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优化研究:以邵阳市为例
2021-02-13姜俊
姜俊
(邵阳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邵阳,422000)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是新时代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是“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协调统一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8年的持续奋斗,新时代脱贫攻坚战获得了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提出了7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1]。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交叉融合产业,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上发挥突出作用[2],对乡村经济发展、基层建设、人才培养、环境修复、人文治理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
邵阳,隶属于湖南省,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邵阳地处江南丘陵大地形区,地形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地貌兼有,拥有以世界自然遗产崀山为代表的自然地理和各类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各类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发展体育旅游的经验。在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邵阳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优化再整合,能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有效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邵阳地区三农工作重心的顺利转移。
1 乡村振兴战略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互动关系
1.1 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深度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新活力。体育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举措和带动创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推手,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发展乡村新动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要建造一批优秀乡村旅游工程,建设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特色休闲旅游区。在此基础上,要为乡村发展旅游业提供一定的政策便利与资金支持,加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和公共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强调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将没有有效开发而生态保护良好、风景秀丽的山水科学合理地利用,如开发游泳、登山、垂钓、露营等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小的体育旅游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优化了乡村的人才配置,特别是在行政干部、公共服务人员、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交通、教育方面,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充足保障。体育旅游产业作为吃、住、行、娱、购集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对各类优秀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人才保障,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1.2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乡村村民收入,增加就业,促进乡村地区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对乡村环境保护与修复,提高农民创收能力也大有促进作用,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将改变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优化结构,引领多种产业如餐饮、销售、住宿等进入乡村,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淘汰落后产业[3],减少村民对农业的依赖性,增加村民收入,增强乡村自我发展动力。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将乡村中没有加以利用的山、水、洞等资源合理利用,在强调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前提下开发登山、垂钓、攀岩、漂流、徒步穿越等休闲户外运动,能够填补城市居民紧张生活之余的空白[4]。在享受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红利后,将会进一步调动村民保护环境和提高自身服务意识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推动乡村生态的保护与美丽乡村的建设。
2 邵阳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2.1 体育旅游聚集地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观赏向休闲、体验、参与全面升级,体育旅游是满足人们新的旅游需求的最佳选择[5]。一些旅游景点和目的地也开始通过开发体育旅游路线和产品的方式来优化自身旅游产品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延长生命周期。体育聚集旅游产品主要是指体育度假(村)区、营地、体育节、主题公园等。相对于单一的体育景点源,它具有内容的多样性、功能的多样性,可以满足旅游者参与、观赏、度假、休闲养生、购物等不同需求。目前,湖南省加快体育主体公园以及特色休闲小镇建设,现今长沙就有体育公园不少,另有跳马镇足球小镇、沙市镇湖湘第一休闲体育小镇、常德市安乡县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益阳市东部新区鱼新湖小镇等。2017年,邵阳市开工建设首个体育主题公园——桃花体育公园,该公园融“山水、生态、休闲、游乐、运动”于一体,是一个集体育场馆与体育公园为一体的大型体育运动休闲场所。
2.2 体育赛事旅游
