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蔬菜产业优势绿色高效种植模式调查

2021-02-16陈家秀陈德军罗兰张智柱刘江周霞

长江蔬菜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叶菜蔬菜基地速生

陈家秀 陈德军 罗兰 张智柱 刘江 周霞

近年来,贵阳市蔬菜生产能力逐年提升。2020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83万亩次,总产量276万t,逐步形成了“大宗品种为主导+花色品种为补充”“周年保供+季节特色”的生产供应模式。为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更好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贵阳市成立项目组,对全市主要蔬菜基地、重点企业、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贵阳种植模式现状,通过认真剖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蔬菜产销和种植模式瓶颈提出关键技术措施和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 贵阳市蔬菜种植模式现状

1.1 中海拔区域接茬模式多样

贵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苗岭山区,海拔高度1100m左右,按照“适地适种”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的蔬菜种植模式。

①一年多茬种植模式 以保供本地为目标市场,形成了以企业、合作社、大户为主要经营主体,以速生叶菜、香细菜(芫荽和香葱)、特色蔬菜为主的一年多茬种植模式。主要模式有:春速生叶菜(小白菜、生菜、上海青等)—夏速生叶菜(菜心、芥菜、油麦菜、薯尖等)—秋速生叶菜(上海青、芥蓝、菜心等)—冬速生叶菜(菠菜、芫荽等)一年5~6茬种植模式;香葱—西兰花—豌豆尖—甘蓝,香葱—芫荽—香葱—香葱(茼蒿等)等一年多茬周年种植模式。

清镇红枫湖镇骆家桥设施蔬菜基地

②一年三茬种植模式 以夏秋季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品种为主,配套冬春绿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等蔬菜,衔接周年种植模式,蔬菜产品以本地保供市场为主,兼顾两广、重庆、长沙和省内地州市等外销市场。目前,主要基地有花溪区青岩至马铃沿线瓜豆类基地,修文县小箐番茄、辣椒基地,清镇市红枫湖绿叶蔬菜基地,开阳县高寨大白菜基地,息烽西山镇保供蔬菜基地,花溪黔陶香葱基地等。主要模式有:春大白菜等—夏秋番茄(辣椒、茄子、黄瓜、南瓜、豇豆、菜豆等)—秋冬莴笋(萝卜、白菜、芥菜等),香葱—生姜—香葱,速生叶菜—蒜苗—速生叶菜,大白菜(结球甘蓝、花菜等)—大白菜(结球甘蓝、花菜等)—大白菜(结球甘蓝、花菜等)等。

③一年两茬种植模式 一年两茬蔬菜是贵阳目前主要的种植模式之一,5~10月,花色品种丰富,主要种植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等蔬菜,11月至次年4月主要种植品种为大白菜、萝卜、结球甘蓝、芥菜、速生叶菜、芫荽、香葱等。主要种植模式有:夏秋番茄(辣椒、茄子、菜豆、豇豆、丝瓜、苦瓜、生姜等)—冬春芥菜(结球甘蓝、花菜、大白菜、芹菜、豌豆、大蒜),春夏白菜(萝卜、莴笋)—夏秋延晚番茄(辣椒、黄瓜、南瓜、苦瓜等),结球甘蓝(花菜)—大葱等。

④单品一年种植模式 为丰富保供市场花色品种,近年,贵阳积极引进韭黄、黄花菜、莲藕等特色蔬菜品种,开发鱼腥草、紫背天葵、养心菜、阳荷等本地资源,形成了一年种植一种单品蔬菜种植模式。主要布局于清镇市红枫湖镇芦荻村、暗流镇暗流河村、王庄乡铧口村,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陆丰村,新场镇尖坡村等蔬菜基地。

⑤菜—稻(玉米)种植模式 主要布局于季节性菜地,在保证大季粮食作物生产情况下,冬春种植1~2茬蔬菜。如花溪区黔陶乡万亩香葱基地主要种植模式为香葱—水稻—香葱,乌当区下坝白菜(萝卜)—水稻—白菜(萝卜),清镇市新店镇豌豆(蚕豆)—玉米等种植模式。

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长津公司速生叶菜基地

⑥蔬菜+间作(套种)模式 为了更好利用蔬菜与其他作物间的立体空间,增加单位面积蔬菜产量和产值,近年来贵阳形成了多种蔬菜间作或套种模式。如清镇市红枫湖镇幼果林+辣椒(白菜)模式,卫城镇番茄+菜豆种植模式,修文县小箐镇番茄+菜豆种植模式,六桶镇复兴村魔芋+玉米种植模式等。

