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掺杂Sm3+的氧化铈制备发光材料

2021-02-14王大忠何财源王鑫东唐小芩蔡丽娟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熔盐前驱粉体

王大忠,侯 磊,何财源,王鑫东,唐小芩,蔡丽娟

(西昌学院理学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1 引言

稀土发光材料由于实际生活各不相同的需要,对材料的各方面的物理化学性能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然而材料的性能与制作方法息息相关[1]。因此研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定向性,通过用环境友好、经济、节能的方法对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有重要的研究意义[2]。本文用熔盐法制备SrCeO3:Sm3+的发光颗粒。

2 实验药品与设备

药剂:硝酸铈、氧化钐、硝酸、硝酸钾、草酸、柠檬酸、聚乙二醇、氨水、盐酸。实验设备:分析天平、数显恒温水浴锅、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低真空烧结炉、紫光灯。

3 原料与方法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合成方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光学性质[3]。随着新的发光材料的涌现,其合成方法也与时俱进[4]。常见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种[5]: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反应法、熔盐法、燃烧法和微波合成法等[6]。本文采用熔盐法合成发光材料的实验流程见图1。

图1 熔盐法合成的流程图

熔盐法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熔盐法是先把盐同反应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高温加热熔化,在盐的熔体中进行反应[7],冷却后去除融熔盐即可得所需的产物[8]。

SrCeO3:Sm3+粉体的制备:按化学计量比,精确称取氧化钐和硝酸铈,将其分别溶于硝酸溶液和蒸馏水中并搅拌,待其充分溶解后再将两种硝酸盐溶液充分混合,溶液呈现透明无色。上述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将草酸溶液滴加到溶液中,滴加完后,在温度80 ℃的水浴锅中进行陈化反应,得到乳白色的沉淀物,之后过滤洗涤,在130 ℃烘箱中干燥8 h得到白色粉末;按照n(Ce):n(K)=l:3在粉末中加入硝酸钾,在研钵中充分磨混合后,在800 ℃焙烧3 h,将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过滤、干燥,得粉红色CeO2:Sm3+系列发光粉末。反应过程如下:

4 实验结果及讨论

4.1 前驱体粉末的热分析和热分解温度的确定

前驱体粉末热分析条件,升温速率10 ℃/min,温度区间0~1200 ℃,所得TG-DTA曲线见图2。

图2 前驱体粉末的TG-DTA曲线

由图2可知,第1阶段发生在40~256 ℃之间,这是前驱体粉末释放吸附水以及脱结晶水的过程,恰对应240 ℃左右处的吸热峰。第2阶段柠檬酸盐分解,其分解峰在256~350 ℃,有318 ℃的放热峰,这一过程是前驱体粉末中的有机成分柠檬酸燃烧所致。第3阶段发生在350~1000 ℃之间,在945 ℃有一个小的放热峰,这是硝酸盐发生分解生成 SrCO3和CeO2,SrCO3和CeO2之间发生相变反应生成SrCeO3的过程。温度大于1000 ℃时,热重曲线趋于平缓。为保证前驱体粉末能完全分解生成所需产物,选择煅烧温度为1000 ℃,燃烧时间4 h。

4.2 热处理温度对SrCeO3:Sm3+粉体发光强度的影响

其他条件恒定,将前驱体粉末在温度800、850、900、950、1000和1050 ℃煅烧4 h,得到不同煅烧温度下的样品的发光强度见图3。

图3 不同温度SrCeO3:Sm3+的发射强度

不同煅烧温度所得样品的发光强度不同,这是由于样品晶相不同所造成的[9],Sm3+在各晶相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继而造成了发光强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当热处理温度升高,样品的发光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断增高。原因在于热处理温度较低时得到的Sm3+结晶不完全,之后随着温度继续升高,生成的粉粒径增大,结晶越来越完整,则发光强度不断提高。由发光强度确定热处理温度为1000 ℃。

4.3 热处理时间对SrCeO3:Sm3+粉体发光强度的影响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恒定热处理温度为1 000 ℃,分别煅烧1~5 h,所得样品的发光强度见图4。由图可见样品的发光强度与热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这是因为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生成的SrCeO3:Sm3+越多,晶型也逐渐完整。由SrCeO3:Sm3+的发光强度,确定SrCeO3:Sm3+产品煅烧时间为4 h。

图4 不同热处理时间SrCeO3:Sm3+的发射图谱强度

4.4 Sm3+掺杂量对SrCeO3:Sm3+粉体发光强度的影响

在SrCeO3:Sm3+中,Sm3+的掺杂量对样品的发光强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测定不同摩尔浓度的Sm3+所制得的样品的发光强度,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不同掺杂浓度的样品的发光强度点线图,见图5。

图5 Sm3+不同掺杂浓度的样品的发光强度

由图3~4可知,纯相SrCeCO3不发光,当Sm3+的掺杂浓度较低时,激活的Sm3+较少,并且Sm3+之间距离远,从而降低了发光离子的能量传递效率,故发光强度增加不多[10]。随着增加Sm3+摩尔掺杂浓度,激活的Sm3+数量也逐渐增加,这提高了其吸收和传递的能量,从而使发光强度得到大大的提高;当Sm3+摩尔掺杂量为3 mol%时,发光强度最高。

5 结论

本文采用熔盐法,以硝酸铈为原料,以硝酸钾为熔盐,成功制备了SrCeO3:Sm3+粉末的橙红色荧光粉。通过研究离子掺杂浓度、煅烧时间及煅烧温度对稀土发光性质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SrCeO3:Sm3+粉末的橙红色荧光粉,粒径大小约为180 nm。合成SrCeO3:Sm3+的发光合成产品煅烧温度为1000 ℃,煅烧时间4 h。当Sm3+的掺杂浓度为3 mol%时,红色发光粉CeO2:Sm3+发光强度达到最强。

猜你喜欢

熔盐前驱粉体
《中国粉体技术》期刊入选WJCI
熔盐在片碱生产中的应用
包裹型SiO2/Al复合粉体的制备及烧结性能研究
超细钼铜复合粉体及细晶钼铜合金的制备
NaF-KF熔盐体系制备Ti2CTx材料的研究
纯钛的熔盐渗硼
SiBNC陶瓷纤维前驱体的结构及流变性能
可溶性前驱体法制备ZrC粉末的研究进展
大型燃气熔盐炉的研发和工艺控制
前驱体磷酸铁中磷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