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那么说”的语用功能及其不对称
2021-02-13庞金珍李思旭
庞金珍 李思旭
(安徽大学文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9)
经检索发现,学界对“这”“那”以及“这么”“那么”研究较多,但对于“这么说”“那么说”却研究甚少,就连两部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也都没有将他们收录其中。仅有徐晶凝(1998)指出“这么说”只能位于句子开头,当插入语,引出陈述内容[1](P51-52)。王诗博(2012)分析了“这么说”从“言说义”虚化为“认为义”,再到标记词的历程[2](P135-137)。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两篇文章均只涉及到“这么说”的分析,并没有提及“那么说”。陈晨(2012)对“这么说”“那么说”的句法位置和衔接功能等进行了论述[3](P144-145)。作为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词,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故本文主要从“这么说”与“那么说”的语用功能入手,重点考察其不对称表现及动因。
一、“这么说”“那么说”的语用功能
(一)主观化倾向。“这么说”“那么说”的“说”并非是实在的言说义,而是发生了虚化,虚化后表示说话人的主观化倾向。“这么说”的主观化倾向比“那么说”更明显。这主要与其中的“这么”“那么”有关,“这么”主要同一、二人称共现,表达的通常是“你”“我”的个人推测;“那么”常常与第三人称共现,倾向于陈述事实。
(1)“哎呀!这么说,口袋里面想必也有血迹了,因为钱袋上的血还没干,我就把它塞进了口袋里!”(《罪与罚》)
(2)“这么说,这小塑料袋里也充氧了。”记者指着人们手中的活鱼袋。(1994年《市场报》)
例(1)中,根据钱袋上有血迹,他主观上认为口袋里面也必然有血迹,但这出于他的主观推测,不一定是客观情况。例(2)中,人们手里装活鱼的袋子充了氧,这仅仅是记者个人的一种主观化判断,不代表实际情况。
(二)信息确认功能。“这么说”一般表示承接上文已成为现实的或已肯定的前提做出的可能性推测。“这么说”的出现,引出所要确认的信息。如例(3)中,“这么说”的出现是为了确认火腿也是约翰尼先生的,表达了说话人对这一事实的惊讶态度。例(4)中,“这么说”是为了再次确认“她”就是在回家的这段路上失踪不见的,并对这件事表现出了惊讶。而“那么说”则不具有信息确认功能。
(3)“约翰尼先生自己的?”真可笑!这么说,那火腿也是他自己的了。(《飘》)
(4)从“牌楼前”到家里没有多少路。这么说,她就是在这段路上失踪不见了的。(《人性的证明》)
(三)承上启下功能。为了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语篇,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把意义相关的内容合乎逻辑地连缀在一起。“这么说”“那么说”在句中可以起衔接上下文的作用,用来衔接上文所说的内容和引出说话人要表达的新信息,使整个篇章更具有逻辑性、连贯性。
(5)马县长的话是对的,这么说,是我害死了这老头。(贾平凹《制造声音》)
(6)“……如果说他有缺点的话,那也不是出于他自身的原因,那么说,他变得温和了吗?”皮埃尔说。“他见到了您是多么幸福啊!”(《战争与和平》)
“这么说”“那么说”在篇章衔接上有所差异。“这么说”删除并不影响句子整体语义、语气及连贯性;但“那么说”的删除则会使句子语气、逻辑性和连贯性发生改变,甚至语义发生改变。例(5)表达出马县长的话是对的,引出老头是我害死的这一新信息,“这么说”将句子上下文衔接的更加紧凑连贯。例(6)假若他有缺点,也不是出于他自己的原因与他的性格变得温和了之间,因使用“那么说”句子更加完整连贯,前后衔接自然。如果删除了句中的“那么说”,如“如果说他有缺点的话,那也不是出于他自身的原因,他变得温和了吗?”,则降低了句子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同时也相对减弱了句子的气势。
(四)接续功能。“这么说”与“那么说”篇章接续功能相似,都可以接续前文论说内容,引导新的推测内容。但“那么说”的接续功能要比“这么说”强。据检索,我们发现“那么说”多数可以和其前的表述内容构成因果关系,而“这么说”在此方面的功能则表现的不明显。
(7)而且还可以这么说,这种责任感又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中国学者的立场出发的,同时还是从世界眼光和全人类眼光出发的,因为这两者正好是统一的。(《读者》)
