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护理效果临床分析

2021-02-10林慧玲林燕

中外医疗 2021年33期
关键词:溶栓病情脑梗死

林慧玲,林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 361000

急性脑梗死也称急性缺血性卒中, 是指患者脑血管供血突然不足、中断形成的脑组织局部软化、坏死病症,该疾病病因复杂,患者可见意识、语言、行为和认识障碍等症状,存在较高的致残、致死率[1]。 目前各地均主张给予早期溶栓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因患者病情偏重,护理工作也得到普遍重视[2]。 该病发作比较突然,刚发作时患者可能正处在睡眠时期,而后在接下来的1~2 d之内病情急剧恶化,患者会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3]。 因此患者家属必须对急性脑梗死的症状具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才能在该病发作的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治疗,否则无法取得最佳治疗效果[4]。 分析认为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限,给予健康教育,可提升护理质量[5]。 为了解可行方法,该院随机选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展开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于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 对照组:男40例,女15例;年龄45~80 岁,平均(62.1±1.9)岁;发病至入院1~6 h,平均(2.8±0.6)h。 观察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48~79 岁,平均(61.9±2.2)岁;发病至入院1.5~6 h,平均(3.0±0.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分级诊疗指南》(2018)[6]中的诊断标准: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年龄18~80 岁;NIHSS 评分≤25 分;当前未服用口服抗凝剂;CT 无明显低密度灶者,影像学缺血损害面积<1/3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者[7];可住院治疗,经过伦理会批准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8]。

排除标准:合并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合并药物过敏体质者;合并精神障碍者;合并脏器功能障碍[9]者;病危者;ST-T 升高有异常宽大Q 波者;血栓闭塞率低者;血压过高且无法有效降低[10]者;左束支阻滞者;左室肥厚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接受溶栓治疗。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士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病情,根据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予以干预。 应当每日查房,了解患者的康复态势,判断病情是否好转。 护士给予患者疾病关联知识传递,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健康教育,包括住院知识宣教、远程指导、碎片化信息传递3 个方面。

①住院知识宣教。 患者住院期间即着手进行健康教育,于患者意识清醒后将率中相关知识进行加工,使其具有高度结构化特点,面向患者和家属同步宣教。 告知患者急性脑梗死与不良习惯有关,应戒除烟酒、熬夜等不良习惯。 此外还应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宣教,如患者因肥胖、运动不足致病,需告知患者进行饮食管理,恢复期内杜绝动物脂肪的摄入, 同时适量进行床周运动、室内运动,包括关节屈曲、肌肉按摩、缓慢行走等。②远程指导。 患者出院后, 通过随访方式进行远程指导,随访以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主要强调了解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和恢复动态, 针对性传递率中相关知识。 如患者家属询问如何进行床周运动。 可告知家属每天早晚辅助患者伸展机体主要关节10~20 次, 包括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等。 按摩受压组织肌肉,至患者微感酸胀。 对于不能有效理解知识内容的人员,可收集对应信息资源,予以远程发送,提升知识传递效果。 ③碎片化信息传递。 碎片化知识传递作为住院知识宣教、远程指导的补充,属健康教育的辅助措施。 在患者复查、随访、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将疾病知识、护理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灵活传递给患者、家属。 如患者认为恢复期应卧床静养,可告知患者休息是必要的,但需要做好翻身、床周运动,避免血栓和压力性损伤。 患者溶栓后出现口腔渗血,也应告知患者轻微出血为溶栓并发症,无需过于担忧。

1.3 观察指标

护理完成后, 需要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主要包括卒中评分、生活质量、并发症以及满意度共4 项指标。 上述各项指标中,卒中评分采用NIHSS 评分[11]评估,总计42 分,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生活质量采用QLQ-c30 量表[6]评估,总计126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低。

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评价,得分超过6 分为满意。

对比两组患者的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直接根据Barthel 指数量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大小便情况、个人卫生情况、进食、用厕、穿着、转移、平地步行、上下楼梯、洗澡等个人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满分100 分。 若评分结果>60 分表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具备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若评分结果在40~60分之间表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残疾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实现生活自理; 若评分结果在21~40 分之间表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重度残疾需要依赖他人帮助自己生活;若评分结果在0~20 分之间表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残疾必须完全依赖他人生活[12-13]。

自护水平:使用《自护能力量表》(简称ESCA),从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自护技能、健康知识4 个方面评价自护水平,转换后获得总分,评分、自护水平正相关[14-1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卒中评分、生活质量前后变化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卒中评分、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效果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卒中评分、生活质量前后变化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卒中评分、生活质量前后变化对比[(±s),分]

组别卒中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生活质量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5)对照组(n=55)t 值P 值18.4±3.2 18.2±3.3 0.323 0.748 11.2±2.7 15.1±2.8 7.436<0.001 93.1±8.2 92.8±8.4 0.190 0.850 58.4±7.5 76.1±7.9 12.050<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见溶栓不良反应3例、压力性损伤2例,对照组见溶栓不良反应4例、压力性损伤3例、静脉血栓3例。 两组并发症经处理后均无恶化。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对比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为(70.24±4.40)分;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为(58.27±3.49)分。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康复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对比[(±s),分]

