸造。浑铸法铸造成型的一般工艺步骤如图2-1所示。从出土实物可知,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时大量使用陶模。陶模由泥制成,其外形与要铸的零件外形完全相同,上面可以制出美观复杂的花纹。制成后一般需经过焙烧才可用来翻制铸范。铸造用的模也可用石头刻制或直接用要复制的实物作模。

2.1.3青铜合金的配比

在商代的早中期便已经意识到锡和铅掺入青铜器中能发挥不同的作用,此时的青铜合金配比仍处在摸索阶段。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将铜锡铅三种元素作为主流,合金配比特点是高锡低铅,锡含量在10%~18%之间,铅小于6%。在当代科学的合金理论中,这类配比不会使合金器具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但耐磨性能将大大提高,说明古代中国的工匠已经较好地掌握青铜器合金配比的关系。而到了西周,合金中的锡青铜开始逐渐减少,这是因为西周时期铸造的青铜纹样极尽精致,并且经常需要刻铸铭文,提高铅的比例可增加铜液的流动性。因此,西周的高铅青铜器说明工匠们摸清了青铜器掺杂不同金属元素的作用,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2.1.4青铜器浇筑技术

青铜器的铸造中需要用到两个物件——“模”和“范”。根据青铜器的图纸雕刻出一个实心的泥胎叫做“模”,把模晾干烧造之后再往上贴一層泥土将模上的花纹和模子的形状拓印下来,这层泥土便是“外范”,将实心的泥胎外层花纹去掉便成为“内范”,此时内外范之间形成缝隙,将铜水趁热浇注进去,冷却成型后青铜器便形成了。若一次浇注成叫作“浑铸”。商周的青铜器多采用此方法。此时外范拼合的接缝留下痕称为“范痕”。

2.2古罗马金属工艺

罗马帝国经历了一个兴盛时期,辉煌之极令人瞠目结舌。罗马帝国的生存既依赖庞大的军队,也离不开大量发行的货币,这两者都依赖庞大的生产力。早在公元前100年之前,罗马人就建立了许多大规模的盔甲工厂。罗马军团大量有效的、标准化的装备在同样有效、标准化的环境中被源源不断地制作出来。

2.2.1古罗马金属武器制造工艺

古罗马当时使用的材料主要有三类:一是黄铜,尤其在罗马帝国后期,黄铜的使用日益广泛;二是白镴(即锡铅合金);三是铁。罗马工匠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铸剑工艺,把大量经过碳化处理的铁件焊接在一起,然后再经过蚀刻,使刀身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水形纹样,经过这些处理后的刀具展示出了一种材料上复杂而精密的构成。虽然当时这种技术曾被保持下来,但是能真正掌握的工匠却寥寥无几。

2.2.2古羅马金属饰品工艺

在日用品的制作上,罗马的手工艺人则表现出另一种设计观念。当时的罗马银器所具有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力图掩饰在制作过程中留下的手工痕迹,一切都追求完美、理性和非人格化,精良的技术和对材料的驾驭,意味着几乎使材料失去自身的本质特性。这种古典主义的风格传统后来曾多次在历史上重现。

与这些相对的是罗马的金器,尤其是首饰,没有达到银器的水准与高度,但与希腊时期的作品相比,却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粗犷,加工的手段也更加多样化。表面装饰的方法也更多,如一种称为“凸纹”技术常用来装饰器物的表面,这是一种在薄金属片背后锤击装饰的技术。此外还有雕刻、珐琅以及“黑金镶嵌”——这是一种在金属表面雕刻后,用一种发黑的、易熔的银合金进行镶填的装饰方法。罗马时代的首饰,如戒指之类已不再用廉价的合金来制作,而是用一种合金芯子外裹纯金箔的方法来制作。

3.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古罗马的金属造物装饰特点比较

3.1古代中国青铜器纹样特点

青铜器上的纹样呈现原始宗教的色彩,造型粗糙,饰以简单神秘的几何纹。夏朝崇信鬼神,因此青铜器的纹样显示出了最原始的对自然的不解与恐惧。商朝同样信奉鬼神,但是这种信奉已经有了“君权神授”的政治意味,商礼的重点在于震慑,以神服众,青铜纹样整体庄重威严,纹饰多以兽面纹、云雷纹、夔纹等为主。到了西周,青铜器造型更为简谱,纹饰也更为简单,善用弦纹点缀,线条更加柔和,用途更为广泛。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的新宠是龙纹、凤纹及繁复的云纹,也更多地被作为日常器具来使用。

3.2古罗马金属工艺纹样特点

古罗马的金属的资源和技术都承袭自外来传统。古罗马精湛的金银工艺主要源自埃特鲁里亚和古希腊,其金银器工艺的特点是既线条优美,器面宽大明亮又手工细致精美,可以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媲美。古罗马工匠常用的锤碟工具分为线刻、浮雕、镂刻三类,达几十种之多,适应不同精细制作的要求。

