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2-10蔡素清林贞

中外医疗 2021年33期
关键词:苏醒麻醉高血压

蔡素清,林贞

联勤保障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麻醉科,福建莆田 351100

高血压是临床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疾病病变,血压持续增高,严重者会诱发心脏、血管结构等功能变化,出现心脑肾等器官异常[1]。 临床治疗高血压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络细胞瘤等因素诱发的高血压疾病, 需接受手术治疗[2]。 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麻醉苏醒期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寒战、躁动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为确保术后恢复质量和安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需入住麻醉苏醒室, 待体征指标稳定后, 再转入普通病室,因此加强此期间护理管理质量具有必要性。 已有报告显示,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有促进作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 但目前此方面报告较少,仍有大量学者致力于此探讨中。 该研究共纳入该院2019 年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手术患者, 分组重点论述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护理方式分组,即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4]中高血压诊断标准;②患者均签字接受此次手术治疗和麻醉护理干预;③病历资料齐全;④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较差者;②合并肝肾、心功能异常者;③中途脱离研究者;④凝血功能异常者。 对照组:病程1.22~6.21 年, 平均(2.32±0.24) 年; 年龄50~75 岁, 平均(65.32±1.24)岁;女性13例,男性17例。 观察组:病程1.24~6.23 年,平均(2.35±0.22)年;年龄51~74 岁,平均为(65.38±1.22)岁;女性14例,男性1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按照术后麻醉复苏流程实施护理,密切观察其体征指标,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组接受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立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干预小组: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基础为护士,由护士、护士长等人组成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小组,培训各成员麻醉复苏和麻醉护理等专业知识,明确掌握手术室设备和仪器、药物使用方法和药物使用剂量等,具备专业且熟练的抢救技能和护理能力,确保其具备处理术中特殊情况的能力。

②术前指导:大部分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知识和治疗方式的了解,对麻醉、手术等均产生害怕、恐惧心理,术前手术室护士需与其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解答其疑问,确保护患关系良好,并介绍手术室仪器设备、环境、手术过程、 麻醉方式等, 让患者全面认识该次治疗方式,消除思想负担和内心恐惧、顾虑等,提升治疗信心,安抚紧张患者,在情绪稳定时实施麻醉干预。

③术前准备:手术环境会影响患者体温,设置手术室温度为22~25℃,核对患者手术名称、姓名、手术部位、性别、麻醉用药和方式等,核对患者有无按照医嘱做好术前准备,严格监控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

④麻醉及术中护理:巡回护士在麻醉前需建立静脉通路,确保麻醉和术中补给药物、输血、补液等通路畅通。 术中,护士需做到熟练、机警、敏捷地配合手术医生实施手术,确保术中巡回工作无误,用监护仪监测患者体征指标,以便及时掌握麻醉后患者体征指标。 因麻醉药物会影响患者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所以应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率等,关注其手术失血状况,必要时可输血、补液。

⑤术后护理:术后搬运患者过程中,需尽量减少震动,避免引流管脱落或血压骤变。 全麻者术后易发生躁动,需做好预备工作,避免坠床。 麻醉药物也会影响患者体温调节功能,术中大量输注液体和长时间暴露器官,也会降低体温, 需做好术后保暖措施。 针对暂未清醒者,因下颌关节肌肉松弛,出现咽喉通道阻塞的概率较大,可将通气导管放置在咽喉部,确保呼吸畅通,清醒后则可去除导气管。 此期间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去枕平卧,若出现误吸,则用头低位,让食管入口低于声门裂,呕吐物从鼻咽腔、口角流出,必要时可用吸引器将口腔呕吐物清除,确保呼吸道畅通。 拔管后,与其交流,观察精神状态,检测呼吸、肢体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苏醒期躁动例数、并发症等。

用Steward 评分[5]评估患者身体机能状况,评分分值为0~6 分,评分<4 分:需加大重视,机体各机能未苏醒,需严格监测各体征指标,查找未苏醒原因,并实施相应措施。 评分≥4 分:身体各机能逐步苏醒,脑部恢复意识,无麻醉风险,可转入麻醉恢复室观察体征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率3.33%(1/30) 低于对照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7,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恢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Steward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恢复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恢复指标对比(±s)

组别麻醉苏醒时间(min)Steward 评分(分)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万元)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66.32±1.21 97.65±2.32 65.582<0.001 8.21±0.21 5.30±0.22 52.406<0.001 5.98±0.32 8.32±0.31 28.767<0.001 1.61±0.42 2.32±0.41 6.626<0.001

3 讨论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属于近年护理模式中的新型护理模式,此模式包含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均需实施护理和监护,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发生术中意外,确保顺利实施手术,预防发生并发症[6-7]。 因各患者具有个体差异, 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也需具备个性化和特殊性。 以往手术治疗中,因仅重视局部病变,对其他因素干扰有一定忽略性,容易诱发严重并发症[8]。 随着医学技术和模式改进,在观察病情和护理方面也有了变化,目前衡量护理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为观察病情和护理干预,观察的细致性和及时性,可明确病变方向,进而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和治疗干预, 避免和防治意外事件[9-10]。 进而,治疗过程中,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发挥指导性作用功能,观察的细致性,可为疾病治疗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确保患者接受的护理干预最为完善[11-12]。 同时,在观察病情过程中,可与患者交流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安全性和信任感、疾病治疗积极性。 目前,已有报告显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手术患者围术期苏醒有促进效果, 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3-14]。 该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率3.33%低于对照组33.33%,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43.33%,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Steward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徐保军等[5]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后, 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模式后的并发症发生率40.00%,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 同时证实了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 病情发展和轻重与患者表现存在一定关系,该研究观察组患者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护士通过患者病情和实际表现综合分析,评估病变变化趋向。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提高Steward 评分,缩短苏醒时间,达到预测病情的目的,为医护人员诊治和护理患者提供一定依据。 针对高血压手术者,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血压骤然增高等状况[15-18],但按照术前状况,制定特殊方案,可降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生率。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系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综合判断病情,及时制订紧急事件处理方案,缩短苏醒时间,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性更大。

综上所述,可将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到高血压手术患者中,可缩短其麻醉苏醒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苏醒麻醉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绿野仙踪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