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建设探析

2021-02-18闫源江张伟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军民装备

闫源江 张伟

随着军队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传统的装备保障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形势任务要求,迫切需要大幅引进地方资源、吸收地方保障力量。因此,构建由设计所、生产厂家、部队、修理厂、军代表系统等相关各方组成的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加强军地协作,融合军地资源,形成长效机制,对于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构建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在发达国家的武器装备领域,售后服务被看作是确保装备维持较高战备完好性的重要保障力量,它和部队的自我保障力量共同构成了装备全寿命全系统的保障体系,装备保障不但是作战部队的基本任务,也是承制单位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我军装备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装备保障能力不充分逐渐成为制约战斗力生成的主要障碍之一,建立和完善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作为一个有效解决方法已势在必行,其必要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促进新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

售后服务是部队形成装备自主保障能力的根本基础,也是装备从投入部署到退役报废全寿命使用过程中部队自主保障能力重要补充,甚至是部分信息化程度高、批量小的装备的主要保障力量。

2、能促进承制单位提高装备质量

承制单位参与装备保障工作,有利于增强其装备质量的责任意识,提高做好装备质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装备质量好,保障需求少,承制单位就可以节省开支;反之,承制单位就会付出“额外”甚至慎重的保障经费。同时,采取奖励和惩罚的双向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承制单位加强对现有装备质量问题的处理以及在后续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更多更好地考虑装备质量问题。

3、能有效降低装备寿命周期成本

承制方售后服务力量在技术能力与管理机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承制单位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比较完善,开展维修服务成本较低,是运用承制方售后服务力量解决保障问题的一个经济有效的途径。而重新在部队建设修理线则既费时又费钱,效益比较低。

二、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军装备售后服务工作开展的水平与装备现代化建设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成为了制约装备战斗力成系统成建制快速成长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备的完好性和装备战备训练。

1、服務保障主体与保障资源分离

在装备保证其内,承制单位与使用部队在初始备件等保障资源的使用管理上难以协调一致,使得保障资源发挥不出最大的使用效益,导致售后服务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2、没有规范长效的售后服务机制

在装备保证期外,军方与承制方、主承制单位与分承制单位在售后服务工作中的职责权利不明晰,“相互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导致承制单位往往充当“救火队”的角色,影响了售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和力量。

3、缺乏平战结合的售后服务意识

承制单位未充分认识到售后服务队伍对战时装备保障的重要作用及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战备意识弱,平战转换及战时售后服务的观念淡薄,故其发展速度与装备研制生产相比明显滞后。

三、加强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军民利益的调整和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着眼装备建设和经济发展全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新的观念,完善配套机制,促进平战结合,切实调动各方有力高效资源参与武器装备保障建设,确保装备应有指标性能得到最大发挥。

1、统一军地思想认识,明确双方任务分工。

(1)树立新的观念。一是引入承包商保障的观念。承制单位要对装备的全寿命使用保障负责,不但要做好保证其内的服务,也要做好保证期外的全寿命服务;不但要做好平时部队训练的保障服务,也要做好战时的保障服务。二是建立基于性能的保障观念。在装备的研制阶段,承制单位就要合理规划全寿命的售后服务工作,不但要为部队提供技术先进的装备,更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确保装备固有性能的充分发挥。三是树立服务也是商品的观念。售后服务采购与装备采购一样,在承制单位与用户之间体现的都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装备是有形的特殊产品,而售后服务则是为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无形的知识和能力的传递,二者都是承制单位及其人员劳动的成果。要努力建立一个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以提高装备质量水平及降低寿命周期费用为目标和以装备保障能力及战斗力为标准的全系统全寿命基于性能的装备服务保障体系。

(2)注重顶层规划。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应本着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思路,从部队建设和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筹划建立军民一体化保障体系。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的目标是提高装备保障的效益,顶层设计首先要满足军队的特殊要求,必须强调经济利益服从军事效益,但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军方利益而损害地方利益;军地一体化保障必须以军方为核心,严防过度依赖地方保障力量,既要拓宽承制单位售后服务范围、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也要注重部队核心保障能力的强化和优化,实现承制单位售后服务与部队自主保障相互协调促进、共同建设发展的和谐局面。

