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自信意识培养和建设
2021-02-13汪晓辉
汪晓辉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漳州 363000)
21世纪,中国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时代辉煌。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前所未有,影响并引领世界的发展。大国有大担当,更应有相应的话语权。因而,让世界了解中国比以往更加急迫,“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经济策略更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大的国家战略需要民族的文化自信作为其源泉和动力。“文化自信心是文化主体的客体文化。通过一系列客体文化认知,批评,反思,比较和认同的过程,形成了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文化主体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坚信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支持,在与外国文化进行比较和选择时,对民族文化保持高度的认可和信任。”[1](P21)如何建设文化自信是时代的课题,对肩负文化交流的高校外语专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一、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失衡
(一)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核心。在新时代新战略的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面临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外语人才的艰巨任务,探讨和重新定位英语教学的目标势在必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确定英语专业的培训目标为, 首先将“培养更高的人文素养”放在首位,凸显了人文素养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2](P993)
(二)文化教学失衡的现状。回归语言的文化教育本身是毋庸置疑的,但文化教学失衡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这势必导致本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黯然失色,更何谈文化自信呢?从丛[3]早在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缺陷”一文,引起广泛关注。张为民,朱红梅[4](P34)2002年,对清华大学的137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测试和面试。结果表明,这些在各学科上都取得高分的一流大学生,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都无法用英语很好地表达中国文化。我国专业外语教学单纯集中地进行英语文化输入,很少设计对本土文化的宣传学习,由此造成了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对尴尬现象。[5](P168)刘淼[6](P87)2014年指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专业的学生比他们自己的文化更了解和重视西方文化,并发展了与西方文化的同一性。这种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掌握不充分,而这种缺乏沉淀直接导致英语专业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胡小榕[7](P97)2015年对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100名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证实这一事实仍未改变。面对这一事实,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清醒的认识。兰军[8](P190)的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师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持积极态度。93%的教师和84.5%的学生认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然而,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没有具备这一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从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提出到现在,我们的英语教学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中国文化的失语症直接导致了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比较能力的贫弱,从而失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发扬,何谈传播和创新?本文立足实践教学对对如何培养和建设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自信意识进行了探讨。
二、学生缺乏中国文化自信意识的表征
(一)缺乏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对自我文化的认同需要对自我成长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而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英语专业学生在中国本土文化和历史上的知识不足以支撑其对自我文化的理性认同。在中国,简单的筷子为什么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不懂。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的体现。中国文化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熟悉而疏忽,因疏忽而迷惑,最终是对自我文化崇敬的缺失,自信的缺失。唐川、胥文玲[9](P63)在调查中指出:“当代师范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缺乏广泛的高度认同,整体居于中等程度,师范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知识仍然不足,一些受访的师范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知识和行为存在矛盾。”英语专业教学中一味灌输西方文化更加剧了这一问题。对自我文化恰当的英语表达应该是对英语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二)缺乏对中国文化生命力的创造。文化要传承,更要创新。英语专业学生有融会贯通文化的优势,更应成为中国文化生命力的创造者。世界文明之中,中华文化是唯一延续而没有断裂的文化。然而,文化自信不是来源于文化的遗产,遗产能够穿越时空是其内在的顽强生命力。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是要使学生具有多文化的视野和深度,从而更好的懂得自我文化,而不是迷失在传统文化中。以MN师范大学为例,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仅仅一学期,并安排在一年级,教材内容浅显,仍以阅读为教学目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一些符号和象征上。而现如今,科技迅猛发展,文化更应与时俱进,并走在科技的前面。欧洲的文艺复兴引导了工业革命便是很好的例证。信息时代,5G互联网技术环境下文化的引领和创新需要对中国文化生命力有深刻理解的一代人,在创新中传承中国文化,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英语专业学生最终的理想和目标。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需要从中国文化的厚重中体会的,英语专业倾向于更多地关注、研习西方文化知识而忽略对中国文化的探究和传播。一些学生认为理所当然地了解掌握了本土文化,殊不知大多数还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这就给中国文化的传承、创造、传播带来了困难。