体育赛事旅游是指以观赏或参与体育赛事活动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是目前最主要的最重要的体育旅游吸引指标之一[6]。其旅游产品主要为水平高、观赏性强的大型体育赛事,比如世界杯、法网、环法、环中国等比赛以及大众性强、参与度高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比如长沙国际马拉松、全民健身广场舞表演赛、绥宁徒步大赛、崀山登高健身活动等等。一场场比赛在湘接连举行,吸引游客。其中,邵阳市承办的规模最大的赛事活动当属“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下简称环中赛)。“环中赛”是由国际自行车联盟、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自行车协会主办的一项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自2010年创办以来,“环中赛”已成为继“环法”“环西”“环意”三大赛之后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从2010年到2018年共9届比赛,“环中赛”的比赛路线三次经过新宁县崀山景区,分别为2014届、2015届和2018届比赛。国际赛事在邵阳市新宁县举办,对当地经济、体育、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是较大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体育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城市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延长当地的旅游周期,带动衣、食、住、行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长远看是健康的、绿色的。当下,邵阳在体育赛事旅游品牌的建设中还处于初级阶段,所能承办的知名品牌赛事相对较少。
2.3 体育表演观赏旅游
体育表演观赏旅游是指以观赏某一独具特色的体育表演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其主要具备独特性、民族性和重复性三个特点。在目前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日渐兴盛、旅游表演不断热门的趋势下,体育表演作为旅游表演的特色内容之一,也受到了重点关注。从项目内容上看,大部分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如舞龙、舞狮、民族传统武术等。城步苗族自治县是邵阳市境内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边陲,邵阳市西部,生活居民以苗族为主。苗族在城步县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苗族文化风情和传统体育运动。“苗寨打泥脚”是城步苗寨之间一项传承已久的祈祷新年丰收的团体运动。主客寨双方成员祭祀祈祷之后,便在空地田间摆开战场,在直径35 m的范围内用5个鸭蛋大小的黄泥坨相互打脚。苗寨打泥脚这一活动,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既是娱乐性的文体活动,又是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友好的重要象征。城步下团吊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祖传遗风。其整个表演过程气势磅薄,浑厚得体,让观摩者赞不绝口,给人以观赏性和启发性,寓意深刻,让人留连忘返。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舞龙队深入城步县下团村调研,向村中老人学习扎龙、制龙和舞龙,并以吊龙参加2017年全运会舞龙比赛和亚洲龙狮锦标赛,均获金牌。
2.4 体育参与旅游
体育参与旅游是指向旅游者提供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条件等保障,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健身、探险、体验等需求的一类参与型体育旅游产品。在此方面,邵阳市开发了“百里毅行”“民间武术节”“万人长跑比赛”“全民健身挑战日”“徒步大赛”“全省运动健身科学指导活动”等项目。在产品结构上以简单、大众的徒步、登山等陆地活动为主,重复性较高。目前较为成熟的有山地户外运动,主要包括登山、山地自行车、山地运动等。水上运动、民族民俗项目的开发还略显滞后。2018年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登山比赛、自行车比赛和龙舟比赛均在邵阳开展,对比赛承办城市的体育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当地交通、建筑、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
3 制约邵阳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
3.1 定位模糊、方向不准,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
邵阳市作为一个自然地理、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各类旅游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全域旅游事业发展。邵阳市全域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大多呈现零散、碎片化,项目本身缺乏一定的体育人文内涵,以从业者或当地村民自发或跟风开发为主。现阶段邵阳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理想,挖掘深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强,行业目标不清晰,缺乏整体规划[7]。纵观邵阳市目前的体育旅游项目多以登山、徒步、垂钓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精品产品。在参与主体上,除体育赛事的举办方、参赛运动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之外,参与到体育旅游中来的多以当地或附近村民,且大都只是进行简单的小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作用较小。
3.2 管理混乱,协作生硬
体育旅游产业是一个交叉产业,在资源的整合上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上需要有一个明确主导、多方协作、分工明确、合作共赢的管理机制。在传统旅游产业优势缩小的背景下,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是一项具有长远收益、健康、绿色的事业。但由于各部门的职能定位不同,同时又存在着利益不一致的情形。目前,全国大多省、市还未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协调工作,各部门之间协调工作生硬,效率不高,这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受限的一大主要原因。
3.3 制度建设脚步落后
一项产业的发展少不了完善、有力的制度支撑,体育旅游产业也是如此。还未发展成熟的体育旅游产业,在制度建设方面显得略为滞后,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表现:1)缺乏项目设施安全标准、专业人员技术标准以及风险评估机制,体育旅游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建立相关安全机制是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尽可能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2)缺乏有效的监管与评价机制,有效的监管是保证市场秩序的基础,是维持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体育旅游企业积极主动性的关键。3)投资融资制度的建设较为落后,体育旅游在学界虽然研究已久,但在市场方面却是一个“新生儿”。对于刚起步的新兴行业,资本的进入是谨慎的,再加上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如场地、税收、水电、金融等方面,对体育旅游企业缺少一定的扶持,影响到社会资本投资行业的态度。制度建设是自上而下的,上级部门在没有出台明确的制度之前,下级尤其是县(市)、镇(乡)、村一级更是会缺乏制度指引。