(3)明确任务分工。要按照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顶层规划要求划清工作界面,明确参与装备保障工作各单位、各部门的任务。军方主要任务是:部队业务机关具体负责装备保障力量的构建和训练以及应急保障分队和维修保障中心建设,并负责工业部门派遣的支援保障分队的组织管理、生活保障和安全保密等工作;军代表系统主要负责军地双方的联系和协调,加强对企业参与装备保障工作的督促检查,并联合企业组建支援保障分队;修理基地为维修保障中心提供维修设备、器材和场地,对部队实施机动或伴随维修保障。地方承保企业和科研院所任务是:负责相关保障设备的研制、生产和技术培训,承担装备返厂修理和性能改进,提供日常维护保障和验收整修所需备件和配套技术资料、专用工装等,组织落实售后跟踪保障和参与装备维修保障支援工作。

2、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规范细化工作程序

(1)加强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售后服务工作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从上位法规、主体法规、军用标准三个层次统筹规划,建立起立足作战、立足训练的售后服务法规标准体系。要积极完善售后服务合同管理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引导承制单位依据合同要求参与装备的各项保障工作。通过努力,建立起以法规标准体系为约束、以合同管理为基础、以经费管理为牵引的平战结合的装备售后服务畅销机制。

(2)规范保障程序。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涉及部队和地方、国有和私营、院所和企业等许多单位和部门,相互差异性很大。要保证各保障单位各司其责、各保障组成默契配合、各保障环节环环紧扣和实现全要素全过程按计划有序运转并快速高效完成装备保障任务。为此,应重点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制度以明确各方保障工作的职责任务,根据任务签订技术支援和重大任务保障合同,并按合同组织实施保障。二是制订实施细则以规范保障程序和操作流程,促进装备保障的量化与具体化,力求方便操作、利于实施。三是确立目标标准以明确保障流程中各种活动依据,努力实现装备的精确保障。

(3)加强售后服务。构建售后服务信息网络,用信息化提升售后服务效率、优化售后服务流程,并以此推动售后服务机制的持续改进完善。根据现有条件,按照现实需求逐步完善的原则,可有三种组网方案:一是基于点对点的售后服务信息网络,即针对特定的装备直接在其主承制单位、部分重要分承制单位和使用部队之间建立售后服务专网。二是基于军事综合信息网的售后服务信息网络,即军事综合信息网一旦连接到各驻承制单位的军事代表机构和相应的使用部队,售后服务即可依托该网实现军方与承制方的信息传递。三是基于军事综合信息网与国防军工网的售后服务信息网络,即整合各军工集团公司的专用网络,建成网状结构、互联互通的国防“军工网”,使得军队有关装备机关、军事代表机构和作战部队作为终端用户可以就近入网。

3、加强军地衔接配合,建立平战结合体系

(1)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推进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发展、降低军事装备采购费用和开发风险的重要手段。一是搞好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顶层设计,在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下设立国家层次的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管理、协调机构,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协调攻关。二是组织重大军民两用技术专项论证,根据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选择具有军民共用性质的重大专项、关键技术,按新的体制机制进行论证试点,以积累经验、逐步推广。三是制定军方与民企合作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国家鼓励政策,从军事应用角度出发,对重大军民两用项目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的行为支持企业发展有潜力的高新技术,已完成高投入的基础性预研工作。

(2)加强保障队伍建设。要将承制单位的售后服务骨干人员纳入预备役管理,同时也直接吸收从部队装备保障一线退出現役的人员到承制单位,经过共同努力,建立起以军方为主导、以承制方为主体、以主承制单位为龙头、以质量管理机构为监督、以预备役人员为骨干的军地一体化装备保障的组织管理体系与人才队伍,实现装备保障由军方为主向军地一体化的保障模式转变。

(3)注重平战转换衔接。以战时保障需求为牵引,以平时保障任务为支撑,组织开展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研究与训练,努力实现军地保障的无缝衔接。一要积极探索战时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模式,围绕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开展军民一体化保障演练。二要建立涵盖军地有关各方的器材备件数据库,能够实时反映后方库容能力和前方消耗需求,成为连接军地双方的快速信息通道。三要坚持经常化联合保障演练,采取定期预设演练和灵活应急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经常磨合,寻求军地保障最大合力。四要加强保障人才储备,依托具有较强人才和科技实力的装备承制单位及军内修理基地等开展联合培训,成建制地储备骨干队伍,做到军地人才和装备的同步动员与同步使用。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军民装备
港警新装备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