古罗马的金属工艺大多喜欢运用有机形的具象纹饰与抽象的儿何纹饰,此时的几何化纹样造型观念受到哲学和建筑学的支撑,人们认为对外部世界的把握基本在于数学,几何形态被数理逻辑所规范,古罗马建筑学的严密的测绘方法也应用到几何纹样的构成中。这样,几何纹样以严格的几何学方法绘制配置,并要求其三维形态的合理性,使得古罗马的几何纹饰更加强调其本身单纯的形式审美意义。

4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的社会形态对其造物的影响

4.1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

文化的价值体系的发展形成人们造物实践规范的逐步成熟。中国地处东亚大陆,内陆腹地纵深辽阔,南北区域都以河流为栖息,拥有良好的自然生产条件,所以形成依赖土地农耕的大陆一河谷的地理文化特质。东亚大陆负陆面海,虽然有绵长的海岸线,但呈比较规则的椭圆板块,没有深入腹地的内海切割,而其文明也远离海洋,重于陆腹,独立而自足,内陆的大河成为人们生存的命脉,人们应对水力资源的集体劳作和管理也容易形成文化统一的向心合力。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体现了奴隶主专制制度。即使制作工艺上精美宏伟,仍然会感到一种繁重和压抑。青铜器分类中食器可分为:饪食器,用于烹饪、加热食物:鼎、鬲、甗等;盛食器,用于盛装食物:簋、盂、俎等。而古代由于物资稀缺,能吃到多种肉的是地位比较高的人。人们将青铜器作为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工具,是拥有者身份和地位的标志。拥有这种青铜艺术品的人就掌握了沟通天地的手段,青铜器成为获取和维持政治权力的主要工具。统治阶层还可以将对资源和青铜铸造技术的专控进一步发展为控制社会的手段。

4.2古罗马的社会形态

古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处于地中海沿岸北纬。古希腊罗马人更愿意参加公共活动和室外运动,性格开放自由,充满对人体的赞美。罗马人对物质原料和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主要是通过刺激私营手工业、加大贸易、战争获取等方式达到商品市场的繁荣,使得大量财富不断涌入罗马城,这样也经常导致上层奢侈和财政亏空。古罗马的商业经济和战争是一体的,战争大大增加其财富积累,带来更多奴隶作为劳动力,也开辟了新的资源和商路,而发达的商贸经济也为罗马军团提供了及时的后勤补给,可以说古罗马的繁荣的国内经济与海外战争是相互促进的。地中海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扩张性战事使得古罗马主要依靠步兵阵型逼近敌军,在近战中凭手中的短剑取胜,其发展了厚重的防护甲胃和大盾。古罗马军队大都配备的恺甲可以称为战衣,以全身包裹的重恺进行防护,覆盖面积大,防御性能好,这导致其金属制造技术大幅提升。

5结论

在正文中我们对中国古代和古罗马造物艺术的比较是从各角度、各方面具体种类来切入和展开的,而最终我们再次回到起点,根据比较研究最初的意图动机,对两者的造物比较作出一个全景的呈现与总结。

我们对于造物艺术比较研究的目的是对两者造物活动形成原因的分析。古罗马造物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经济活动。而古代中国的造物艺术的核心是体现政治统治和社会伦理。古罗马社会通过征服与扩张,不仅掠夺财富,更主要是获取大量的劳动力、土地和生产资料,也使原先的小农经济解体,各地行省发展各自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社会造物活动的开展由繁盛的商贸往来以及城市化进程来推动。作为社会政治与伦理统一规范的“礼制”,是维系汉代社会正常运作的前提,中国古代造物同样纳入到礼制功能的实现中,礼制不仅对造物有着规范制度,还由上层的官营手工业集中大量资源来实现,并影响和制约民间手工业。而且礼制体系所包含的精神内容更深刻影响着造物从品种到形式等各方面的兴衰,这是中国造物传统具有延续性的原因。

古罗马的造物工艺受到过来自古希腊和伊特鲁里亚等国文明的影响,中国的古代造物文化也汲百家之长,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各国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让它们在当代设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

[2]朱淳,邵琦.《造物设计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3]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赵茜.拜占庭:宝石镶嵌的圣经[J].中国商界,2004(10):17-19.

[5]袁艳玲,张闻捷.楚系青铜器的分期与年代[J].考古学报,2015(04):475-504.

[6]朱文涛. 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

[7]朱文涛.汉代与古罗马社会主导经济形态下造物范式的差异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03):89-92.

[8]吴浩.中国古代的寻矿理论和开采技术[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2):35-38.

[9]尹海洁,黄鹰航.中国古代青铜器铸焊技术探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34(12):106-113.

猜你喜欢

古罗马青铜器
打开历史,探索奥秘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第九回 古罗马人钟爱写实的浪漫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竞技场的数学之谜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现代角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