1.2 低海拔区域接茬优势显现

利用清镇市新店镇,修文县六广镇、谷堡镇,息烽县养龙司镇、温泉镇,乌当区下坝镇,开阳县花梨镇等海拔1000m以下低热河谷流域的气候优势,重点突出冬春黄瓜、西葫芦、豇豆、菜豆、辣椒等喜温蔬菜,大白菜、结球甘蓝、萝卜、莴苣、芹菜、豌豆等半耐寒蔬菜的生产。接茬模式主要有:早春菜豆(小青瓜、黄瓜、西葫芦等)—夏秋番茄(茄子、辣椒、豇豆等)—冬春花菜(莴苣、结球甘蓝、大白菜、萝卜等),早春黄瓜(小青瓜、菜豆等)—夏秋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速生叶菜等)—冬春大白菜(结球甘蓝、莴笋、速生叶菜等)等。

1.3 设施大棚种植模式形成

①设施大棚种植模式 近年来,贵阳2.5万亩(1667hm2)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建成后,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培育打造了夏秋楠木渡番茄、马铃黄瓜、流长丝瓜、小箐螺丝椒,冬春青花菜、豌豆、羊肚菌等优势拳头产品。目前主要种植模式有:番茄(丝瓜、螺丝椒等)—食用菌(羊肚菌),螺丝椒(彩椒、丝瓜、苦瓜、黄瓜)—西兰花(荷兰豆等)等。

②烤烟育苗大棚种植模式 贵阳烤烟育苗一般在2月中旬至5月中旬,利用大棚一年中空余时间,接茬种植1~2季蔬菜,不仅可以解决烤烟育苗大棚用途单一、闲置期长的问题,而且可显著提高大棚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复种指数,增加经营主体收入。目前主要种植模式有:烤烟育苗—夏秋大白菜—秋冬季莴笋,烤烟育苗—夏秋番茄(辣椒、芹菜)等。

2 贵阳市蔬菜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和措施

2.1 选择适宜的品种

一般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的蔬菜良种。主要从3个方面选用:一是针对目前畅销的优良品种,如结球甘蓝澳奇丽、澳奇娜,番茄钢石319、刚石888、金塔玛,早春白菜黔白5号、黔白6号等;二是针对畅销的本地特色蔬菜良种,提纯复壮后选用,如本地小米葱、百宜辣椒等;三是针对贵阳市未生产、域外市场畅销的蔬菜,在加强良种引进、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最佳生产环境、种植季节,配套最佳栽培措施,达到优质高效高产后确定品种的开发性,如近2年设施大棚试验示范成功的博陇螺丝椒品种。

2.2 推广集约化育苗

贵阳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蔬菜区域布局海拔差异大,倒春寒、低温冻害对早春茬蔬菜为害极大,尤其对茄果类、瓜类、叶菜类等育苗移栽的蔬菜品种影响更大。近2年,贵阳支持市农投集团在开阳楠木渡、南江、清镇卫城建成3个现代集约化育苗中心,带动花溪力合、修文穗青、德农等16个重点育苗基地,打造集约化育苗企业集群,提升集约化育苗水平,年产优质蔬菜种苗达15亿株以上,为全省60万亩(4万hm2)蔬菜基地提供优质种苗。

2.3 高效的接茬安排

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关键是高效的接茬安排。贵阳利用立体资源气候,精准聚焦,重点突破优势单品。一是围绕夏秋白菜、萝卜、结球甘蓝、番茄、辣椒、茄子、菜豆等优势主茬品种,把蔬菜产品形成放在6~9月最佳市场时期,以保证产品高效增值,优势品种年种植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二是利用低热河谷和2.5万亩(1667hm2)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优势条件,围绕早春白菜、小青瓜、黄瓜、番茄、辣椒、西兰花等品种,大力发展“春提早+秋延晚”蔬菜种植,建立保供蔬菜基地10万亩(6667hm2),以保证蔬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三是根据主茬品种大田种植时间,选择适宜季节种植的接茬蔬菜品种,构建高效的全年种植模式,如设施大棚夏秋螺丝椒冬春接茬羊肚菌。

2.4 合理的肥水管理

贵阳结合基地配套设施,围绕茄果类、瓜类等品种示范推广了以“高垄覆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围绕速生叶菜、绿叶蔬菜等品种示范推广了喷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如开阳楠木渡高标准蔬菜基地采用“高垄覆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种植番茄、辣椒等果菜500余亩(33.33hm2),比传统种植增产20%以上;清镇红枫湖镇华慧公司蔬菜基地采用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年可种植小白菜、菜心、生菜等6茬以上。

2.5 安全的绿色防控

贵阳形成主要保供蔬菜基地全生育期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明确了以“健身”栽培为基础,实施黄板和杀虫灯诱杀、使用生物农药、统防统治、科学药剂组合和高效施药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辅以人工整枝打蔓、疏花疏果等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综合配套应用,有效防控蔬菜病虫害。近2年,蔬菜绿色防控集成应用达150万亩次以上。

