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对策探究

2021-02-13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突发性体育运动运动员

康 冬 宁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办公室, 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在日常的体育运动训练中,由于动作不标准、运动强度大、准备活动不到位等原因,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运动损伤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一直困扰着训练教师和运动员。运动损伤影响体育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及日常体育训练活动。如果对运动损伤处理不及时,可能会造成损伤后遗症,进而影响运动员比赛,甚至断送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给运动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预防运动损伤对于提升运动员体育运动训练技能、身体素质、竞技成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动损伤预防的必要性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业界对运动损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文献[1]认为运动损伤主要是指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之中发生的,造成运动员运动能力降低、通过治疗才能恢复的,或者使运动员社交能力变差的结果。文献[2]认为运动损伤的研究应该由分析走向整合。笔者认为,运动损伤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准备活动环节,或正式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出现的身体非正常情况的损伤现象。该损伤受自身生理状况、外部环境、运动项目特点的影响。此处的运动损伤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意外身体伤害,突出表现为损伤与完成某种运动所需要的技能之间的必然关联。 本研究所分析的运动损伤主要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受到运动技能、训练环境、项目特点、运动员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对运动员造成的损伤。

日常的体育运动训练均面临着运动损伤的风险,严重的运动损伤会给运动员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影响,痛苦甚至伴随其一生。了解运动损伤预防的必要性,可以更好落实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措施。运动中的身体损伤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和恢复,就投入到接下来的运动训练中,会造成习惯性扭伤、肌肉受损,尤其是一些专业性损伤一般都很难修复,如跳跃膝、网球肘等。除肌体组织损伤之外,还有可能发生一些脏器受损、生理紊乱现象。调查表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约七成以上的损伤是可以避免的。预防是减少身体伤害的根本。在日常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教师和运动员都要学习科学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强化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有效降低或避免出现运动损伤,减少运动损伤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运动员才能高效投入日常运动训练[3]。

有足够的训练支撑,才能在竞技体育中有高水平的发挥,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积极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及时做好损伤后身体的修复,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有效提升运动成绩。了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和具体情况,有助于训练教师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二、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类型

依照运动受损程度与损伤病理等因素,运动损伤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根据运动过程中运动能力受损程度可将运动损伤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轻度损伤是指该类损伤对之后的体育活动或训练影响不大,没有造成身体运动能力的完全丧失,常表现为扭伤、皮肤轻度破损等;中度损伤是指运动损伤发生后直接影响运动员后续运动计划,需要减少或终止运动,待身体恢复调整到正常状态后才能进行训练和比赛,常表现为肌肉拉伤、肌腱扭伤等;重度损伤是指身体受损伤较严重,运动损伤发生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或住院治疗才能正常进行体育运动,常表现为骨折、韧带断裂、脏器受损等。

基于损伤病理可将运动损伤分为突发性损伤与陈旧性损伤。突发性运动损伤是指运动员在日常的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一次性产生的身体损伤,多因内在或外在的机械力量引起身体组织受损,其损伤部位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内容和专业技术有关。例如,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踩到队员的脚时,极有可能导致踝关节扭伤或脱臼,体操运动员容易在手腕部位和腰部引起突发性损伤[4]。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不强,或运动员正式进行训练项目前的热身运动准备不充分,都是导致突发性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陈旧性损伤是指身体部位之前发生过突发性运动损伤,未能及时和正确治疗或未治愈又再一次受伤,运动损伤后遗症会对后续训练或比赛产生一定影响。受伤部位如果不及时进行恢复训练而继续运动或没有恢复好就再次进行运动训练,会有再次损伤的风险。运动员在突发性运动损伤恢复期再次进行高强度训练,不但不利于运动损伤的恢复,而且可能导致陈旧性损伤的复发,不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运动损伤的类型是多方面的,造成损伤的原因也是多层面的,预防措施也是多角度的,本研究主要从教学角度分析运动损伤的预防。

1.强化安全教育和心理指导

缺乏运动安全知识,很可能会超负荷运动,导致运动损伤。在日常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教师要重视对运动员的安全知识教育,让运动员以谨慎、专注的态度进行训练。引导运动员认真分析运动损伤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体育专业技能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让运动员对运动损伤有正确、深刻的认识。还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纪律,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检查,营造一个安全的训练环境,提高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还要适时对受训运动员进行心理指导,赛前可通过激励、表扬的方式激发运动员的比赛热情;赛中引导运动员排除干扰,科学运用排除紧张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赛事上;赛后可利用放松调节训练,引导学生从上一个赛事中快速脱离,总结经验教训,以尽快投入后续比赛或训练。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和运动损伤问题不容小觑,心理指导可以让运动员切实了解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关键时刻能稳住状态,高水平发挥。

2.注重准备活动

运动前合理进行准备活动,能够有效调动人体神经系统的积极性,激发身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为后续运动训练和比赛做好充分预热。日常的体育运动训练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前期准备活动尤其重要。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针对性地对运动中承担负荷较多、容易损伤的部位进行专门的准备训练。前期准备活动,能够使肌肉温度提高,从而增加肌肉力量,降低运动损伤几率。

3.科学规划训练内容

训练教师要对训练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运动员实际状况、训练项目及外部环境等因素。训练时如果气温较低,肌肉达到运动需要的状态较慢,运动员的精神状态不好,就要适当调整计划,对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进行相应调整。反之,则可以适当减少准备活动的时长。科学规划训练内容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合理调整训练强度

运动强度不合理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训练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要遵循训练规律,注意合理调整训练强度,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训练效率。体育训练尤其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特点的项目要有差别性的训练计划,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建好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档案,及时了解运动员是否处在突发性损伤的恢复期,身体是否出现不适[5]等。不同的身体条件,能够承受的训练强度差别很大,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调整训练强度,循序渐进提高运动负荷和技术难度,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合理化的训练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突发性损伤的发生,避免陈旧性损伤。要尽量减少因训练计划不全面、运动负荷盲目加大导致的运动损伤。

5.切实优化训练方法

优化日常运动训练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日常运动训练中,训练教师要注意训练方式的变化,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日常体育训练中由于专项强化性训练强度大,频率高,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在开展专项强化性训练时,要科学组织,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例如,可以通过适当减少专项强化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穿插一些基础性的训练进行缓冲,避免运动员同一身体部位长时间进行超负荷运动。合理规划训练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注重体能练习,逐步提高运动员专项技能及战略战术。分散活动时,更要注意组织形式及秩序的维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训练中还要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正面引导、正面鼓励,主动帮助运动员消除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有效降低运动损伤概率。

结语

教学过程中,训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强化安全教育,让运动员意识到身体健康是训练的基础和参赛的保障,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勇于拼搏的态度和品质。训练教师也要加强保健知识的学习,损伤后的修复锻炼更需要训练教师的正确判断与指导。只有正确引导运动员训练,才能对容易出现损伤的动作或运动做好提前预知与防范,对已出现的损伤情况能够及时给出处理方案。此外,还要细心观察运动员运动前后身体机能的变化与反应,如完成训练指标后是否出现贫血、心慌、气短、晕厥等现象,通过身体指标的分析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同时也要指导运动员提高自我监督意识,从自身做好对运动损伤的预防。

运动损伤不仅影响着体育运动训练计划的正常开展,还可能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职业生涯等造成较大影响。要加强对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重视,通过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强化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合理规划训练方式等,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以保障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突发性体育运动运动员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呆呆和朵朵(13)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