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省级党报大有可为
——结合中国新闻奖省级党报获奖作品分析
2021-02-11杨碧玉
文 杨碧玉
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
讲好中国故事是正确引导舆论,凝聚人心,更好地推动祖国建设的需要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报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正确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展示党和政府的正面形象,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当今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的发展正处于两个百年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有力传播真实的中国故事,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坚定。人民群众只有清楚地了解党的工作情况和建设目标,才可以进一步支持党政工作的展开和推进,为祖国的建设工作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党报是人民了解党的工作的直接途径,通过党报讲好中国故事,是党和国家势在必行的基本工作,能让老百姓直观了解党在做什么、党成就了什么以及自己能够为党做什么,这样一来就能够起到凝聚民心的效果,助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闻舆论在移动新媒体迅猛发展、传媒格局发生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党报必须在舆论场上引导舆论的必然要求
当前,短视频、互联网、公众号等各类新媒体频频出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发布消息。舆论场上,当各种声音、观点、思潮交织在一起,党报不仅要坚守主流舆论阵地,更要在多元多变的舆论场上敲响“定音鼓”,进行舆论引导,从而激浊扬清,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因此,要更加注重从小角度、小切口入手,讲好中国故事,突出新闻报道的重大主题,增强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因此,在党报上讲诉中国故事也要做到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当今新媒体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完全可以通过新媒体这一形式来向广大人民讲诉中国故事。这是一个良好的传播路径,在错综复杂的网络新生态中,党要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以坚定的立场和有力表达,让广大群众得以了解中国故事的全貌,从根本上激励人民群众。另外,还可以通过创建公众号、设计网站、推出软件等方式建立集中化的党报传播区域,让受众群体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阅览,并且还可以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中国故事,给受众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更便于受众理解和感悟。
讲好中国故事,是让中国形象更真实、更全面地在世界舞台得到展示的必然要求
从走出国门到走向世界,让中国在世界发出自己雄浑的声音,全面展示中国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不光是我国中央媒体也是地方省级党报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省级党报虽在地方,但却是党和中央大政方针政策落实的主体,因此可以挖掘很多小角度的中国故事,以微观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从而在重大报道中吸引世界的目光,树立中国基层最真实的国际形象。
近年来,我国的发展形势大好,相继推行了“一带一路”等国际外交政策,带动了许多国家共同发展,一时间中国的发展形势成为了国际上关注的重点新闻。这引起了西方资本经济体的集体仇视,在国际舆论上妖魔化中国的形象,出现大肆污蔑中国的行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今年的“新疆棉花”事件,在西方媒体的恶意传播下,西方人民对中国产生固化的思维,对中国产生敌意。这些负面的舆论引导也在不断向国内渗透,在良莠不齐的网络社交媒体中,缺乏主观判断能力的受众很容易被误导,这会导致国内舆论走向失控。
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记叙党和国家的“功德簿”,更是网络舆论的“指导书”,为了让真实的中国形象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展现在国际的眼前,必须以最真实的口吻讲述鲜活可见的中国故事。只有大家都认可党和国家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支持党和国家制订的发展任务,并且认识到国际形势的严峻性。
讲好中国故事也是新闻从业者锤炼业务、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名优秀的新闻采编人员,应该要会讲中国故事,并擅长讲好中国故事。党报的重要使命是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可是宏观的政策往往晦涩难懂,怎样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怎样做到一目了然?那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注重政治规律、宣传规律、新闻规律、传播规律,以故事的形式举例,用丰富的情节与细节,写出精品力作,体现出担当作为,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带领读者深刻领悟党和中央的大政方针。
另外,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从业者,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在有敏锐的眼光的前提下,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表达手段,将中国故事传播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当今的数字媒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随着手机的全面普及,很多年轻人习惯于在闲暇的碎片化时间里去了解新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更多轻体量的传媒方式,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新闻从业者应当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传媒工作,否则即便有犀利的文笔和剑走偏锋的见解,也无法讲述好中国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意深刻、主题重大,精心选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新闻工作者要心中有大局,笔下才能有方向,始终围绕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确定故事背后的大主题,再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最能打动人心的、能引起人类共鸣的故事来采写。