3 贵阳市种植模式存在问题

3.1 技术支撑不足,特色蔬菜不突出

尽管贵阳蔬菜生产具有一定的环境优势和产业基础,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储备不足、技术队伍水平不高、推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开始集中凸显,尤其县、乡两级普遍缺少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乡镇事务繁杂,专业从事蔬菜的农技人员少,市、县两级从事蔬菜产业发展工作人员67人,各区县实际在岗人数平均不足5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不能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导致特色蔬菜不突出。

3.2 比较效益下降,技术后劲跟不上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兼业化现象突出,导致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动力短缺。同时,因特殊的山地条件,导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仅为4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加之生产资料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如人工工资从15年前的20元/天上涨到现在的100~120元/天,近几年复合肥单价上涨20%以上,而一些大宗蔬菜产品如白菜、萝卜田间价格基本不变;另外,由于部分蔬菜基地常年种植同种蔬菜,导致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田间病害加重。如修文县久长镇常年种植结球甘蓝近1000亩(66.7hm2),由于连作障碍,近年根肿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小箐镇也由于多年种植番茄产生连作障碍,造成生产比较效益下降,种植面积从高峰时的1.7万亩(1133hm2)萎缩到现在的8000亩(533.33hm2)。并且,农民自有资金有限,又无法获得充足的贷款资金支持,无力改良品种、改进技术,导致蔬菜新技术推广后劲跟不上。

3.3 基地品种混杂,种植模式不统一

目前,贵阳蔬菜种植以农户种植为主,因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农户种植大多各自为阵,盲目跟风,看见什么品种价格高就种什么,种植完全凭借经验,缺少统一规划,产品品种、品质、品相无法统一,形不成单品规模优势,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从种植到销售都靠农户自己干,面对大市场没有竞争力和话语权。如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反映,修文县本地生产的蔬菜品种多,但常出现一个品种装不满一车(1车15t),或要到好几个基地才能收齐一车的情况,所以进入物流园的量不大,更多是在贵阳市城郊的早市销售。

4 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对策建议

4.1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一是充实基层农技队伍。落实基层蔬菜农技人员归队归位、专职专用要求,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实基层农技队伍,在蔬菜生产重点镇适当补充蔬菜专业人员;二是市县级在机构人员数量上给予保证,减少行政事务及临时工作,建立稳定的技术队伍;三是降低基层职称评定门槛,扩大中高级职数占比,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培训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经济、懂管理的技术人才;五是充分利用大学城、职教城等资源,积极与高校、职校合作,引导培育专业技术人才投身蔬菜产业。

4.2 推进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一是面向农民“提智”。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开展高素质培训,通过提升种植水平和蔬菜种植增产增效,稳定农村劳动力。

息烽县石硐镇甘蓝基地

开阳禾丰集约化育苗基地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发挥省级新品种展示基地和3个现代化育苗中心作用,开展对工厂化育苗、连作障碍、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加快开展集丸粒化种子、接种菌根苗、嫁接苗等先进的育苗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建设蔬菜科技创新体系,在重点蔬菜基地创新开展社会化服务。

三是充分利用贵阳集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优势,加快研发推广适宜丘陵山区蔬菜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农机装备,实施高效农机化规模生产示范工程,推进菜园机械化。

4.3 统筹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全省中高海拔夏秋喜凉蔬菜优势区域及黔中保供蔬菜产业带的生产定位,统筹优化“四大产业带”,创建有品种、技术、模式、主体、机制的“五有”基地,推进规模化发展。一是城镇周边精细保供蔬菜产业带。以贵阳城郊、贵安城市圈和三县一市政府所在地为重点,围绕城市保供,突出特色精细菜生产,巩固提升蔬菜基地10万亩(6667hm2)。

二是次早熟蔬菜产业带。以低热河谷蔬菜基地为重点,围绕冬春优势季节,突出喜温蔬菜生产,巩固提升蔬菜基地10万亩(6667hm2)。

三是夏秋喜凉蔬菜产业带。以1000m以上中高海拔蔬菜基地为重点,围绕夏秋优势季节,稳定大宗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发展特色蔬菜,巩固提升蔬菜基地40万亩(2.67万hm2)。

四是特色加工蔬菜产业带。围绕加工企业需求,突出加工蔬菜品种生产,积极开展订单种植,建设加工蔬菜基地15万亩(1万hm2)。

猜你喜欢

叶菜蔬菜基地速生
叶菜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基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住“10层高楼”、一年产16茬、一次放置20万盆叶菜——智慧工厂种菜不一般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五招留住叶菜营养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五招留住叶菜营养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