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美容切口设计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21-02-13王思源
王思源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美容切口的设计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3月因口腔颌面部骨折而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颌间结扎或牵引方式加以治疗,试验组经口外、口内或口外联合口内的方式行一切口,并配合对应的固定方式加以治疗,对比两组愈合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愈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实施美容切口的设计能有效提升患者骨折愈合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骨折;美容切口;设计;内固定
口腔颌面部骨折在临床中相对较常见,口腔颌面部易暴露,极易受到创伤,进而诱发骨折,一旦骨折将会对患者面部功能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影响其面部外形。造成口腔颌面部骨折原因较多,最为常见的是交通意外[1]。传统颌间结扎或牵引治疗需较长的恢复时间,同时还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术后效果。本研究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美容切口设计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3月因口腔颌面部骨折而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6~67岁平均(37.74±5.26)岁;骨折部位:上颌骨17例、下颌骨8例。试验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15~68岁,平均(37.96±5.37)岁;骨折部位:上颌骨16例、下颌骨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口腔颌面骨折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颌间结扎法,术前对患者面部进行三维CT检查,以此确定骨折类型与部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与切口位置,当骨折端能良好对合时可给予颌间结扎固定治疗,如果骨折端存在明显移位情况,则需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展开对应牵引。试验组实施经口外、口内或口外联合口内的方式行一切口,并配合对应的固定方式加以治疗。对于上颌骨骨折患者给予鼻插管,实施全麻,其中13例属于低位骨折,为其行口内前庭沟切口,视骨折具体范围将切口长度设计好,剥离鼻底黏膜与骨膜,使骨折端充分显露,复位后选用钛板坚固加以固定。3例属于高位骨折,可作冠状切口,配合上前庭沟切口,显露骨折线,在复位完善后使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另有9例患者骨折部位在下颌骨,其中5例下颌角骨折移位不显著,可使用翼下颌皱劈外侧作小切口,将骨折部位充分显示后进行复位治疗,再于面部骨折区用尖刀片延着皮纹作一微小切口,尽可能减少术后瘢痕,剩下4例下颌骨体部骨折行口内下唇前庭沟切口,防止口外入路对术后美观造成影响,而开放性骨折患者可从皮肤创口直接进行手术,将骨折线找出,以此减轻对患者的二次创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愈合满意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愈合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愈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为4.00%(骨折延迟愈合1例),低于对照组的16.00%(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神经麻痹1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3讨论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由于外力撞击导致颌骨出现破损,也可能造成牙齿损伤,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面部功能,面部外形可呈现不可逆损伤,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传统结扎固定术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根据手术部位不同设计美容切口,并配合对应的固定方式加以治疗,视骨折具体范围将切口长度设计好,在对位上具有很高的精确度,能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复位效果較理想[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愈合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部骨折设置美容切口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改善其外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明亮.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3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J].西藏医药,2019,40(3):22-24.
[2]胡振刚,王银龙.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的美容切口设计及临床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4):49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