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人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模式研究

2021-02-11武海燕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数据处理公共服务数据库

武海燕

摘要:“互联网+人社”是贯彻落实“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十三五”期间人社信息化工作的行动纲领,对于增强人社工作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结合信息化公共服务需求,分析了“互联网+人社”的信息化系统结构框架,同时提出了“互联网+人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人社”结构框架信息系统公共服务

Research on Informatization Public Service Mode Based on "Internet + HumanSociety"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 of Jiangyuan District, Baishan City, Baishan, Jilin Province,134700 China)

Abstract:"Internet + Human Society" i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major strategies of “Internet +”, big data and other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Internet + government service" and speed up the reform of "letting go services" in the field of human society. It is also a program of action for the informatization of people and societ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enhance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public services.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structure framework of "Internet + Human Society" and introduces the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 mode of "Internet + Human Society".

Key Words: "Internet + Human Society"; Structural frame; Information system; Public service

伴随“互联网+政务”的发展,人力资源单位拓展“互联网+人社”的新型服务功能迫在眉睫。通过标准制定及公共服务平台、业务经办一体化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监察监管平台的建设,实现办事对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方式办理各类社保及医保业务,已经成为“互联网+人社”的信息化发展趋势[1]。为此,结合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进一步探讨了基于“互联网+人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模式,现做如下分析。

1 “互联网+人社”信息系统建设标准

1.1 开放性和标准化

应用“互联网+人社”信息系统需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应各种硬件配套设备和网络平台。所以,为了能够匹配更多数据库平台,建议系统开发采用标准化程度更高的B/S技术体系,参考TCP/IP网络传输协议来设计数据层[2]。同时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开发服务功能,在开源设计工具的支持下达到较高的系统标准操作界面。

1.2 安全性和可靠性

“互联网+人社”信息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必然是常年24h不间断在线开放。那么对于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系统链接外网后的数据存储安全性[3]。所以,系统设计阶段势必需要以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第一标准,从而在提高系统使用条件的基础上添加各项信息化服务功能。

1.3 经济性与一体化

开发“互联网+人社”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经济性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指标。系统搭建硬件平台和软件资源的各项环节中,日常维护和开发费用都将最终平摊到公共服务费用之中。所以,基于开发条件的经济效益,节约开发成本必然是重要前提。与此同时,系统功能需要在一体化界面中使用,而各项功能模块也需要符合友好界面的国际通用惯例,才能便于系统后续的更新[4]。

2 “互联网+人社”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环境

2.1 开发技术环境

首先,系统采用J2EE平台架构,支持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其次,选用Web Service的接口方案,以此来实现公共服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同时可以满足内外网络对人社数据库信息的共享传输等使用功能需求[5]。最后,在系統开发过程中,采用业务基础平台构建应用系统,进而对各项公共服务功能进行完善。采用Spring MVC结合Spring Service完成权限校验和请求控制服务,使用AOP切面技术实现事务管理等功能。

2.2 系统应用环境

一方面,服务器端可支持Windows Server、Linux、UNIX等操作系统运行,可实现跨平台应用和数据传输。同时数据库系统支持Oracle、DB2、Mysql等主流数据库系统的信息传输与识别,支持分布式部署。另一方面,客户端适应Window全系列和Linux系列等常用操作系统,可保持系统安装后日常维护与应用。基于公共服务需求的文字处理软件搭载功能,完全适应主流办公软件WPS或Word 2007及以上。由于人社公共服务功能需要链接外网,所以浏览器匹配IE8.0及以上版本,Chrome及其他常用的浏览器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移动终端方面可支持安卓8及以上操作系统,以及IOS10以上版本的智能手机系统配套使用,同时可以在平板电脑等多种渠道办理公共服务相关业务。

3 基于“互联网+人社”的信息化系统结构框架

3.1 链接层AI人工智能识别

“互联网+人社”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在线上完成用户身份信息的生物识别,那么对用户真实身份的验证,实际上是属于系统结构中外部链接的服务功能。在认证类型的功能模块设计上,主要包括对用户人脸1:1对比的图像识别、对活体生物信息的检测识别、对用户证件的OCR识别[6]。通过HDM20type-a接口链接RGB摄像头采集人脸动态信息,用脸部特征对比数据库输入的人脸图像,再用视频流处理脸部位置、大小及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提取脸部身份特征,完成身份确认,识别率达到100%,进而人社公共服务中对用户身份信息核实的需求。