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河北日报》通讯作品《让脱贫攻坚的先进晒成绩、后进找差距——一场让人红脸出汗的“擂台赛”》,生动鲜活地讲述了一场让人红脸出汗的“擂台赛”,以故事形式再现了六位县(市、区)委书记登擂发言的情景,展现河北向“脱贫攻坚上热中温下冷、工作氛围不浓厚”顽瘴痼疾开刀的决心。报道刊发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聚焦国家考核反馈整改这一热点问题,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
中国故事的讲述题材不同,但是主体相似,万变不离其宗,真正的故事往往是平凡而能够打动人心的,即使表现不起眼,也有着具有代表性的精神内核,这样的故事才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故事。
从小角度着手,挖掘好新闻的价值和背后的主流价值观
分析历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有很多获奖的省级党报作品,选题都是以小切口、小角度反映大主题。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江西日报》作品《“爱爱”——一只白鹤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白鹤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中国鄱阳湖,受伤后被江西人民救治,再北迁返回中国东北以至西伯利亚,次年冬天再回到中国大地的感人故事。作者顺藤摸瓜、走访座谈、连线求证,用一周时间采访江西、山东、吉林、北京相关人士和国内外野保专家共计50余人。故事经报道后,引起了国际鹤类基金会负责人和美国、俄罗斯、蒙古国等国专家的高度关注,称赞中国人民保护白鹤的行为“非常了不起”。
挖掘生动的细节,讲述真实的故事,让鲜活真实的故事跃然纸上,情节更丰满,更富感染力
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湖北日报》作品《一根纱的韧劲——武汉裕大华百年坚守的故事》,讲述了武汉裕大华创办100年来,从“实业救国”到“实业报国”再到“实业兴国”的故事。报道从百年老企与时代新标杆这一反差中,探寻企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挖掘故事背后的时代精神,给人启示,催人奋进。为讲好这一典型故事,记者深入企业,历时近两个月,采访企业高管、车间主任、技术骨干、劳模代表、退休职工及经济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把这家百年老企100年的经历写得淋漓尽致,鲜活感人。
鲜活形象的故事比空洞自我的概念更加容易打动人心,也更能吸引受众。一个伟大的中国故事,也可以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展现出来,从刻画主人公的形象来一步步阐述故事的起止,通过人物的视角,受众能够更加直观具体地读懂整个故事,这样也便于受众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可贵精神,发掘更深处的内涵,达到真正的共情。
保持人民情怀,让作品体现思想的力量,又有温度、有共鸣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多篇以民生为视角,心系百姓,有思想、有高度、有温度、有共鸣。获得了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海南日报》作品《海文大桥没路灯照明?省交建局解释:避免灯光太亮导致候鸟撞灯杆 赞!这座桥为保护越冬候鸟装矮灯》,该文从海文大桥没装路灯这一群众关注的小角度出发,只用了不到700字就将海文大桥建设以保护候鸟和生态为前提的理念清晰表达出来,小中见大,不仅反映了海南省环保理念的宣传已深入人心,还让一次负面的舆情及时化解。
党和国家的命题看似很大,但却是事关每一个人民群众的,群众是党的组成部分,因此讲述中国故事还得从根本出发,关注民声、民情。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国际大事过于遥远,无法在他们的观念中形成完善的系统架构。因此传播中国故事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要从根本做起,从老百姓的生活讲起,以人民群众容易接受、便于理解的角度讲述贴近人民的故事,并进一步升华到家国情怀。
改变叙述结构,以更有意思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现如今,在短视频、互联网的冲击下,受众对于每条新闻的阅读时间都非常短,省级党报作为传统纸媒,要想在读者碎片化阅读的年代抓住读者的眼球,并引导其最终看下去,就要改变叙事结构,以更有意思的话语体系,提升可读性。《长江日报》作品《9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被摘牌》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就注重设置悬念,读者一看标题,就会很感兴趣往下看,好奇9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什么会被摘牌?这背后有着什么故事?被摘牌意味着什么?针对这些疑问,报道详细讲述这背后一些院士工作站打着院士名号申请经费,其实是徒有虚名,因此要规范管理院士专家工作站,该撤销的要撤销,批准新建站也要慎重,用制度来规范院士工作站的管理。
新闻采编人员要深入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政治能力与业务水平,努力采写出更优秀的新闻作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采编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更加多元,一些记者为了省事,往往通过复制粘贴或通过通讯员来稿直接成稿,这样不出门就可以完成稿件。这种稿件总是千篇一律,要么枯燥无味,要么多是概述性表述,很难有可读性。新闻采访不仅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要讲好中国故事,记者要深入基层,走近群众,贴近泥土,用脚丈量大地,练就过硬的脚力,多走多看,才能发现更多的一线好故事。同时看到新闻故事时,不能仅停留在看事写事的阶段,要善于琢磨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挖掘故事背后的新闻价值,提高故事的立意和站位,选择特别的视角加以采写。采写时尽量改进文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真实表达新闻故事,让读者看完新闻作品后记得住、听得进、传得开。
讲好中国故事,省级党报是大有可为的。在媒体融合逐步向纵深推进的今天,省级党报有必要改变叙事面孔,以读者为中心倒逼改革,提升党报讲故事的能力。总之,一线采编人员要在新闻实践中不断践行“四力”,不断学习,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