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儿童视角 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1-02-1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
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
1.“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的核心是什么?
儿童以及他们的权利和福祉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的核心。以《儿童权利公约》为基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致力于将儿童的各项权利和福祉融入国家、城市和社区治理中,并由此确保所有儿童都可以健康、安全和平等地成长与发展,充分发挥其潜能。
通过制定原则、战略、行动框架和步骤,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致力于支持城市建立儿童友好的治理体系,培育儿童友好的理念,并强化与之相关的能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在城市的儿童人口数量也将随之增加,关注儿童友好城市的创建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恰逢其时。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6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 。自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6年提出了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其目标便是包容和普适的。无论其社会经济背景如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为各级政府提供支持,帮助进一步改善儿童的状况与福祉。
2.“儿童友好城市”应该是什么样?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的合作已经有41个年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多年里,中国在儿童发展的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很荣幸可以在探索和创建儿童友好城市这项工作上,继续为中国政府提供相关支持。我们去过一些城市调研,我们很感谢当地政府部门所作出的承诺,包括促进家庭、父母及儿童的参与,帮助他们了解城镇化对生活的影响,并携手各界共同努力让城市对儿童更友好。我们感受到了地方政府边学边做不断进步,为创建儿童友好城市而付出的切实努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各个城市,深入了解儿童友好城市的框架,并将之付诸于实践。因此,以《儿童权利公约》为基础,我们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领域来描述城市对儿童的友好性。
1.©UNICEFUN076688Amaya
• 在生活、成长、学习、工作的场所和环境,儿童是否受到尊重、平等对待和重视?
• 儿童是否拥有机会、空间、渠道及支持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这些声音是否会被听到、考虑和采纳?
• 所有儿童,不论其年龄、性别、语言、宗教、国籍、民族、身份等,他们是否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卫生、营养、社会保障、早期发展、家庭支持等?
• 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物理、社会及网络环境等是否清洁、安全、可靠、健康及无障碍?
• 儿童是否有和家人相处的机会?是否有享受游戏、玩耍、娱乐、社会文化活动的机会和场所等?
一个城市在以上至少两个领域做出行之有效的成果,并且在决策和行动上注重有意义的儿童参与,消除对儿童的歧视,那么我们就是在构建一个儿童友好的城市。重要的一点是,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并没终点,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完善城市的战略和行动,为儿童带来持续的成果。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国同仁们的认同。
3.创建安全、包容、充分响应儿童需求的城市和社区,有什么有效途径和创新举措?国内外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分享的案例和经验?
安全、包容及充分响应儿童需求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提出的一些具体目标。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一直在梳理总结全球范围内的经验。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在其框架下推荐了八大实施战略,以支持城市将目标转化为具体措施和有效成果:1.出台儿童友好型政策和法律框架;2.宣传推广、增强意识、推动倡导;3.全市战略规划(行动计划);4.为儿童事务划拨专项预算;5.跨部门协调和伙伴关系;6.有包容性的儿童参与机制和流程;7.培养能力,为儿童实现可持续的成果;8.通过监测,采集数据和实证资料。
在中国,一些城市以儿童友好为目标已经自发地开展了相关实践活动。我们在此以深圳和长沙为例,抛砖引玉介绍本土化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情况。
深圳制定了一个三年的行动计划以指导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的具体实施。这个行动计划包含安全、空间、参与、社会保障、宣传倡导及公共政策研究六大具体内容的项目支撑。同时还形成了由政府统筹、各部门共建的机制,充分调动儿童、公众、媒体、企业等主体的参与。深圳的儿童友好地铁车厢也是不同部门携手为儿童提供安全出行环境的一个良好例证。
在长沙,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国土空间和城市规划相结合,将儿童对物理环境的需求融入其中。长沙十分重视儿童的参与,将儿童想法和意见纳入到城市发展、建设和治理中。这与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所提倡的原则是高度一致的。
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已在全球57个国家落地,国际上的创新案例和良好实践也是百花齐放。比如在芬兰,为了促进儿童参与决策,儿童友好城市海门林纳出版了一本词典,将行政术语翻译成儿童友好语言。这本词典由儿童和青年编制,以确保语言的适龄和友好;在莫桑比克的马普托,儿童在落实住房权方面可以积极发声。通过手机平台,儿童可以绘制地图并评估如何使用非正式住区和高密度社区中的空间。通过这个手机平台的规划游戏,儿童们可以设计一些小型方案来改善社区空间。儿童的一些提案已提交地方政府予以实施。更多的案例也欢迎大家前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网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的官网查询。
2.©UNICEFUNI 180553Tingting
3.©UNICEF Belarus
4.应该如何营造儿童友好型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能为儿童做些什么?
