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1-02-13朱燕恒
朱燕恒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中国自古就有“礼乐教化”的思想,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兼具的德育功能。音乐本身所承载的思想情感具有教化的作用,在欣赏音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教化功能就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作为一种无形的艺术,通过钢琴等有形载体,能够让人在理解音乐本身情绪情感和思想文化内涵的同时,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空间。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教育理念,既能增强钢琴教育的思想性和内涵性,又能有效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保证钢琴教学和思政教育功能价值优势的有效发挥,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并高效融合钢琴教学和思政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钢琴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一、钢琴教学融入思政的现状与问题
(一)钢琴教学与思政融入不够紧密
钢琴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就是要在传授钢琴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价值引导,最终实现课堂育人。在钢琴教学中,大多数的钢琴作品是西方音乐,教师在讲授时必然会涉及到对作品背景的分析。如何正确分析这些西方音乐作品,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方向和效果。目前在钢琴教学中,对钢琴技能要求的占比远远大于对作品思想的分析及引领,对这种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比较分析、拓展应用还比较少,挖掘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的功能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都导致了钢琴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大打折扣。
(二)钢琴教学重演奏技巧轻文化素养
目前钢琴专任教师仍然过于注重钢琴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教授,以短时间内使学生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为目标。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却忽视了对于学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及爱国情怀的培养,影响学生对于作品的深层挖掘、内涵理解,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可持续发展及艺术人格魅力塑造。
(三)钢琴教学的课程评价缺乏思政要素
长期以来,对钢琴教学成果的检验普遍重视对钢琴演奏技巧等内容的评判,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学习效果评价的标准和方式。由于教学本身注重技能的形成,最终的考核评价标准也大都是以学生掌握技能的娴熟程度来判定。对于钢琴作品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从教学中所取得的思想变化等基本无从涉及。思政教育的效果还未引起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还没有科学开展对学习效果评价维度的研究。综上原因,在结果导向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下,自然容易造成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忽视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钢琴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价值
(一)增强情感体验
钢琴教学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通过自身演奏将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出来。在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接受基础钢琴艺术教育熏陶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及蕴含的丰富情感色彩,使其达到情感共鸣的状态再进行钢琴演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加深学生对钢琴和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气质和内涵修养。尤其是我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极具地域色彩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文化底蕴,通过钢琴这一演奏方式将传统美德和思想道德等内容进行展示,其音响丰富、细腻、洪亮,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教学,充分展示作品丰富的内容、华丽的技巧以及壮阔的意境,生动地体现群众斗争的场面,突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提升审美情趣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发现美并展示美的艺术。钢琴教学用有组织的音乐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并反映现实生活,用歌词来呈现道德的骨骼,用旋律来表达思想的脉络,用感性的声响将内在暗含的观念方式和直观的行为方式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从认知走向信念并形成稳定的行为。钢琴教学过程中音乐的赏析教育是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见解,进行钢琴作品的欣赏和弹奏,能够让学生最直观感受到钢琴乐曲的独特美感和韵律,而在赏析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理念,通过教师情感化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针对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地联想和思考,又可以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情感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钢琴作品的感知和表现力。钢琴教学在丰富学生审美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和表演欲望,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充分思考和拓展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使其将自身生命中的真善美本质得到凝练和升华,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完善的人格本质,并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激发创造能力
音乐活动是一种高级、复杂、综合的情感活动,钢琴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其明确不同钢琴作品的差异和共性,尤其是抽象性的声音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听觉体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通过特定氛围的烘托,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沉浸到钢琴作品中,使其形成情感共鸣,可以实现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钢琴创作和表演能力。在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时,为保证进一步升华作品内涵,就需要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并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知识素养等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实现感性和理性认知的融合,从而帮助学生辩证认识各国文化的碰撞、融合与发展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提高综合素质
钢琴教学与思政教育两者之间紧密相连,其具有相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和教育本质。钢琴教学归属于艺术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核心,但是其跟思政教育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为通过在钢琴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刻苦训练、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解放思想,取得自己想要的成果,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品格,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担当的新青年。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实践课程,着重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政教育的熏陶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在舞台上进行钢琴演奏时充分展示自身良好的精神风貌,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也符合当今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钢琴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科学制定教学设计方案
正确认识在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新时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围绕思政教育、艺术文化素养和钢琴专业知识等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并在不同钢琴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有效融合思政教育,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扩展,从而丰富学生的钢琴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保证教师能够深入理解钢琴作品内涵,并重视开展思政教育,是发挥学校立德树人教育功能的关键。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再培训,帮助教师正确且深入分析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以及采用互相听课、评课的模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逐渐丰富思政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开展形式,有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做好思政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钢琴教学和思政教育都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针对实际教学曲目的区别,实行分层教育和激励教育,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一对一针对训练,以保证各个层级学生都能够适应难度不同的钢琴曲目,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构建学生自弹自唱、其他学生评价的教学形式,既保证增强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力度,又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
(四)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钢琴教学是一种艺术类教学形式,教师只有深入挖掘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思政素材和精神文化内涵,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主体、作品内容以及音乐本体等层面深入挖掘其含有的传统文化以及思政素材,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如《皮黄》作品,便是将西方的钢琴和我国的传统京剧进行有效融合,讲述我国古代英雄的爱国情怀,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五)优化评价考核体系
为有效检验在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实际,要重视优化评价考核指标,采用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增加多维考核内容,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教育功能。在考察学生基本钢琴知识和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钢琴作品内涵以及思想政治文化的考核力度,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理解和审美趣味,从而帮助教师合理设置教学课程设计方案,不断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思想认知。
成功的钢琴作品是多学科知识和学生思想情感的有机融合,为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通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高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积极优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不断提升学生钢琴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深化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保证学生准确领悟、再现以及升华钢琴作品,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社会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