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2021-02-14陈萍萍
陈萍萍
心力衰竭是由心肌梗死、炎症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心功能变化,最终导致心输出减少或相对不足,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1]。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互相共存,具有病情较危急、复发率高等特点,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负性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对患者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影响疾病康复[2]。因此,加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一体化护理是指针对患者实际病情采取全面性,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3-4]。鉴于此,本资料探讨一体化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9例。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45~70(56.21±3.13)岁;病程1~4(2.86±0.2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4例。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50~75(59.45±8.24)岁;病程1~5(2.84±0.2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级5例。纳入标准:经CT确诊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认知功能正常,可准确表述内心想法;病程超过1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恶性肿瘤者;严重精神病障碍者;病案资料不全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与家属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用药、治疗、检查等情况;讲解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合理安排饮食,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摄入;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对症处理。观察组采取一体化护理,措施如下:(1)成立一体化护理小组:选取6名医生和护师组成一体化护理小组,选择高年资护师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制定计划流程,确保患者享受护理、诊疗、康复一体化护理服务;(2)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技能训练:明确各成员岗位职责,医生负责患者疾病诊疗工作,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健康指导和日常护理工作,为患者病情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3)医护共同查房:科室医生和护理人员每日共同查房≥2次,医生为护士针对性讲解患者个体化病情,解释护士疑问,强调护理重点,相互协作;(4)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互动谈心,告知良好心态对疾病治疗控制的益处,说明疾病相关知识,列举过往成功案例;(5)渐进性放松训练:依据患者个人喜好播放轻松、舒适的轻音乐,依据指令逐渐放松头面部、胸部、四肢肌肉,感受肌肉放松、紧张状态,15~20分钟/次,1~2次/天;(6)营养护理:制定均衡合理的日常饮食护理计划,以清淡饮食为主,少盐少糖,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戒烟酒,避免进食油腻、辛辣、难消化食物,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7)用药护理:每周组织1次健康教育讲座,采用PPT、视频等方式,医护共同讲解用药名称、作用、药量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切勿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2个量表均有20个项目,采用1~4分计分法计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得分高负性情绪严重;(2)生活质量:使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2组预后情况,从生活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估患者生活质量,2组患者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3)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行为量表(HPLPII)评价患者健康行为,包括营养、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压力调解等6个维度,共52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总分52~208分,得分高则健康行为好;(4)护理满意程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重测效度为0.872,百分制,75~100分为满意,50~74分为比较满意,<5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3 2组患者HPLPII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PLPI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HPLPII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3 讨论
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肌的损害,以及机体容量负荷的加重而引发心律失常。由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病程长久,患者常伴有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诊疗操作的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不利[5]。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依据患者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指导,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6]。本资料中,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生理健康、心理健康、HPLPII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一体化护理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显著,利于调整心理状态,加快心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车素娟等[7]研究结果表明,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能够减轻患者消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与本资料结果一致。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通过建立一体化护理小组,明确岗位职责,促使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护理服务,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多方面护理需求[8-9]。医护共同查房,可及时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可商讨制定相应的诊疗、护理方案,由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则严格执行医嘱将患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有助于及时调整诊疗方案。一体化护理干预从患者的切身需求出发,更加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临床可针对某种问题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关注,给予患者情绪疏导、安慰支持。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够舒缓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促使患者保持精神放松、心态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10]。加强营养干预和用药指导,有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用药规范,有效改善患者健康行为,能够满足机体营养需求,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生活质量提升。一体化护理能够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技能,护理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情况,解答问题,进一步拉近护患关系,有助于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和健康行为,促进生活质量提升,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