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劳动教育探索
2021-02-14刘晶
刘晶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面临新形势,有着新的任务,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劳动教育是现实之需。因此,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就成为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视角下,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首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包括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步入社会等。最后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下实现劳动教育的路径,包括在劳动教育中加强职业指导、以评价机制为保障实现劳动教育、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开展劳动实践。以期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促进高职教育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6-0110-03
《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提出,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其中,职业特定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属于专业能力范畴,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毕业后走向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一种综合性职业素质[1]。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之上。素质教育源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育,劳动是教育的起源,恩格斯与苏霍姆林斯基皆认为脱离劳动就不可能有教育。这充分说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响应这一号召,国内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结合实践活动开启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概述
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或社会人士在工作与生活中,抛开专业的工作能力以外,获得的另一种非工作层面的基本能力,这一能力是与他人形成分化差距进而走向成功的必须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将职业核心能力细化区分,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职业沟通、自我管理,将核心能力进行拓展和延伸之后,具体包括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等,延伸涉及范围较广,如執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领导力等[2]。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产业链相较于20世纪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社会职业与岗位也随之增加,职业结构层面与传统相比已是大相径庭。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意味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占据了教学顶层。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劳动者更应具备相应的职业核心能力,满足社会岗位用人的需求,例如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具有极强的团队管理能力、处理信息能力、或执行力与较强的领导力等。
二、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主要作用
(一)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极大的推动力,首先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劳动是集脑力、动作、灵活性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整个活动过程贯穿了许多思想观点,学生可通过劳动培养优良品质与乐于奉献的精神,还能在劳动中培养优秀价值观、世界观,或班级荣誉感、自身责任感、集体感,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劳动是教育的起源,又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内容,因此,劳动精神应在吾辈继续弘扬,劳动教育也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其次,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高职学生身体发育已经趋近于成熟,学校安排相关劳动实践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劳动是一个需要动手动脑的综合性过程,学生积极参加劳动,除了能够强健体魄、活跃筋骨,还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国在1949年通过会议决定将每年的5月1号定为劳动节,国内院校都会积极响应号召,在劳动节为学生安排相关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回顾民族情感,将劳动作为一种美德传承下去[3]。
最后,开展劳动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劳动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除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通常会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而劳动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提升审美能力,在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创造美的能力。此外,开展劳动教育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奉献社会的价值,使思想在劳动的过程中得到升华,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生在劳动中,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都会自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种思维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掘自身优势,并在劳动过程中持续擦出创新的火花。实践活动也是劳动教育主要途径,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练就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谋而合。劳动教育主要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是教育的过程与手段,并不是教育的目的[4]。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
创新意识是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强调的内容,在劳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21世纪以来,教育领域将创新放在了教学的首要地位,在劳动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练就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进一步验证了劳动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崇尚劳动教育,为学生步入社会夯实基础。
(三)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
我国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职业教育的极大发展,相较于普通学校而言,高职院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针对性,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尤其看重学生的实践水平,因此,大部分学生一毕业就可以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为更好地弘扬这一教学作风,让学生具备足够的能力应对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应端正学生的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当前社会职业结构复杂,劳动规模大且广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亟待提升劳动技能与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三、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下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在劳动教育中加强职业指导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主,专业之间略有差异,因此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鉴于此,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点规划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岗位生活,毕业后顺利的适应社会。例如当前国内有部分高职院校已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劳动教育,教学效果可见一斑。工学结合的劳动教育具体指学校与企业达成某种协议,定期安排学生走向岗位工作,由企业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人才,即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替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者[5]。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产教融合、产学结合等方式,共同培养高职学生,以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工学结合对于学生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以教学内容为主,学校实践场地有限,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业教育环境更符合劳动实践需求,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享有双方教育资源,学校理论性较强,企业实践性较强,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能够将理论充分实践在企业中。
(二)以评价机制为保障实现劳动教育
高职教育应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健全教学体系,优化教育策略,确保劳动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衔接。因此,评价机制的建设尤为重要。建立评价机制应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就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发展而言,通常表现为两种方式。第一,与学生的综合测评情况相结合实行考核。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会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与考核成绩进行综合测评。因此,为了落实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将劳动教育指标纳入综合测评,凸显劳动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其测评结果作为评优参考。第二,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对劳动教育进行考核。就目前教育形式分析,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范围,逐渐重视社會实践对于高职学生的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对社会实践课程进行考核时,也可以将劳动教育纳入考核范围,在落实劳动教育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劳动教育。除了上述两方面考核之外,高职院校还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在考核范围中适当加入劳动教育考核指标,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赋予定义。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占据较重的比率,一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二则可以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整个过程也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在各专业教学中贯穿劳动教育,提升劳动地位,引导学生正视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并对其予以准确定位[6]。此外,为确保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接轨,应在劳动教育中加强职业指导,以评价机制来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从本质上加强劳动教育,帮助每一位高职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其职业核心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夯实基础。
(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开展劳动实践
高职院校应将劳动教育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相关劳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劳动精神,通过劳动过程来笃定学生的劳动意识。可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例如为烈士扫墓,或到敬老院为老人做一些零活、到福利院为幼儿献爱心等。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到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心情,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劳动教育符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需的岗位能力,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高职院校可在教学中,规划与教育相关的劳动实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全程对学生进行监督,并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做好记录,总数据以10%比例的载入学生的毕业成绩,由此引起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性。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劳动教育理念与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具有众多不谋而合之处。高职院校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主,若能与企业之间达成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便可以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供极大的平台。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还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为凸显劳动教育的价值,文章对劳动教育在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实现劳动教育的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郑龙柱.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劳动教育路径探究[J]. 教育研究,2021,4(02):4-5.
[2] 李飞.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为视角[D]. 苏州:苏州大学,2011.
[3] 李芳.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路径探析——基于产学研过程培育视角[J]. 职教论坛,2019(01):140-144.
[4] 张艳红. 职业核心能力发展视角下高职生第二课堂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经营管理者,2016(23):295.
[5] 张琳,蔡浩刚. 隐性教育视角下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 青年时代,2017(07):123.
[6] 朱承,徐欣.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卷宗,2013(06):40.
(荐稿人:桂文龙,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