(三)缺乏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习惯。因中西文化的输入失衡,以及教育导向上的疏忽,学生的文化素质退化成平行而独立的文化知识,没有联结和比较。这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本土文化的忽视所造成的,还有一方面是我们现有专业文化课程体系不够系统、全面。一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学时有限,涵盖的范围也不够丰富。不仅是缺乏学术素养,而且缺乏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知识也直接导致了英语专业所谓的“思维能力不足”。零星的分散知识传播无法提供系统的投机训练。 只有当学生按照某种系统知识的具体步骤逐步深入时,他们的思想才会具有深刻的连贯性。[10](P10)因此,世界文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文化教学不应零碎。例如,中西方文明的奠基人,历史巧合地同时出现了,西方的苏格拉底讲自然理性,中国的孔子讲仁爱,礼制;中国唐朝鼎盛时期开放自信,欧洲中世纪宗教却对精神和思想进行黑暗统治;中国宋朝时期对外经济发达,欧洲封建领主和骑士发动了数次十字军东征;中国明朝编辑四库全书之时,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清朝的康熙大帝与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曾书信往来,但欧洲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却让清朝关起了国门。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只有具有了比较的意识,才能拥有文化自信,并接受更多的世界文化瑰宝。简而言之,文化教学是在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不是割裂的知识灌输,更不能与自我文化相去甚远。
(四)缺乏推介中国文化的能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英语专业学生的最终培养目标不应停留在语言交际上,而是成为建设本民族文化自信的使者,英语中国文化的推介能力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检验标准。这种推介能力首先是完备的英语语言能力,巧妇难为无米炊,语言能力是基础。在语言能力之上是文化的素养,既有西方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更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熏陶。当能力和素养齐头并进,水到渠成时,英语专业学生才会真正成为民族文化自信的使者,而不仅仅是英语的学习者或西方文化的痴迷者。然而,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往往忽视了英语专业教学的文化属性和维度,造成了学生中国文化自信的缺失和语言表达的贫弱。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多年没有得到改变。
三、加强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教学的对策
(一)再认识中国英语。英语专业教学常用这样的一个困惑,老师和学生为能获得地道的英语而担心中国英语的传授和学习会不会影响地道英语的学习。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延误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从而造成了学生英语中国文化能力的匮乏。事实上,以中国文化为内容,英语语言为载体,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表达被冠以”中国英(China English),这在中国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也经历着不同文化渗透。其中中国英语就成为了国际英语的一个分支,中国英语表达典型中国文化特色,表达中国人的哲学、人文和情怀。林语堂这样具有深厚国学功底的大师以中国人的立场向世界恰当地介绍了悠久的中国文化,敞开了幽默之窗。林语堂先生的著名对联“两脚跨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道出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最高境界。英语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安排应该重视对中国文化的基础学习,例如,饮食、服饰、节日习俗、艺术手工、等;深层次的典籍学习,如艺术文学、哲学思想等和紧跟时代特色的文化学习,如科技通讯、商业模式、经济发展、民生政策等。转变教学思想,让中国英语成为英语专业学习的组成部分,使英语专业学生自发地动起来,用英语观察世界,用英语讲中国的故事。
(二)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中国文化现象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因此说要想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首先要静下心来理解中国文化,这不是语言问题,是素养问题。首先,英语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对中国文化是忽视的,且不具有系统和递进性,或者认为这不是英语教育的职责范围。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没有升华到文化自信的建设和传播上,这是英语专业教育的滞后。再者,这种滞后带来的后果是在英语专业教育之外,教师和学生还不具有积累母语文化的意识和习惯,而庞大的文化现象和内涵并非学校教育能全部承担的。因此,中国文化双语阅读的学习意识和习惯是英语专业教育要强调、提倡和积极引导的,这个过程应应伴随学生终生的学习和思考,否则,母语文化自信只能是句空话。让课内带动课外,从教材走向自我阅读,引导和考核相结合,为学生的终生中国文化学习意识和习惯打好基础,切实实现学生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维空间上的循环和过度。
(三)加强教师自我文化提升。英语专业的教师也必须面对新的挑战,教师的知识和个人魅力的结合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榜样作用。新时代,在数字化的科技环境中,学生掌握的资源和信息是庞杂的,远远超越了教科书,没有学生会有兴趣跟一个照本宣科的老师打发课堂时间。英语专业的教学定位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和学习,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学生完全可以自行完成,真正让学生止步不前的和迷惑不解的是信息的梳理和知识现象间的对比连接,思考的立场、角度和方法。因此,要建设和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意识,做文化的使者,教师要有更高的专业能力、文化视野和比较思维,以课本为原点,带领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探索和积极的影响和熏陶,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将教学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自我成长和文化环境做最适合的联接,产生最大化的知识更新效果,刺激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改变和完善。这对英语专业教师的挑战是巨大的,国内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就缺少中国文化的课程教育,因此,英语专业教师也要对自我知识结构,思想创新有与时俱进的要求,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与时代和学生共同进步。
结语
英语专业教学的的现状亟待改变,教育目标回归人文本质是必然的,文化教学切不可偏颇学生的本土文化自信的建设和培养。新时代,国际社会的融合与交流,要求外语专业人才起到文化桥梁的作用,只有脚踏实地学习,只有学习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的文化渊源,我们才能更加爱自己的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心,阐明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身份。接受他文化和创新自我文化,在国际社会中有担当并有相应的话语权,建设世界文化,减少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