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研究

2021-02-17雷秋岚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3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雷秋岚

摘 要:现阶段随着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近些年对于装配式的施工技术,做出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本文首先论述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的优势,之后又分析了装配式预制构件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最后具体研究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前言: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体验,因此就要不断地研究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相比较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来说,装配式建筑实现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大大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提高结构质量和精度,批量化生产的同时兼顾个性化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了建筑行业发展。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

1.1简化施工工序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其中的预制构件都是采用钢材料制成的,具有较为轻便的质地,这样就能够减轻建筑的总体重量。而且,装配式建筑施工就是在施工开始之前,已经完成了装配式构件的制作,只需要对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和拼接,因此也降低了施工难度,还能够进一步的简化施工工序,确保每个流程之间,都能够有效地衔接。另外,对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合理应用,也能够进一步转变施工形式,实现对于资源成本的有效把控,让建筑企业能够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1.2 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构件相比较传统的施工方式,其在质地上更加轻便,而且还具有更大的承载力。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重量,仅为传统建筑中的一半,因此就能够在建筑施工时,对于基础降低要求,同时还能够实现施工周期的缩短。装配构件的使用能够进一步优化建筑结构,实现整体建筑质量的提升。

1.3 减少环境污染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环境污染,对于周围的居民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其污染包括空气、水以及噪声污染。当前所使用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实现有效地解决。在施工时只需要对于构建进行拼装,因此也不会出现过大的噪声问题。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 确定施工方案

首先,在生产预制构件时,要做好原材料的把关,所选用的原材料要能够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要求。其次,在对于建筑构件运输的时候,也要能够结合施工特点,进一步分析受力情况,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防止预制构件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损坏的问题。最后,进一步的明确构件在吊装之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的时候,合理的选取所用的吊具,确定吊装类型以及位置,保证能够在合理的位置进行吊装。而且在吊装之前,还要提前的进行控制线位置的标注,有序地开展吊装。

2.2 构件进场验收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把握好混凝土材料的性能,重视施工的安全质量,并且要对于材料的采购做好监督,落实好材料的验收工作。在施工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对于各个施工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要按照现场的安装顺序,进一步科学的安排预制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并对于其做好验收工作,不仅要检查構件的外观,还要进行质量证明文件的查验,确保型号能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并且带有相关的出厂合格证,能够符合现行的各项标准和要求。如果构件存在质量缺陷,如翘曲、裂缝等,也禁止其进入施工现场。

2.3 预制外墙施工

在进行建筑外墙板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超薄预制构件的形式,创新施工理念,在施工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保温的问题,进一步的提高施工的安全水平。在具体施工时,要优化构件设计,在施工图纸的基础上,进行最佳方案的选择,并且有序的安排施工流程。在吊装的过程中,要能够按照具体的吊装顺序,开展吊装施工,通过对于构件的起吊,让其到达安装位置,之后要将楼地面的预留插筋,在注浆管内全部精准的插入,之后随着构建的缓慢下降,在距离楼地面大概30cm处,要让安装人员通过撬棍展开具体的定位,之后随着起吊构件的完全落下,要利用顶丝,按照定位线,合理地调整构件,之后展开精确的定位。在做好构件安装和定位工作以后,就要进行构件斜支撑的安装,之后对于构件的垂直度进行校正,通过尺子在构件侧面,对于构件的垂直误差进行测量,之后缓慢转动斜撑的撑杆,对于撑杆长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对构件起到矫正的效果,让其垂直度能够符合要求,在通过经纬仪,对于建筑物整体垂直度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符合施工规范。

2.4预制叠合板施工

在进行预制叠合板安装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比型号,之后对其进行数字标号。为了让整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吊起叠合板时,也要保持缓慢的速度吊起,同时还要对于混凝土所具有的固化性能,充分利用起来。对于预制叠合板的支撑来说,要进行支架的安装,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立杆支撑的安装,在支顶也要有点快。对于上下层支柱来说,必须要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在安装支撑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临时固定设施的设置。在完成立柱安装以后,需要按照纵向和横向,进行水平支撑以及剪刀支撑,在进行模板和支撑的安装和拆除时,必须要在周围进行安全防护网的挂设,并放置警示标牌。

2.5预埋管线施工

对于管线的预埋工作来说,要由专人负责,而且要提前进行所要预埋的管线的加工,并且要及时的运输到预埋的位置。在对具体的埋件位置确定时,要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轴线引测,进行埋件中心十字线的弹出,如果埋件比较重要,也可以弹出边线,并且按照线来进行安放。为了提高埋件的牢固性,可以在结构钢筋上,通过焊机将其锚固筋焊在其上,但是要避免造成受力钢筋的损伤。在预埋号以后,要做好负责检验工作,确保所埋设的管线在型号和规格上的正确,并且预埋位置精准无误,具有牢固的预埋效果。

2.6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提前进行石子水泥砂浆的铺设,厚度控制在3-5cm左右,这样就能够防止出现砂浆泄露的问题。在导入砂浆之后,就可以开展混凝土的浇筑。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并且能够控制高度在大约40cm。在浇筑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时间的间隔,但是间隔时间不能够太长,不然就会出现裂缝的问题。在通过振动棒搅拌的过程中,要让其能够插入长度约50cm。并且可以科学的把控搅拌时间以及速度,等到石头完全沉没,就可以结束搅拌。

3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

3.1 高精度测锤传感尺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建筑领域中也逐渐的应用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于建筑施工,实现了进一步创新和改善,让施工技术更加先进。对于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进行垂直度的施工和测量时,也能够跨越场地的限制,不是同一場地也能够开展操作。而且,随着各项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也能够实现实时的监控。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明和应用了高精度传感器,提高了施工的精确度,而且打破了场地的局限,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更加高效、精准的建筑施工,不断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对于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

3.2 预制墙板快速支撑体系

通过对于预制构件的合理选择和装配,能够实现成本的节约和施工效率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后续的施工工作。在施工建设中,提高效率工作效率的前提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要落实好安全测量,并且对于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循环使用,有效节约资源成本。通过对于这些资源的二次使用,能够控制资金投入,实现对于预制式快速支撑体系的构建。

3.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通过BIM平台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建立建筑、结构、机电、装修模型,做好碰撞分析,精确定位,达到构件生产预埋定位、现场施工定位精确,减少后期返工。利用BIM对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预制墙体、注浆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模拟,并与类似工程施工时拍摄的视频相结合,制作成动画视频短片,进行可视化交底。通过方案模拟及可视化交底,操作工人能精准把控施工步骤,关键控制要点,确保施工质量。

总结:综上所述,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来说,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相,比较传统施工技术,有着显著的优势。通过对于该技术的有效应用和不断创新,也能够使得施工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实现更大的建筑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铁忠.建筑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8):247-249.

[2]赵德任.浅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21(04):16-17.

[3]韩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方法探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3):40-41.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