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的针对性护理体会

2021-02-13王静

健康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针对性护理

王静

摘要:目的:对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021年1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并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疲乏、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带状疱疹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用药的多发性骨髓瘤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药物毒副作用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促进疾病的转归,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皮下注射;针对性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发病后患者骨髓内会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从而引起广泛溶骨性骨骼破坏、骨质疏松,同时还会不同程度地损害患者肾脏功能、免疫功能等[1]。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相关研究指出,静脉注射硼替佐米长期用药会增加患者神经系统、肝功能损伤风險,皮下注射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程度,更利于疾病的转归[2]。本研究着重探讨对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2021年1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并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6.39±3.72)岁。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6.10±3.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首次确诊;病历资料完整,意识清晰;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方案治疗,在第1、4、8、11天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环磷酰胺300 mg/m2,第1~2、4~5、8~9、11~12天给予地塞米松20 mg。硼替佐米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使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5 mg/ml的药液,在患者双侧腹部、大腿外侧4个注射点轮流进行注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1)护理评估:评估患者日常活动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患者表达自己感受;评估营养不良、获得性免疫异常、是否存在感染风险;评估疾病对躯体的威胁而导致心理情绪异常;评估病情进展等。(2)给药前护理:焦虑、绝望、不安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不良情绪,患者往往承受着心理及生理的巨大痛苦,不利于治疗及病情转归。给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介绍硼替佐米的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3)给药时护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硼替佐米的作用、剂量、配制和给药方法,规范化操作,准确给药。注射药物后做好止血工作,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对症处理。(4)并发症护理: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是硼替佐米常见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反应严重可能会因此停药。患者使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遵医嘱给予奥美拉唑,可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硼替佐米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通常表现为指/趾端末梢皮肤刺痛、麻木、皮肤紧绷感、感觉迟钝等,因此要做好患者的皮肤保湿、保温护理;通过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多食用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增强皮肤免疫力;遵医嘱给患者营养神经的药物,必要时给予患者止痛药。硼替佐米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可预见、可控制、可逆转的。治疗期间每周监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量2~3次,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现象,根据患者血小板检测数值,告知患者预防出血,尽量减少有创操作,静脉穿刺时注意局部止血。硼替佐米具有降低活化磷细胞及机体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一旦出现带状疱疹,应遵医嘱进行抗病毒及提高免疫力治疗,局部涂抹抗病毒药物,必要时给予患者镇痛药,做好患者皮肤护理,积极预防感染。疲乏、无力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引起贫血所致,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做好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必要时给予患者红细胞输注治疗。硼替佐米导致的骨髓抑制是引起患者中性粒细胞下降的可能机理,可导致各种病原菌感染,因此需要定期监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加强病房的消毒管理,做好患者皮肤护理,积极预防感染。一旦患者出现发热和局部感染征象,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并发症(疲乏、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疲乏、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带状疱疹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硼替佐米能够通过减少骨髓瘤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和黏附因子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大大提高患者的缓解率,但也容易引起胃肠道系统损伤及周围神经病变,因此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引起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3]。皮下注射硼替佐米,药物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患者的淋巴及血液,吸收慢于静脉给药,但有助于延长药效持续时间而降低患者血浆中平均最大药物浓度,能够有效避免药物短时间内高浓度蓄积引起的不良反应,避免或减少静脉给药高浓度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神经病变、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毒副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5]。

本研究对进行硼替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前根据患者情况实行护理评估,针对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风险,在治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相关疗程的治疗,且加强用药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患者药物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及对药物的耐受性。同时予以心理、生活方面的关心、支持、鼓励以及协助,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以患者为中心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可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3.48%。

综上所述,对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用药的多发性骨髓瘤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药物毒副作用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促进疾病的转归,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玉娇,许宏,郭振清,等.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肿瘤药学,2019,9(5):783-788.

[2]林芸,王志红,尚晋,等.多发性骨髓瘤BCD方案中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硼替佐米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16,9(7):43-44.

[3]李祎,张秋平.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3):3.

[4]王珣,徐岚,赵素芳,等.硼替佐米腹部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2):4.

[5]张志红.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0):147-148.

猜你喜欢

多发性骨髓瘤针对性护理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自拟补肾化瘀方联合P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环磷酰胺联合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
DCE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三氧化二砷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