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研修提升农村特岗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
2021-02-18黄雪云
黄雪云
【摘要】本文论述依托校本研修助推农村特岗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重视心理建设,平稳度过“转型期”;借助集体合作,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提升;合理安排,敦促教师自主研修。
【关键词】校本研修 特岗教师 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18-03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据不完全统计,自“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已有20余万高校毕业生通过招聘考试和考核加入特岗教师队伍。农村小学的特岗教师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在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批毕业生通过招聘考试、特岗调配的方式服务农村教育,但由于在专业背景、适应能力、心理韧性、专业指导等方面有所不足,农村特岗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进入农村小学特岗教师的工作岗位后,受自然地理环境、相关政策等因素影响,特岗教师很少有外出培训和接受职后教育的机会,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校本研修培训和自我学习来完成。因此如何通过校本研修有针对性地挑战困境,让他们更好地在农村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是一件非常值得探讨的事情。笔者结合多年管理特岗教师的工作经验,经过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提出以下三点提升特岗教师校本研修水平的策略。
一、重视心理建设,平稳度过“转型期”
笔者所在学校占地120亩,是目前隆安县乃至南宁市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小学。2016年扩建完成后开始扩招,接收周边村屯的地段生农民子女和隆安县进城务工子女。5年以来,学校新进特岗教师11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0%以上,但其中只有30多名特岗教师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
由于学校师资紧张,特岗教师一到岗位就要开始承担教学工作。但是从一名高校毕业生迅速转变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过渡期,极易造成一个问题:身份突变引发认同障碍。张华等对青年教师角色认同等做出一系列研究,认为教师较高的认同水平能使教师表现出符合角色的言行,更有益于融入教师职业角色中,更能胜任教学工作,增加职业归属感,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而较低水平的认同度则会对教学工作、专业提升产生一定阻碍。
而笔者在相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扩招之后种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刚入职的特岗教师仓促走上教学岗位,未能较好地转化职业角色;而一部分特岗教师则因这段过渡期的缺失,导致教学工作陷入较大被动。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是针对刚入职的特岗教师,必须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做好心理建设,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转变心理角色,进而平稳地走上特岗教师这一工作岗位。王雁飞认为“成功入职的新教师能够享受到工作的乐趣,主要得益于他们与学生的友好关系和学校的支持性的氛围,以及教学自由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协同工作”,因此帮助特岗教师成功入职就是迎接他们到来的第一件事。具体而言,在入职后的前几次集体校本研修过程中,就要引导特岗教师端正从业动机,向他们积极阐明特岗教师的重要性和崇高职责。通过具有仪式感的集体校本研修活动,如集体宣誓、“出师礼”等活动,让新入职的特岗教师明确自己的身份与定位,切实认同自己不再是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而是开展教书育人活动的教师,进而以职业化的视角进行专业提升。
另外,在生活上,不少特岗教师入职前从未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或者在本科学习期间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因此,在进行校本研修时,学校也需要通过心理建设工作帮助特岗教师适应农村生活,减轻城乡差距造成的落差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归属感、消除落差感,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二是针对已入职数年的特岗教师,要补上“入职教育”这一课。不少特岗教师即使已经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一段时间,由于“过渡时期”的工作没到位,尚未养成教师情怀。何传艳认为教师若缺乏教师情怀,则较难对教师工作产生认同感,进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最终导致教师无法心无旁骛地将教育工作和事业放在心上,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甚至为了一些利益纠葛产生负面情绪,无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而特岗教师有服务3年的期限规定,3年期满,根据特岗教师这三年的考核情况和本人的意愿,可留任农村小学纳入编制。这个时间节点对特岗教师而言非常关键,一些教师认为3年后的工作未定,可以先做着这份工作“骑驴找马”。因此学校在组织特岗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可以引导特岗教师回归初心,追溯选择教师职业时的情景,增进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特岗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很大程度影响其专业思想的形成、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意识的固化,让其从“临时”走向“稳定”,成为振兴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同时,学校要帮助特岗教师真诚而现实地面对教师职业,做出遵从内心的选择,即使教师在完成特岗教师的任务之后有别的安排,学校也应以一种包容、宽容的心态,帮助他们做好对未来的规划,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进而在服务期内积极地应对教师职业的发展,做好特岗教师工作。
二、借助集体合作,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提升
“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农村小学特岗教师实现发展“弯道超车”的捷径之一。集体合作开展校本研修不仅有利于教学经验与方法的迅速推广,且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新、老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教学互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形式。笔者所在学校以集体合作方式开展的常见校本研修的活动包括常规教研会、小专题项目、骨干教师上展示课等。
