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之策略
2021-02-13齐海英
周 菁 齐海英
(沈阳大学文法学院 辽宁沈阳 110041)
在中国,电影已经日渐成为当代人娱乐消遣的活动之一,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影艺术线上与线下的播映形式愈趋丰富化、多元化,对受众的吸引力渐趋强化,催生了电影艺术发展的繁荣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的制片人注重融合国内外文化元素,开拓海外市场,在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达到了通过电影艺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但就目前情况看,电影艺术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加以破解的途径和策略。
一、影视艺术与中外文化传播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和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1888年10月,法国电影发明家路易斯·普林斯在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城进行了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他使用自己的单镜头摄影机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纸质胶片接连拍摄了《朗德海花园场景》和一段利兹大桥的街景,从而诞生了最初的电影。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到今天,电影艺术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形成了丰富种类,如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电视电影、录像电影等等。
电影本身是一种审美和娱乐的文化形式和手段,而各个民族所制作的电影艺术作品必然是某一个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其内容中必然沉淀着一个国家或民族丰富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基因和元素。所以,电影艺术又是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及世界观、价值观的形象载体。同时,这种载体还有极强的适宜于跨界传播和交流的优势功能。很多耳熟能详的国内外优秀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各民族共同认可的瞩目成就,也是因为通过电影这种视觉冲击力强烈,且具有娱乐魅力的艺术形式,其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元素和价值观、世界观等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激发了观众的共情能力。人类的审美情感具有共通性特征,它不会因为国家、民族不同而受到完全限制。电影艺术具有极其优越的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影响力,因此以电影艺术作为载体,便成为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影响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文化的制约性问题
(一)宣传推广方面。纵观国内电影在宣传推广方面主要是着眼于国内宣传,而针对广大的电影海外市场的宣传推介工作依然显得较为薄弱。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宣传的手段单一;二是宣传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从电影艺术国内宣传手段和效果来看,是因为其多采用点映的方式,即在正式上映前由主创带领各位主演在国内各地高校宣传,提前试播放影片,以此来吸引年轻受众,获得高关注度。同时还通过高收视综艺进行宣传,如快乐大本营、王牌对王牌等,因而获得了较理想的宣传和推介效果。而中国电影艺术进军海外市场时,却往往忽视这种多元推介的高曝光度的推介和宣传策略,依旧是走平台广告宣传的较为单一的老套路。其次是宣传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即宣传片、海报制作,以及互联网博文推荐的定位没能充分考虑到输入国当地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口味,在设计宣传片和文案的内容时,依旧以中国人惯于接受的推介方式为主,较少考虑和融入当地国家民族的风情文化。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一部电影的情节内容和艺术表现有不同的兴趣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推介时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更多地考虑电影输入目的国受众的兴趣需求和文化背景,采取更为有效的宣传推介策略来吸引海外电影观众,提升他们对中国电影的热情度和关注度,从宣传和推介方面为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做好先在的基础工作。
(二)观念差异的处理方面。中外电影观众因各自身处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故此在接受他者电影艺术作品时必然会不自觉地以本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加以审视和思考。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会导致人们的价值观、爱情观等观念的差异,但可以通过艺术处理激发出受众的审美共通性。海外经典之作《泰坦尼克号》以带有些许悲情色彩的浪漫主义手法,诠释无关乎金钱与地位的本真的爱情,它所带来的艺术共鸣激发出了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真爱与浪漫的理想,这是无关乎国界的共鸣,因而使无数受众倾心于这部影片。再如电影《阿甘正传》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带给观众强烈的的励志效果,这样平凡的故事能够跨越国界,更具普遍理解性。而国产电影中的爱情类电影,如《左耳》《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等,它们的票房在海外不太理想,原因之一是在表达的人物情感性格时体现的中国式的爱情观对于其他文化背景的受众来说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没有较好抓住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情感共鸣点,此缺失和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受众对影片的理解和认可度。
