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眼视网膜多发性囊肿合并视网膜脱离一例

2021-02-16张婷宗辉张媛媛袁斌张昱

关键词:视盘右眼裂孔

张婷 宗辉 张媛媛 袁斌 张昱

作者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 266071

患者,男,67岁,退休人员,2019年11月初因双眼视力下降来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就诊,自述双眼为高度近视,未行系统眼科检查。全身体检无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为指数/10 cm,矫正无提高;左眼为0.07,矫正为-20.0 DS-2.50 DC×20=0.5。右眼眼压为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适中,房水清,双眼对光反应灵敏。双眼晶状体皮质不均匀,为灰白色混浊,核呈棕黄色,后囊下混浊。眼底检查:右眼眼底模糊,隐约见视盘边清,颜色淡红,颞侧周边部视网膜灰白色隆起,余细节窥不清;左眼眼底模糊,隐约见视盘界清,颜色淡红,可见区视网膜未见出血渗出。B超检查显示右眼晶状体后囊回声正常,玻璃体内可探及大量点状弱回声,运动及后运动(+),颞侧可探及条带状强回声,与视盘相连(见图1),条带中间靠上见3个大小不一的椭圆状强回声(见图2),呈囊样,其内为无回声,运动(±),后运动(-),球壁不规则,球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眼晶状体后囊回声正常,玻璃体内可探及大量点状弱回声,运动及后运动(+),球壁不规则,球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超声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右眼视网膜囊肿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可能大,但不排除视网膜劈裂,囊肿合并视网膜脱离。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对患者右眼散瞳后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OCT检查显示3个大小不一的囊样高反射信号,其内为均匀低反射信号,并手动测量3个囊肿最长径值。因患者晶状体混浊,高度近视且囊肿间隔较远,故3个囊肿未能体现在同一张OCT报告单上,囊肿直径大小见图3─5。

图1.B型超声轴位扫描显示脱离的视网膜光带与视盘相连Figure 1.Detached retina is found to be connected to the optic disc by B-scan examination.

讨论:

图2.B型超声横向扫描显示颞侧脱离的视网膜光带从上到下依次有3个大小不一的环行回声为视网膜囊肿Figure 2.Three annular echoes from the detached retina shown by B-scan are retinal cysts.

图3.OCT扫描显示脱离的视网膜上最小囊肿的最长直径为718 μmFigure 3.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minimal cyst from the detached retina shown by OCT is 718 μm.

图4.OCT扫描显示脱离的视网膜上另一囊肿的最长直径为1 874 umFigure 4.The maximum diameter of another cyst from the detached retina shown by OCT is 1 874 μm.

图5.OCT扫描显示脱离的视网膜上最大囊肿的最长直径为2 596 μmFigure 5.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largest cyst from the detached retina shown by OCT is 2 596 μm.

视网膜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眼部疾病,多发性囊肿更属少见,其病理上与视网膜劈裂症属于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过程[1],二者都是在囊样变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视网膜囊肿,并不是有上皮衬里的真性囊肿,而仅仅是具有一个充满液体的腔隙。而视网膜劈裂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本身的层间分离,分为先天性、获得性和继发性三类。发生在神经纤维层为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发生在外丛状层为获得性视网膜劈裂。而继发性视网膜劈裂是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的一种,可在某些特异疾病中发现[2]。在临床上,囊肿较劈裂小,更局限,呈球形,而劈裂则基底较宽,较扁平,甚或围绕整个视网膜的锯齿缘[3]。Pischel[4]将视网膜囊肿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小囊肿:大小1 mm左右;②中等囊肿:4~8个视盘直径;③大囊肿>8个视盘直径。按照Pischel对视网膜囊肿的分型,本病例使用OCT测量囊肿大小,显示均为小囊肿。有研究发现,视网膜囊肿与视网膜脱离并存分为3种情况[5]:①长期视网膜脱离引起视网膜囊肿;②由视网膜囊肿内外层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③由视网膜囊肿以外视网膜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因OCT检查未见囊肿内外层存在裂孔且该例患者病程较短,因此高度怀疑该患者是由囊肿以外视网膜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既往研究表明视网膜囊肿多见于青年患者,发生于视网膜下方且以中等囊肿多见[6]。但本病例为老年患者,为多发性小囊肿,临床上少见。针对视网膜囊肿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原则,郝琳娜和毕春潮[6]认为视网膜囊肿不需要特殊处理,有效封闭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复位后,视网膜囊肿可自行吸收,但具体机理并不明确,考虑与视网膜复位后,视网膜色素上皮泵的功能恢复促进囊肿内液体吸收相关,但上述推断仍需进一步验证。针对本病例,医师建议住院先行视网膜脱离复位继而观察囊肿变化,患者及家属不配合,后经解释劝导,患者同意手术,术后脱离的视网膜复位良好,视网膜囊肿自行吸收。通过本案例,我们了解到视网膜囊肿除可以通过B超探测外,也可以利用OCT探测,OCT能更具体形象地观察囊肿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性,甚至B超探测不到的更小的视网膜囊肿也可以通过OCT探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临床工作,也对患者术前评估提供更有利的证据。

利益冲突申明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张婷:收集数据,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张昱:参与选题、设计和修改论文的结果、结论。宗辉,张媛媛,袁斌:参与选题、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结果、结论,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

猜你喜欢

视盘右眼裂孔
视盘倾斜在高度近视中的研究进展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左右眼
裂孔在黄斑
视盘内出血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1例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先天性乙状结肠裂孔疝致小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