了解及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师的角色举足轻重。得益于很多规划师的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一个手册,为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师提供支持。在《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必须将儿童权利和城市规划的视角合而为一。因此这个手册定义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的五个领域,即健康、安全、公民权、环境可持续和繁荣。
关于城市规划对营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的作用,我们想到丹麦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扬·盖尔(Jan Gehl) 的一段话:“我们知道大猩猩、东北虎和熊猫所需的健康环境,却对人类所需的良好城市环境知之甚少。” 城市规划的一个基础且深远的作用就是帮助所有利益相关方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城市环境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儿童需要和期望什么样的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一个不同空间、资源、网络和群体互相交织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居住其中的人群,即使只是儿童群体,他们的数量、背景、需求、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研究和呈现儿童和城市环境之间的联系、交互和影响是城市规划可以做到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的一个切入点。
此外,城市规划在实操层面可以做到更加注重公平,在空间决策和空间分配等层面融入儿童权利和儿童视角。尤其是关注城市环境与儿童弱势群体之间的联系,减少儿童群体在空间、自然资源和营造等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均衡。
城市规划,尤其是面向儿童的城市规划离不开数据支撑。在城市规划中, 与儿童有关的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可以让城市环境对儿童更加友好。集成城市环境下与儿童需求有关的数据的确是一个挑战,但是基于儿童的分列数据将有助于动态的数据收集、监测、评估和分析。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对儿童有影响的环境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往往没有得到重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政府领导、决策者和规划师在城市规划设计时优先考虑收集与分析对儿童有影响的环境数据。以儿童为主的视角将更好地辅助决策和施政,也将为儿童乃至所有群体带来有利影响。
4.© UNICEFUNI 178926Ramos
5.© UNICEFUN 069357Romenz
6.©UNICEFUNI 77250Holmes
城市规划是一个交叉和开阔的学科,需要来自不同机构、部门和领域的共识、配合与协作,因此城市规划从业者天然具有协调各方的能力。城市规划工作者可以作为儿童友好的一线倡导者,将儿童友好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不同部门,帮助“破圈”,有效促进儿童友好理念的落地和全域发展。
5.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您对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有哪些建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中国将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纳入“十四五”规划表示欢迎。与许多实施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的国家相比,中国城市数量和体量都较为庞大,城市发展状况和城镇化程度不尽相同。对中国政府致力于在不同城市全面推行儿童友好的举措,我们表示欢迎,并随时准备提供支持,分享与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相关的国际规范、标准及经验,以帮助不同背景的城市进一步实现儿童权利。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的初衷是认为城市环境在儿童的生存、发展、保护及参与等方面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一个城市能够切实考虑儿童的需求,那么整个社会都将受益。社会各界应一起创建一个更好的环境,来支持儿童的健康、安全、教育和福祉,进而为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提供支持。在中国,儿童友好城市仍是一个新鲜事物,现阶段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积累、普及理念以及提高专业人士、决策者、社区、家庭和儿童的能力。
在中国,各级政府对儿童友好城市创建都表示支持,显示了无论在何种情境下都要维护儿童权利的决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此表示感谢。儿童友好城市不仅仅是一个荣誉,它需要付出行动,坚持核心原则,迈向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所提出的宏伟目标。对这些目标的追求不仅仅有益于儿童权利与福祉的提升,也将有助于增强各方对城市环境下儿童权利实现的理解与重视。
联合国大会在2015年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并体现在名为《2030年议程》的联合国决议之中。所有国家,不论其人类发展水平如何,都要参与落实《2030年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各国各级政府以及其他全球利益相关方的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框架。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为地方政府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路径,以便全方位关注和解决地方上有关儿童及家庭健康和福祉的各类问题。因此,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与《2030年议程》之间的联系不仅在于反映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具体指标的落实情况,还重在推动地方发展。在今后开展100 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的过程中,我们建议将儿童友好城市的示范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相结合,用更综合系统的方式来促进人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