3.4 专业人才的缺乏
体育旅游产业是交叉融合产业,其所需要的人才也是涉及多领域多方向。1)体育旅游产业需要既懂旅游又懂体育还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这一类人才关系到体育旅游经营方式、内容结构、产品类型等方面。2)体育旅游需要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指导人员,这一类人才关系到体育旅游景点的配套服务质量、游客体验评价以及降低风险等方面。3)需要体育旅游创意团队,体育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取决于该景点的产品类型与结构能否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吸引游客。目前,邵阳市乃至全省都十分缺乏此三类体育旅游人才。
3.5 宣传力度不够,组织零散
体育旅游产业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发展初期受到的关注和重视不够。在宣传上,以企业市场宣传为主,宣传模式单一,影响范围、群体较小,缺乏多维度的立体宣传。
目前,湖南省内专业的政府主导的体育旅游企业为湖南省体育产业集团旗下的湖南体育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湖南省体育旅游产业领域是领先者,为湖南省体育旅游业做出了典范。但除此之外,湖南省各地区的体育旅游组织均以地方协会、民间俱乐部、户外协会为主。这些组织多是由体育爱好者组成,组织的活动较为零散,以成员的自发性参与为主,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较小。
4 邵阳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优化再整合的相应对策
4.1 明确定位,创意创新研究,建立健全制度
明确自身定位是发展的前提。邵阳市在拥有丰富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资源的情况下,清晰地认识自身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才能合理、高效、科学的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自身的实际,大胆创新,更新产品结构与内容,与时俱进,以优质的体育旅游景点建设和智能化、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来满足游客需要。要自上而下地形成整体开发规划,包含市级、县级、镇(乡)级及以下,按照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分类的进行开发。
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为体育旅游市场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要积极进行体育旅游市场规划、产品研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研究,为体育旅游产业绿色持续发展打好基础[8]。应由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联合成立管理机构,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对体育旅游资源与市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高效、妥善处理。同时要进行同步监管,确保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的责、权、利不混淆,齐心协力助力体育旅游事业发展。
4.2 加强推广,拓宽资金渠道,强调品牌建设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机构要起主导作用,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为本地体育旅游资源与市场开发进行强有力的宣传推广。要结合媒介,以时下流行的、易被人民群众接受的方式譬如电视、报纸、广告、微信、微博、朋友圈、知乎、贴吧和短视频等方式,多维立体地向外界进行宣传。
要拓宽资金来源,仅以国家拨款支持是无法推动行业发展的。在争取上级立项拨款的同时,还要积极地与社会资本接洽,组织体育旅游产品推介会、洽谈会,主动地招商引资。在保证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9]。
要以地方特色建设自身品牌,结合当地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相对应的体育旅游项目[10],如武冈云山登山节、新宁崀山大暴走、隆回郝水龙舟赛、城步南山自驾游、邵阳百公里毅行等。同时可积极主动地联系上级部门以及专业赛事组织,争取引进较为成熟的赛事品牌,比如“环中赛”“国际马拉松”“翼装飞行”“快速攀岩赛”“汽车越野拉力赛”等。
4.3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作为支撑。邵阳市体育旅游资源与市场开发的人才需求要从三方面来解决[11]。1)自身要具备造血功能。鼓励当地本科院校、高职专科开设体育旅游相关专业,支持本地体育旅游企业与体育院校、旅游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专业人才的自产功能。2)要具备吸引外来优秀人才的环境。对外地优秀的体育旅游人才要有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以高薪、高职、发展潜力来吸引人才,同时对住房、家属工作、子女上学等问题给予一定的优惠。3)要对现有的体育旅游服务人员或参与工作的临近村民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考核,亦或是由上级部门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下级部门(县镇乡等)对村民进行技能技术指导,强化专业技术技能,灌输规范操作和风险意识,提高服务意识与质量。
5 结语
邵阳市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了良好的发展体育旅游的土壤。文章分析了邵阳市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的背景下,优化整合开发体育旅游资源,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行创意创新研究,不断优化体育旅游产品结构与内容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要注重宣传和推广,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品牌文化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建立健全管理与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可持续的人才培养链条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具有广阔前景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