(8)既然世界这么大,互相呼唤的人也就可能有互相不能答应的时候,那么说,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可是,那是多么悲哀啊!(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如例(8)中,“既然”后的内容与“那么说”后的信息构成因果关系,因前面的情况,才导致了“那么说”后的推测内容。因为即使世界很大,但相互呼唤的人也还是会有不能答应的时候,所以才会觉得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若将以上例中的“那么说”替换为“这么说”则丧失了句子的逻辑性。据检索语料库,得出“这么说”很少可以和比如“既然”类的关联词共同出现。
(五)转折功能。
(9)作为城市产生中轴线这个历史是非常悠久的。那么说,为什么北京城会有这么一条如此美丽像音乐像诗一般的中轴线呢?(李建平《魅力北京城·韵律中轴线》)
“那么说”后所接续的内容一般与其前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有巨大转折意味。例(9)中,“城市有中轴线”这一历史,与“为何北京会有这条中轴线”前后构成转折,表现出了一种疑问和惊讶的态度,这里的“那么说”相当于转折连词“但是”的用法。与“那么说”相比“这么说”则一般不表示转折。
二、“这么说”与“那么说”的不对称
(一)篇章功能不对称。
第一,衔接功能的差异。“那么说”与“这么说”功能相似,承接前文论说,引出新的推测内容。但“那么说”的接续功能要比“这么说”强。据检索发现,“那么说”多数可与其前内容构成因果关系,如例(10),而“这么说”则不具有该功能。此外,“这么说”在句中可以删去,且基本不影响句意和整体连贯性,如例(11);而“那么说”一般不可删去,否则会影响句子整体语气以及句子的逻辑性,如例(12)。
(10)既然“人”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那么说“人死了”也就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读书》)
(11)秀莲也哭了。可怜的大凤!这么说,这么些年来,她也觉着寂寞,没人要。如今,她要出嫁了。(老舍《鼓书艺人》)
(12)读完这一段丝毫不带感情的叙述,我心里却不禁漾起一些微澜。哦,那么说,就在我逛书店的时候,这位夫人正挣扎在病榻上并且终于离开了人世。(《读书》)
第二,信息确认功能差异。在日常对话中,说话人所说出的内容可能是模糊不清或者难为听话人所理解的,为了正确理解说话人表达的意思和确保交流的正常进行。通常使用“这么说”而不是“那么说”对说话人所说的信息进行确认,如例(13)。
(13)少剑波听了笑道:“哟!原来如此呀!这么说,子荣同志是个‘捣乱分子’了。”(曲波《林海雪原》)
第三,转折功能差异。“那么说”后所接续的内容一般与对话前的内容构成转折。而“这么说”则不能构成对话前后内容的转折对比,在篇章上不具备转折功能,如例(14)。
(14)代买什么东西?我问他。父亲说,没有,你母亲还不知道我到了你这。那么说,你和我一样,是完全自由的啦?(朱文《我爱美元》)
(二)主观化程度不同。沈家煊(2001)认为,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迹。[4](P268)“这么说”与“那么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虚化,由原先的言说义转变为了“说”这个动词所表达的主观化的结果,带有了明显的主观色彩。
(15)我道:“这更奇了!怎么又闹出个舅老爷来呢?”那家人道:“那么说,侄少爷是不知道的了。舅老爷是亲的是疏的,家人也不得而知,一向在上海的,想是侄少爷向未见过。”(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5)’我道:“这更奇了!怎么又闹出个舅老爷来呢?”那家人道:“这么说,侄少爷是不知道的了。舅老爷是亲的是疏的,家人也不得而知。”
例(15)中,表达了那家人凭借“我”说的内容,判断侄少爷是不知道这位舅老爷的,是对这件事的客观判断,而例(15)’则更突出侄少爷不认识舅老爷这件事是他们的主观推测。“那么说”倾向依据前文,做出事实性判断;“这么说”则引进表示推断的分句[5](P53),表达个人态度或情感评价;“这么说”的主观化程度要比“那么说”高。
(三)使用频率差异。据完全统计,我们得出“这么说”的用例要远比“那么说”高。在169条有效例句中,“这么说”的例句为144条,占全部有效语料的85%;而“那么说”出现的例句只有25条,仅占全部语料的15%。我们推测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这么说”“那么说”中的“这”“那”有关系,受“这”“那”指称距离的远近以及表达喜爱与厌恶的感情色彩等影响。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还与两者的语义虚化程度和主观化倾向有很大关联。首先,“这么说”的语义特征比“那么说”要更加丰富,适用场合更多。其次,“这么说”的主观化程度要比“那么说”强,两者同有言说词“说”,但前者侧重表达主观态度、情感评价,后者更多对事件结果的推断。
