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多发息肉的临床研究

2021-02-13吴金刚

健康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结肠镜

吴金刚

摘要:目的:研究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多发息肉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行结肠镜下治疗的192例结肠多发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息肉摘除方法分为一般治疗组和特殊治疗组,每组96例。一般治疗组实施结肠镜下活检钳夹除,特殊治疗组实施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复发、术后出血及术后息肉残留情况。结果:特殊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短于一般治疗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特殊治疗组术后复发率、术后出血率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两组术后息肉残留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多发息肉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显著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降低术后复发、术后出血发生率,安全可靠。

关键词:结肠多发息肉;结肠镜;高频电切除;活检钳夹除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隆起的病变,患者表现以腹痛、便血为主,目前被证实与遗传因素和饮食生活习惯存在关联。结肠多发息肉存有恶变的可能性,因此一经发现要尽早切除[1]。结肠镜是诊疗结肠疾病的重要工具,同时还可通过结肠镜直接进行镜下切除。但是不同切除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主要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多发息肉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行结肠镜下治疗的192例结肠多发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息肉摘除方法分为一般治疗组和特殊治疗组,每组96例。一般治疗组男46例,女50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45.13±11.33)岁;最短病程1个月,最长病程20个月,平均(10.25±2.88)个月。特殊治疗组男53例,女43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46.09±10.21)岁;最短病程1个月,最长病程21个月,平均(10.28±2.8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满足结肠多发息肉诊断标准,并经结肠镜检查后确诊;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结肠镜检查禁忌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恶性息肉的患者;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2]。

1.2 手术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传染病检查,清洁肠道(术前6 h禁食禁饮,术前4 h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口服,首次给予800 ml,之后每隔15 min给予250 ml,直至给予2000 ml,肠道排空后准备手术)。电子结肠镜型号为Fujinons-201,高频处理器型号为OlyPmu-20[3]。患者保持侧卧位,给予丁卡因胶浆麻醉,结肠镜头部润滑之后通过肛门放在肠道内部,了解肠道黏膜颜色和肠道皱裂情况,判断多发息肉的大小与表面光滑性[4]。一般治疗组实施结肠镜下活检钳夹除,即圈套器套住切除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完全套住息肉蒂部后逐步收紧,调整镜头参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切除病变组织。特殊治疗组实施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利用结肠镜明确病灶部位,引进高频电流切除息肉,了解切割创面出血情况,利用异物钳取出息肉进行病理检验。基底部分推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8 ml,确保息肉基底以及黏膜下层分离,圈套器套住瘤体切割。若瘤体较大,适当充气,使肠腔扩张,拉紧圈套器,最大化控制和对面肠壁接触[5]。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复发、术后出血及术后息肉残留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对比

特殊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短于一般治疗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复发、术后出血及术后息肉残留情况对比

特殊治疗组术后复发1例(1.0%),术后出血5例(5.2%),术后息肉残留3例(3.0%)。一般治疗组患者术后复发8例(占比8.0%),术后出血13例(13.0%),术后息肉残留1例(1.0%)。特殊治疗组术后复发率、术后出血率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两组术后息肉残留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结肠息肉属于临床上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大肠黏膜的息肉性病变。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好发于70岁以上人群,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情况下无需临床治疗即可好转[6~7]。但是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结肠息肉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息肉直径被认为是癌变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直径大于2 cm的息肉,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随着息肉的恶性病变,极有可能引发大肠癌[8~9]。为了杜绝结肠息肉的癌变风险,越来越多的患者会选择手术切除息肉。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治疗结肠息肉的有效手段,但传统手术的创伤性较大,术后恢复效果较差。随着内镜技术的出现以及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结肠镜下切除息肉已成为治疗结肠息肉的重要手段,可降低患者癌变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特殊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短于一般治疗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特殊治疗组术后复发率、术后出血率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两组术后息肉残留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这充分明确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能够加快结肠多发息肉患者术后恢复,控制疾病復发现象,增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主要利用高频电极和组织间隙火花及放电作用,使病变组织表面凝固失活而发挥有效切除息肉的作用。而活检钳夹切除是通过直接阻断息肉蒂部血管的正常生长,让息肉缺血坏死,最终达到息肉排出体外的目的[10~12]。因为没有加工息肉的基底部,患者术后会潜在出血,息肉生长过程血供相对丰富,导致疾病复发。高频电凝切除手术过程相对简便,可控制手术风险,更适合老年人群[8]。需要注意的是,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出血的发生于电凝不足有关,特别是蒂较粗的患者由于中央血管未充分电凝可出现。同时,过度电凝也会导致组织损伤,在脱痂后将引发迟发性出血。因此,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好电凝深度,进一步降低其出血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真真,贺馨,端翔,等.日间手术模式应用于结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0,21(1):1-3,7.

[2]钮佳.内镜下诊治结肠息肉2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1):110-111.

[3]湛琪.132例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6):200-201.

[4]孙庆勇,王圣龙,张士荣.结肠镜下凝切封闭术治疗结直肠息肉162例效果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3):49-50.

[5]王超,吴中仁,吴杰伟,等.无痛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2020(18):51.

[6]高建茹,张慧明,赵凯丰.无痛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老年结肠多发息肉61例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37-39.

[7]王晨宇,华龙,姚坤厚,等.无痛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老年结肠多发息肉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0):81-82.

[8]马师洋,张莉,宋亚华,等.比较注水肠镜与传统注气肠镜检查对老年患者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2):188-190.

[9]陈碧茹,陈桂权,陈晓春,等.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在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4):2971-2974.

[10]侯玉梅,穆振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后致缺血性结肠炎4例[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9,31(5):65-66.

[11]马军霞,魏文高.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J].母婴世界,2019,(21):49.

[12]杨俊川.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广基息肉的临床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3):107-108.

猜你喜欢

结肠镜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肠道准备评分量表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行纤维结肠镜检查51例
伊托必利在便秘患者结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