3.2 应用层配套大数据处理

配套大数据处理功能,结合开源Hadoop生态和自研组件服务,对外提供的可靠、安全、易用的大数据处理平台。人力资源单位可以按需在公有云、私有云、非云化环境部署大数据处理服务以实现企业的大数据处理需求。针对数据提取、处理、分析、报表展示、客户画像、机器学习等大数据应用进行具体的功能设定。在应用层添加DKhadoop封装的数据可视化模块,在利用大数据处理平台调用相应数据进行可视化输出,人力资源单位可直接获取社保参保人员的基础数据,并以柱状图、点状图、曲线图、饼形图、区域图等可视化方式呈现,便于人力资源单位总结当前的公共服务范围。

3.3 存储层云端数据库共享

创建大数据处理平台的首要工作是对已存储数据完成共享,而公有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及开放的CDN环境等,依托基础云计算服务可以实现移动数据库加载,从而辅助数据决策和公共服务。大数据技术的云端存储采取Data Lake Analytics云原生数据湖分析,属于无Serverless服务器化的云端数据服务匹配,支持按需与保留资源使用,可以与OSS、数据库等多种数据源搭配使用。账号分为DLA账号、RAM账号。终端用户可以创建DLA子账号,并关联RAM子账号,关联后可以通过RAM子账号提交Spark作业。创建虚拟集群对人力资源高频数据进行查询,适用于查询频率高、查询数据量较大的公共服务场景,所以共享数据完全满足人社公共服务所需。

4 基于“互联网+人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模式

4.1 医保在线支付及在线社保缴费

医保在线支付依据用户体系,对参保用户微信绑定的社保卡进行数据处理,同时链接人社局指定医院、药店等场景,从而完成医保和自费混合支付。从而解决挂号时间长、缴费时间长等现实应用问题,提高医院运转效率和人社用户满意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在线社保缴费主要提供移动化社保缴费的公共服务内容,城镇居民与新农合用户可以在移动端完成线上缴费,在节省人力收费成本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缓解办事大厅窗口压力。

4.2 养老金身份认证及社保卡在线服务

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和微信平台提供在线养老核身认证,对退休人员从移动端上传的身份证照片信息进行审核。同时以用户录制视频和刷脸验证完成身份校准,从而完成线上养老金领取。系统提供人社在线发卡服务,参保人员可以在线领取社保卡,填写个人身份资料后提交申报,人社单位统一回复后直接在当地领取卡片即可。

4.3 统一查询与智能客服问询

利用免密登陆技术,系统可以提供人社业务移动化查询服务。参保人员在绑定社保卡以后,可以免密登陆人社公众号服务平台,查询社保相关信息更为便捷。用户查询服务功能包括基础信息和新增服务信息推送,人社网上服务平台可逐渐提高活跃度,从而缓解线下办事大厅窗口压力。同时智能客服问询功能,可以通过AI技术搭建的人社智能客服功能模块,对终端用户完成智能问答。通过语音或文本消息咨询、查询和对话来获得所需社保相关信息,从而节省人工客服成本,并规范公共服务流程。

5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人社”信息系统建设标准需满足开放性、标准化、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一体化等硬性指标。系统开发环境需要从开发技术和系统应用场景等层面充分考量实用性,建议链接层匹配AI人工智能识别模块,应用层配套大数据处理功能模块,存储层完善云端数据库共享功能模块。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模式,医保在线支付及在线社保缴费,养老金身份认证及社保卡在线服务,统一查询与智能客服问询等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明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互联网+基层平台建设探析[J].互联网周刊,2021(18):56-58.

[2]张园莉.“云端”赋能  拓展就业服务新空间——“互联网+”促淄博市高青县就业工作提质增效[J].中国就业,2021(7):26-27.

[3]龚亮亮.“互联网+”背景下Y市社保经办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1.

[4]任艺琴.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21.

[5]潘杰."互联网+人社"环境下基层社保服务的创新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12):72-73.

[6]葛国兴.广东:整合资源集中赋能推动"互联网+人社"高质量發展[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4):15-16.

猜你喜欢

数据处理公共服务数据库
认知诊断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零替换、多重插补与极大似然估计法*
公共服务
ILWT-EEMD数据处理的ELM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基于希尔伯特- 黄变换的去噪法在外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POS AV610与PPP的车辆导航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