(四)共现搭配不同。“这么说”经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示对听话人或说话人表达内容的怀疑、惊讶或再确认。多与表达疑问语气的 “喽”“吧”“嘛”等语气词共现,分别如例(16)-(18);“那么说”则有时出现在表陈述的句子中,与表陈述的语气词共现或直接以句号形式结句,分别如例(19)和例(20)。
(16)这么说,这酒我是非喝不可喽?(季宇《县长朱四与高田事件》)
(17)“爸爸,这么说,你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同别人相比了吧?”(《读者》)
(18)卑弥子像是喝醉酒似地很快了解到我的意图,这么说,“反正是那位女财主付的帐,我让那侍者送了一瓶来的嘛!”(《日常生活的冒险》)
(19)那么说,这鱼杆可能是那位客人放的了。(《追忆似水年华》)
(20)尽管你还不知道别人为什么那么做,那么说,可是你慢慢地都会明白的。(《童年》)
根据语料显示,可与“这么说”共现的语气词明显比“那么说”丰富。此外,“这么说”一般不与“既然”类的关联词共同出现,“那么说”则可以与之共现。
(21)爱因斯坦等人认为,既然不可能有超过光速的信号传播,那么说粒子A和B在观测前是“不确定的幽灵”显然是难以自圆其说的。(《量子物理史话》)
三、“这么说”“那么说”不对称的动因
(一)语义虚化。“这么说”由实在的言说义(在句中相当于“谈”和“告诉”等词),虚化为表达对某种现象或行为的态度及立场的认为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时,在有些例句中可能言说义与认为义并存,但一般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判断出更倾向于哪种语义特征。再由“认为义”进一步虚化为没有实在意义,仅在句中起连接作用、引进表达观点的标记词。“那么说”主要是根据前文语意,说出应有的结果或做出判断,较少表达主观情感评价或态度。“那么说”在句中表达的还是比较实在的言说义(若删去,则句子语义及逻辑性受影响),同样也作为标记词引出下文的内容,但用频不如“这么说”高。总体上,“那么说”的语义特征虚化程度低,主要表达对事情状况的说明,没有像“这么说”一样虚化为较明确的认为义。
(二)主观性凸显。主观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点,任何语言中都包含主观性的成分,汉语所凸显的主观性主要是说话人的态度。[6](P563-568)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话语中总会多多少少带有个人主观成分,以此显示自己对该话语的立场、观点和情感等等。“这么说”侧重把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作为凸显焦点,从而表现出听话人或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或情感判断,可以是对事件的疑惑或惊讶态度,也可以是对已发生事实的无可奈何、反感或者责备。而“那么说”则更倾向依据上文的语意,对事件做出事实性的判断或说出应有的结果,主观情感较弱。总之,“这么说”的主观性认知凸显程度要比“那么说”高,“那么说”一般不侧重凸显自我的主观情感态度或不对事件做主观评价。
(三)心理认知距离远近。沈家煊(1999)认为,如果谈到的对象是自己喜爱的持肯定态度的,那么,反映在心理距离上则往往与谈到的对象较近。[7](P188)丁启阵(2003)说,除了时间、空间存在远近距离之外,语言里同样也有心理的远近之分。心理上的喜欢和厌恶、情感方面的亲近与疏远,都可能转化为一种引申意义上的距离。[8](P28)“这么说”“那么说”也存在心理距离远近的差异,这主要与其前的指示代词有关。因为“这”“这么”“那”“那么”在指称方面有远近之分,近指经常用前者,远指通常用后者。所以使得“这么说”“那么说”在心理上也出现了远近差别。“这么说”通常与美好喜爱的、持肯定态度的,也就是心理认知距离近的现象搭配,而“那么说”则反之,它则与厌恶的、持消极态度的,即心理上距离较远的一类状况共现。亲近的喜爱的行为或现象用心理距离较近的“这么说”;疏远的厌恶的则使用心理距离较远的“那么说”来表达。
结语
文章主要围绕“这么说”与“那么说”的语用功能、不对称表现及其动因展开论述。“这么说”与“那么说”不对称主要表现在篇章功能差异、主观化程度不同、使用频率差异、共现搭配不同等方面;导致“这么说”和“那么说”出现不对称的重要动因有三:第一,二者语义虚化程度有所区别。“这么说”除了表言说义外,还进一步虚化为了表示主观态度的认为义。“那么说”语义主要还是表较实在性质的言说义,并且若在句中删去的话,一定程度上影响句子完整语意、语气的表达。第二,主观性凸显程度有所不同。“这么说”更加突出对事件的主观推测或者评价,表达听话人或说话人心中所想。相反“那么说”则侧重依据上文语意,对事件结果做出客观判断,较少个人主观情感评价。第三,心理认知距离不同。“这么说”经常和表喜爱的、美好的现象共现,心理距离近;“那么说”和表现疏远厌恶的行为或状况共现,心理距离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