(三)高科技手段运用方面。高科技技术手段的运用水平也是影响中国电影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效果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创作和生产出了一批运用高科技术手段的国产3D电影,如《爵迹》《流浪地球》等。但应该看到,国产电影在这方面的发展历程较短,技术水平也尚未完善,因此具体的运用效果还不够理想,难以取得类似于国外大片那样对受众产生极强视觉冲击力的艺术表现效果。而国外电影艺术,尤其是欧美电影艺术,他们的电影制作技术水平成熟,3D制作的大片层出不穷,制作技术手段不断翻新,这样对受众的吸引力较强。因此国际电影市场中,由于中国国产电影的技术短板,明星在大市场的高科技手段运用比拼中很难脱颖而出。例如迪士尼电影公司推出的动画系列电影;华纳兄弟影业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星际穿越系列电影;环球影业推出的侏罗纪系列电影,这些大多是3D电影,成熟的画面制作、震撼的效果,使其在中国市场收获了大量票房。因而中国电影在技术制作上想要走出国门,完全得到国际社会青睐还尚需时日。艺术表达与高科技手段运用不成熟等都制约了我们的文化对外传播。
三、中国电影艺术对外传播的对策探析
(一)对外传播推介策略。推进国际市场宣传工作是中国电影艺术对外传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众多宣传方式中,国内所采用的多为主创明星演员全国各地巡回宣传,同时结合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宣传视频循环播放。而近期上映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则是以更加新颖的方式进行宣传,它借助于当红主播李佳琦的直播间在线宣传并开放特价影票限时抢购,实现了千万人云宣传的效果。但这显然只限于国内,对于国外传播没有起到明显效用。我们可以反观一下好莱坞大片在应对海外营销,特别是我国市场时是如何做的。他们会邀请一些传播目的国的知名明星,以此来获得热度。比如《星战7》邀请鹿晗做电影宣传,《X战警》邀请范冰冰加入演出,这都是进军中国市场的有力元素。相较于美国,我国的电影在海外宣传上既没有邀请传播国当地知名的明星,也没有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外文化元素作清晰的展示,又因为文化本身的差异性,导致了电影宣传热度不高。因而在电影对外宣传上,我们应当针对受众作出与国内宣传不同的适当调整,充分调动境外观众的接受兴趣,同时将重心转向互联网的大规模宣传,在各国知名搜索引擎、知名网站做好宣传视频播放、宣传广告投放等工作,如在YouTube、NetFlix、Yahoo等媒体上大力宣传。并在不同国家地区使用弹性票价,针对不同人群消费心理适当升降价格,用此类策略达到广泛宣传和吸引观众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海外市场的宣传视频和宣传文案一定要结合当地文化元素,使观众更便于理解、吸纳中国电影的内容与艺术形式,以增强传播效果。
(二)文化意味的深度开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策略。从内容看,电影主题可以选用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增强对国外受众的吸引力。比如美国漫画巨头——漫威公司以对人类具有恒常吸引力的“英雄”母题为主打题材,推出《复仇者联盟》系列作品,在各个国家获得广泛的传播。中国电影艺术作品走向国际也可以运用一些能引发广泛国际关注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来吸引观众。但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要有与境外观众相契合的深层文化意味,从而为中国电影表层形象增添诱人的内在意蕴。比如“中国功夫”是曾风靡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如何在电影艺术中运用“中国功夫”也有高下之分。香港导演唐季礼认为中国电影曾经一度闻名世界的表层原因是“中国功夫”,但它真正所打动人心的并不是“拳头”,而是“中国功夫”的内在灵魂——“德”。《卧虎藏龙》这个以武侠元素为题材的电影,是一个成功跨文化传播的典型。它的成功不仅是因为选用红遍世界范围内的中国武侠元素,更因为它将人物性格进行了细腻的构造,将不同人物性格相互“拼接”,传递出了吸引境外观众的文化意味。
(三)中外文化互动合作——对外传播的“因时制宜”策略。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策略后,中外合作的电影大量涌现,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花木兰》等。这也从政策上体现了国家对于输出电影文化的重视度。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一带一路”“对于电影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一方面这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的市场平台,另一方面能否为国外大众所接受也成为新课题。“这就需要立足于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技术创新和电影创意的发展,丰富电影的内涵和类型,加强影片的精神性、思想性,提高电影的品质。”[2]基于电影文化对外传播效果方面的考虑,国内电影人要注重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影品牌,找寻同海外市场接轨的途径,不应再是单方面寻求输出,而是同各国相互合作,开通相互交流市场,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电影输出提供通道,让国内外电影实现良性互通,凸显出电影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相关部门审核、接洽对外传播事宜的工作力度。此外还有许多的途径可以助推电影艺术的中外互动与合作,如可以借助新兴的网络技术,实现网络云传播、网络全球首映及网络全球实时直播影院等。再如留学生群体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良好媒介,国外受众很多接触不到、理解不了的文化现象,可以通过留学生群体媒介获得跨界传播。比如目前有很多留学生做了博主、up主、主播等,他们往往会和中国学生合作制作视频,分享一些中外文化沟通和交流方面的成果。一些语言条件优越的留学生会帮助翻译自身喜爱的中国影视作品,或是做一些短视频解析中国电影内容,从而更有利于带火一些影视作品,起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
结语
在当下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依靠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艺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确实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话题。本文结合电影艺术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力求对电影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实践活动能有启迪效用的策略,希冀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