在上述已经稳定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常规教研会侧重于统一教学进度、分享具体的教学经验、分析试卷和考试成绩等。小专题项目则每学期设立一个小专题牵头人,由牵头人负责组织小专题活动。教师根據自身特长以及班级具体情况,选择加入小专题范畴下某个具体的活动。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本学期的语文活动是“读写绘”,那么小专题负责人提出如“班级故事小绘本”“共读经典神话故事”“成语故事连环画”等专项议题,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班开展教学实践。学期中由小专题牵头人进行经验汇总与分享,在期末展示所有的教学成果。骨干教师展示课则组织数名骨干教师在全校上公开课,力求展示最真实、质朴、具有实效的一线课堂,同时为全校教师树立教学标杆。
除了上述集体校本研修的方式,校本研修课题组经过研究比对查阅资料,还提出了“宝塔讲堂”的构想。囿于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讲堂主要以观摩名师讲课为主,结合专家点评和教师之间互相讨论,让教师通过观摩名师名课迅速提升专业素养。讲堂各项活动环节主要有“名师简介—观摩名师教学视频—专家点评—教师互评”等。
该方式与上述几种校本研修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宝塔讲堂”开讲时的氛围是温馨、轻松、令教师感觉愉悦的。结合农村小学自身的教学时间安排以及特岗教师的生活习惯,讲堂一般尽量安排在周一的晚间开展。学校专门开辟一间特殊的教室,仅供“宝塔讲堂”使用。这间特殊的教室配备了电化教学的标准设备,限定参加的教师为青年特岗教师,主讲人由青年特岗教师轮值。每当举行“宝塔讲堂”的时候,当期主讲人就会事先布置讲堂,调试设备和准备茶水、水果营造温馨氛围,并根据当期讲堂的具体讲授内容印发参考资料。在“宝塔讲堂”,主讲人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针对近期青年特岗教师上课中凸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参会者观摩名师课堂,解决遇到的问题。其中,观摩名师教学视频是一个引子,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让青年教师把握“向名师学什么”“怎么学名师”这两个关键点。在这个环境中,“宝塔讲堂”成为一个公共而民主的学习环境,成为集体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阵地。教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促使教师借助于“宝塔讲堂”,不断反思,进而形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研修机制,以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能力发展。“宝塔讲堂”试运行了几次,不少青年特岗教师表示对该讲堂非常感兴趣,该讲堂有望成为本校固定的校本研修项目。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组织青年特岗教师开展校本研修,让青年特岗教师的学习模式从原始的“传递型”向“合作构建型”转变,让知识从自上而下的传递变为教师之间智慧的碰撞与激荡,让教师充分发挥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被动的围观与记录转变为主动的阐述与交流,让教师从校本研修的边缘走向核心,最终打造一个能主动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实现集体式跨越,最终将校本研修的成果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切切实实地为提升教学水平服务。
三、合理安排,敦促教师自主研修
笔者经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因为学校师资短缺、空岗缺编、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老教师要兼顾农业生产劳动与教育工作,现阶段特岗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巨大。笔者查阅过本县特岗教师的名录,发现不少教师有过身兼数职的经历,有的不仅同时教学多门学科,而且兼任班主任或教研组长,或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甚至有的行政工作时间超过了课程教学的时间。部分特岗教师行政工作、教学工作、生产劳动一肩挑,无关的教务杂事占用了他们休息以外的所有时间。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与特岗教师们大学期间对未来的憧憬形成很大的落差,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感,进而导致部分特岗教师对工作产生畏惧与厌倦。这对他们的工作状态调整以及个人专业能力提升都极为不利。
因此为了敦促教师自主开展个人研修,学校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首先,建立保障特岗教师校本研修的个人研修项目制度。在学校的鼓励和制度的保障下,教师才能踏实地开展个人研修。譬如可以教研组为基本单元,根据特岗教师的大学专业背景,指定校本研修个人部分的研究大方向;设定共同的目标,再将目标细分,敦促教师进行个人研修,展示研修成果,并对教师的校本研修个人成果进行评价,以激发教师积极性。
其次,学校可以引入“学分银行”机制,模拟银行的功能特点开展教学管理,让学习者就学习内容、时间、地点进行自由选择。以学分为载体,实现学分的存储、转换、兑换功能,全方位评价教师个人研修的成果,多层次、多样化地提供研修项目,满足教师多样化的研修需求。同时将学分与一定的奖励或进修学习机会挂钩,以此激励教师积极开展个人研修,真正关注教师的个性化成长。
最后,贴近教师需要,致力于营造适合教师开展个人研修的环境,适当减轻特岗教师的工作量。如安排特岗教师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工作,令其朝着教学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专门聘请生活老师负责处理学生的生活琐事,将任课教师从日常管理的琐事中解放出来。在食宿的安排上也应考虑到特岗教师曾长期在城市求学、生活的特点,努力为他们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如将特岗教师的宿舍安排在学校附近或者学校内,让他们与学校产生较为紧密的联系,减少青年教师往返于教学点与生活区之间的时间。这样,特岗教师在得到研修制度的保障与生活政策的照顾下,就有余力开展个人研修,并能自主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有效促进校本研修和个人研修顺利开展。
青年特岗教师进入工作岗位需要即刻适应生活与心理的双重落差,为此学校需要采取恰当且及时的方法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让他们“走稳走好”职场第一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安心教学;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集体研修途径,借助集体的力量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还需要借助制度保障、适当的生活保障等方式解决青年特岗教师的后顾之忧,敦促他们进行自主研修,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华,丁新胜.农村青年教师的角色认同水平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9(1).
[2]何传艳.浦北县农村小学语文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3]劉亚群.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4]潘超群.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特岗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514))的研究成果。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