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光明:以科技管理奠基企业隐形冠军发展之道
2021-02-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
兵器装备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专业技术布局,致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到2025年,实现向科技企业集团转型;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企业集团。
成员单位积极落实集团公司战略部署,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范例,成都光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成都光明作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始建于1956年,现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并于2020年入选“科改示范行动”企业名单。自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按照“打破部门边界、搭建一体平台、分层分类对标”的总体思路,以科技管理对标先行,不断向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及用户服务等领域的对标延伸,促进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加快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的打造。
明确“四性三力”,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管理提升
成都光明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发展为导向,以国际一流光电企业为标杆,结合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及外部竞争环境,明确科技管理对标要体现“四性”。
(1)先进性,确保选择的各项指标都能够属于国际先进水准。
(2)健全性,各项指标都需要充分反映技术创新的主要指标,保证对标管理的效用。
(3)时效性,要与时俱进,既引进他人优势也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
(4)针对性,在标杆企业和本企业的对标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通过对标提升,要在技术创新能力、战略引领能力、管理能力等“三力”提升上实现跨越发展,促进创新驱动。
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科技管理对标实施路径
在科技管理对标的实施过程中,不再仅仅集中关注于业绩指标,而是对企业的管理理念、竞争能力与关键创新驱动等要素进行综合的对比与分析,并建立相关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包含数据对标、行为对标、最佳实践对标的逐层递进式对标体系。
同时引入战略、组织、技术、管理等新理念,重视动态监测与预警、递进式深入分析和管理行动实施等关键环节,解决“对什么”“对标成果如何应用和推动实施”等关键技术难题,并按照PDCA循环的模式建立新型光电材料创新驱动研究的技术实施路径。
根据业务领域、产品特点、应用范围、战略方向等特征,选取国际先进企业作为对标对象。
以战略为导向建立科技管理对标模型,从战略引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提升能力三个维度,围绕创新体系、创新平台、投入产出、战略引领、创新管理等关键环节,首创光电行业“三维三层”科技创新驱动模型。
以先进为导向建立科技管理对标实施体系
建立与经营发展相协调的对标管理实施体系,并建立对标管理交流机制,强化信息共享与成果内外部运用,保证体系的维护和完善,持续优化规范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对标管理与实施。
对标提升稳步推进成效初步显现
成都光明上下齐心,全力以赴加强管理提升,预计2021年度对标管理提升清单目标任务完成率可达85%以上,已经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经营业绩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4.21%,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构建双主业发展格局
通过对标管理活动,加快提升经营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品玻璃实现跨越式发展,强军报国能力进一步增强。光学玻璃实现转型升级,持续保持全球三分之一以上市场份额,行业领头羊地位更加牢固。功能玻璃业务更加聚焦,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消费电子、生命科学、微电子、光通讯等四大发展领域。贵金属实现快速发展,经营规模较“十二五”末增长56.3%,在行业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一流。
对标持续发展创新成果迭现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光学玻璃研发能力实现由跟跑到并跑,坚持每年推出10个以上新产品,近三年发布光学玻璃新品35个,超过世界一流企业水平,公司40余款产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制定行業标准方面,独立修订完成1项国家标准;主持制定完成3项测试标准;参与修订完成2项国家标准。在专利申请方面,累计专利申请数量1031项,有效专利541项,专利申请量和有效量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业务工作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能力不断加强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独立的设计网络、结构设计中心,开发实施组分开发与仿真系统,提升了产品开发和工艺研究水平。
在自动化方面,以提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目的,生产工艺自动化能力在光学玻璃熔炼、二次成型及产品在线检测等方面大面积覆盖。
在智能制造方面,建立以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研发、智能化决策三个阶段的智能制造规划,目前正以实现数字化生产为目标,打通研发、生产、供应链及销售服务信息化,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来源中国兵器装备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