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2021-02-13李天才

健康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日照食物

李天才

摘要: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与骨质疏松、慢性肾病、佝偻病、胎儿生长受限、软骨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并发症、帕金森病、皮肤病等的发生均有关系。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主要由植物中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维生素D3主要由动物皮肤组织中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而成。虽然人体维生素D主要通过日光照射获得,但对于光照不足区域的人群,通过食物为来源摄取获得维生素D的途径不容忽视。

关键词: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日照;食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维生素D是唯一可以在人体内合成的维生素,最早是由海洋浮游植物产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维生素D是所有维生素中最古老的一种,并推测维生素D最初的功能可能是早期浮游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保护其对紫外线敏感的诸如蛋白质、DNA、RNA一类的生物大分子[1]。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存在于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麦角骨化醇,即维生素D2;而存在于动物皮肤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转变为胆骨化醇,即维生素D3。两种类型维生素D在人体内均无生物活性,必须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两次羟化后生成1,25(OH)2D3,并通过与其核受体维生素D受体(VDR)相互作用发挥功能。1,25(OH)2D3作为维生素D代谢中间产物,半衰期长达数周,不受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等影响,体现了膳食摄入的维生素D和阳光产生的维生素D的总量,因而血清25(OH)2D3被作为反映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金指标[2]。人体95%的维生素D由皮肤在日光照射产生,剩余5%来自食物,故人体维生素D水平主要受日照影响[3]。虽然食物来源维生素D占比较小,但对于生活在光照不足区域的人群不可忽视食物中维生素D的重要性。

1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判断标准

美国医学会修订指南提出:当25(OH)D<20 ng/ml时,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症;当25(OH)D水平在21~29 ng/ml时,诊断为维生素D不足症;25(OH)D>30 ng/ml为维生素D足够,其中40~60 ng/ml是理想范围[4]。我国相关研究提出:血清25(OH)D<3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 30~49 nmol/L,为维生素D不足;血清25(OH)D≥50 nmol/L,为维生素D足够。

2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危害

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可能引起骨质疏松、慢性肾病、佝偻病、胎儿生长受限、软骨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帕金森病、皮肤病等疾病。

2.1 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

维生素D在钙和磷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确保钙和磷在血清游离水平和骨骼矿化水平达到动态平衡;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和降低跌倒风險;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和加重骨质疏松;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2.2 维生素D与慢性肾病

关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25(OH)D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在慢性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尿酸和尿白蛋白/肌酐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尿白蛋白/肌酐是最显著的预测因子,其次是尿酸。因此建议慢性肾病患者检测25(OH)D、尿白蛋白/肌酐及尿酸水平,并针对病因进行早期治疗。还有学者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3在调节钙磷平衡及骨代谢中有着重大作用,还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保护肾脏,与慢性肾病患者的预后相关,因此,建议慢性肾病患者尤其北方地区患者,应早期检测25(OH)D的水平,并针对缺乏情况早期治疗。

2.3 维生素D与妊娠相关疾病

针对母体孕期维生素D缺乏诱发胎儿生长受限、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性的研究报道显示,孕期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增高等。

2.4 维生素D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有关帕金森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研究报道中,帕金森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非痴呆帕金森患者词汇记忆功能密切相关,主要与即刻、延迟、线索记忆功能密切相关,血清25(OH)D水平对非痴呆帕金森患者的记忆功能有明确的影响。虽有报道称,低维生素D水平与神经退行性变、神经炎症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有关,但维生素D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作为血清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尚未被证实,因此,目前还不能确定维生素D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3影响人体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

3.1 日照不足

太阳光是一种电磁波,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可见光是指肉眼看到的,如太阳光中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不可见光是指肉眼看不到的,如紫外线、红外线等。而维生素D的产生主要受太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绝大多数人每日在阳光下10 min即可得到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人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的前维生素D3在遇热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3;若前维生素D3过度暴露于紫外线,可生成速甾醇和光同醇贮藏于皮肤中,而两者与前维生素D3的转换是可逆的,在不受紫外线照射后,速甾醇和光固醇又转换为前维生素D3,前维生素D3在体温(37℃)的条件下,又可缓慢转变为维生素D3。维生素D的生成不仅取决于紫外线的强度,而且还取决于紫外线照射的时长。有研究显示,虽然夏季紫外线强,但夏季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发生率高于春季和秋季,可能原因为夏季温度相对较高,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少,日照暴露不足,而春秋季气温较为凉爽,气候适宜,儿童户外活动时间长,日照暴露充足[5]。由此可知,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增加人体内维生素D含量。

3.2 饮食结构不合理

人体内维生素D除了在阳光照射下自身合成外,还可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来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很多,如三文鱼、金枪鱼、鲭鱼、牡蛎、沙丁鱼、鸡蛋、蘑菇等。所以在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外,还应注意多食用含维生素D的食物,特别是不能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的人群,如行动不便的老人、井下工作人员等,更应该通过食用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必要时应补充维生素D药物。

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贵州地区日照时间较短(年日照时数1000~1400 h,标准光照下年平均日照时间2.5~3.1 h),发生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可能性更高,但目前维生素D未纳入常规检查,故检测率较低。根据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数据显示,2018~2020年检测数分别为610人次、599人次、1357人次,相比前两年,虽然2020年检测人数有所增加,但平均每天也仅约4人次检测,检测率仍很低。医务工作者应加大维生素D知识的宣传,提高本地区人群对维生素D检测重要性的认识,早发现早补充,避免因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造成骨折、佝偻病等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连星烨,孟增东.不同地区光照量与人体维生素D水平及骨密度之间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2):183-187,165.

[2]孟莉丹,张蓓茹,赵自霞,等.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7,12(11):1710-1714.

[3]鲁恩荣,赵宇,赵颖楠.维生素D缺乏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17):3348-3353.

[4]马江涛,柴爽,万雷,等.维生素D缺乏对骨和骨外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1):109-113.

[5]潘永圣,蒲丹,汪佳婕,等.昆明地区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36(1):116-119.

猜你喜欢

日照食物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书香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在日照(节选)
日照行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Food(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