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2021-02-10陈玲卓叶雯黄静

中外医疗 2021年33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下肢血栓

陈玲,卓叶雯,黄静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宁德 3550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点,老年人群发病率高[1]。 该病后遗症较多,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且由于患者病后需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带来严重的影响,能使患者丧失运动能力、致残,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2-3]。 因此,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仅停留于对症护理等被动护理层次[4-5],因而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效果有限。 神经内科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从以往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3],护理人员通过各项积极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能降低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为进一步研究神经内科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及预防作用,该文方便择取2017 年1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抽签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 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3~78 岁,平均年龄(64.29±4.61)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8例、脑出血32例;合并症:冠心病19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11例。 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4.33±4.65)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9例、脑出血31例;合并症:冠心病20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1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6]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检查确诊;②距离发病时间<1 个月,目前属于康复期,病情稳定,意识清楚;③年龄<80 岁;④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研究, 患者和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①发病前存在意识障碍、痴呆或神经、肌肉、骨骼病变者;②心脏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电解质紊乱纠正、肠内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症状, 穿刺操作时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指导患者抬高下肢,稍弯曲[7]。 并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被动运动,运动幅度、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神经内科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等,并利用视频、宣传单等手段介绍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8]。 建立护患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提高治疗、护理的配合度。在沟通中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了解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同时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共同疏导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②生活指导。反复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多饮水,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高纤维素、低脂肪食物,并要求患者家属予以监督,禁止患者进行能使血压、腹压增高的动作。③预防护理。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穿戴加压弹力袜[9],并定期观察下肢皮肤, 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联系医生进行处理,预防发生溃疡、破损。 ④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家属对患侧的膝关节、髋关节进行内收、屈曲、外展、内旋、外旋等运动,运动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确定。 ⑤延续性护理。 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发放康复指导手册,指导患者在家进行护理[10]。 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上门等形式的随访,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醒定期复诊。

两组的护理干预均持续进行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医疗行为依从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护理满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护理干预后评价时间为护理干预后3 个月。

医疗行为:规范用药、规律作息、科学饮食、功能训练、情绪控制。

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应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11](Fugl-Meyer 评分) 分别对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满分为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总分为34 分,分数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 指数量表》(BI 指数)进行评价,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护理满意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临床护理干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为100 分,根据得分高低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其中≥80 分为非常满意、60~79 分为比较满意、≤59 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后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占比3.33%, 对照组有10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占比16.67%; 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

2.2 护理干预后两组医疗行为依从情况比较

观察组规范用药、规律作息、科学饮食、功能训练、情绪控制等医疗行为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医疗行为依从情况对比[n(%)]

2.3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干预前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对比[(±s),分]

表2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对比[(±s),分]

组别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24.61±2.35 24.57±2.33 0.094 0.926 55.27±5.41 46.39±4.52 9.757<0.001 15.39±1.42 15.43±1.43 0.154 0.878 30.16±2.89 25.88±2.47 8.720<0.001

2.4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BI 指数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BI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BI 指数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I 指数情况对比[(±s),分]

表3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I 指数情况对比[(±s),分]

组别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48.29±4.71 48.33±4.72 0.046 0.963 75.94±7.48 63.53±6.24 9.868<0.001

2.5 护理干预后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n(%)]

3 讨论

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不但对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影响较大,对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还由于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进而增加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危及患者的生命[12-14]。 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多存在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血栓发生的风险非常高,因此临床应通过前瞻性、 针对性、 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预后。 有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进步, 现代护理应向全面化、 整体化、专业化发展[15]。

该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说明应用神经内科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血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仅处于被动护理阶段,缺乏前瞻性、主动性,不能提前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因而无法较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利的影响[16-18]。 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则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及并发症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护理,从以往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对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积极作用[19]。 该次研究对患者医疗行为依从性的分析中发现, 观察组医疗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更加配合治疗,主要原因是神经内科针对性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利于建立护患信任、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满足患者心理的需求,提高了治疗、护理的配合度[20]。 而在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分析中发现,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I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 饮食习惯,有效避免进行影响恢复的活动;穿戴加压弹力袜等预防护理、下肢早期被动训练等运动指导,能有效促进患者上下肢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1]。 该文的研究结果,与周遂玲等[21]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其研究指出,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4%(1/49)低于对照组的18.37%(9/49)(P<0.05)。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MA 评分和BI 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应用神经内科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明显的效果, 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能得到更好地恢复,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