组别Balthel 康复指数评分观察组(n=55)对照组(n=55)t 值P 值70.24±4.40 58.27±3.49 15.807<0.001

2.4 两组患者自护水平对比

干预前,ESCA 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 组ESCA 评分高于B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ESCA 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ESCA 评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55)对照组(n=55)t 组间护理后值P 组间护理后值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自我意识责任意识自护技能12.57±3.81 29.41±2.20 12.55±3.76 19.82±3.22 18.237<0.05 10.29±2.73 23.23±2.28 10.31±2.66 14.91±3.34 15.258<0.05 19.30±4.42 44.50±2.35 19.31±4.40 31.37±3.29 24.084<0.05健康知识 总分27.29±6.71 63.65±2.29 27.31±6.69 42.94±5.41 26.144<0.05 69.51±7.09 161.80±6.77 69.50±7.11 107.62±8.13 37.979<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预后较差,目前多主张通过早期溶栓实现病情控制, 再以护理方式持续改善患者病情[17-19]。 此前学者分析发现,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病情改善不理想,并发症发生率可超过15%[20]。给予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究其原因,与患者对并发症的自我预防能力提升有关。 而上述目的的达成,也能够间接实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但是,整体分析,常规护理所采取的措施,一般具有普遍性,针对性不足、精细化程度也较为有限,这是其主要弊端。 健康教育措施的推行应对了该问题。

该文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护理后NIHSS 卒中评分为(11.2±2.7) 分、QLQ-c30 生活质量得分为(58.4±7.5)分,对照组护理后卒中评分为(15.1±2.8)分,生活质量得分为(76.1±7.9)分,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后卒中评分、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后采用合适的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NIHSS 卒中评分和QLQ-c30 生活质量得分; 文献中研究人员分别采用溶栓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综合护理、优质护理、特殊护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等护理干预方法, 最终患者护理后的NIHSS 卒中评分和QLQ-c30 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下降, 其变化规律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沈阳二四二医院姜浩威[4]采用溶栓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NIHSS 卒中评分和QLQ-c30 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12.36±1.52)分、(63.74±6.87)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NIHSS 卒中评分和QLQ-c30 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19.23±1.48)分、(42.95±4.62)分,两组NIHSS 卒中评分和QLQ-c30 生活质量得分变化规律与该研究一致,增加了该研究的可信度。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0%(5/55)、护理满意度为98.18%(54/5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10/55)、护理满意度为81.82%(45/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联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早期溶栓治疗方法的认可[21];文献中研究人员采用各种护理方法之后患者的并发症概率呈下降趋势、护理满意度呈升高趋势,变化规律与该院一致;经过文献分析可知:杨丽[1]研究人员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并发症概率均在2%~10%之间、护理满意度均在90%~100%之间,对照组并发症概率均在15%~25%之间、护理满意度均在75%~85%之间,可见文献研究结果变化规律与该院一致且研究结果相对接近, 增加了该院的科学合理性。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为(70.24±4.40)分,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为(58.27±3.49)分,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相差12 分左右,其中对照组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在40~60 分之间,患者属于轻度残疾必须轻微依赖他人照料, 而观察组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60 分不必依赖他人照料,因此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方法共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经文献分析可知: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均在65~75 分之间(>60 分),而对照组患者Barthel 康复指数评分均在50~60 分之间, 文献数据与该文研究数据相近,极大地增强了该研究的可信度。 文献临床治疗效果数据变化规律与该院一致, 因此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共同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上看, 健康教育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升了护理丰富性, 住院知识宣教强调将结构化知识集中传递给患者,使其形成对急性脑梗死的基本认识,搭建延续护理工作的框架。 远程指导提升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主要开展于院外,可使患者持续吸收疾病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方法,从而改善院外护理专业性,规避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碎片化信息传递则以灵活的方式方法, 提升知识传递效果, 有利于患者吸收各类疾病知识,填充到既有认知框架中,改善其预后。 结果上看,观察组的护理成效也更为理想。 ESCA 评分显示,在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的自护水平相近,两组在主观自护意识、自护责任感与实际自护能力、病情健康知识等方面表现相近。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较高,说明该组经过早期康复护理显著提升了自护水平,对病情长期有效管理有积极意义。 急性脑梗死后,在发病初期患者入院接受紧急救治和稳定期治疗, 但当病情稳定后,受医疗条件限制和患者经济条件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通常不会长期住院治疗, 而是在病情稳定后居家接受社区治疗和定期复诊等。 急性脑卒中通常合并血压、血脂异常等基础性疾病,必须长期管理和控制病情。 在病情控制周期中,患者饮食、作息和运动等多方面活动直接影响病情管理效果, 上述方面对患者自护能力要求较高。 相关研究认为,患者自护水平与卒中后病情长期控制效果、复发率等密切相关。 患者自护水平提高可促进规范用药,科学饮食管理,以及科学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患者病情管理自觉性和治疗依从性,促进医护患配合,对促进病情良性转归具有积极意义[22]。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后的护理,可加入健康教育内容,以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自护水平,实现并发症控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同感,后续工作中应予以积极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溶栓病情脑梗死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