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传统动画原理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1-02-10赵洪光孙文文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动画动作创作

赵洪光,孙文文

(1.天津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理工大学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天津 300384)

新时代背景下,动画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全球影视动画的发展,不仅为动画专业人才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对培养专业动画人才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提出了一定要求。“传统动画原理”为动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动画创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动画原理技巧和运动规律,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才能胜任动画行业的工作。而一线企业对实用性、创新性人才的渴求无疑对传统的动画教学提出了一定挑战。如何让教学与现代的企业实际应用接轨?如何在“互联网+”的数字环境下使动画教学紧跟时代脉搏?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通过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项目驱动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交互技术的数字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及创新,以期为培养动漫产业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学者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通过总结国内外混合式的教学研究现状提出:“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不论是研究者、教学实践者,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对其已基本达成了共识: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火爆的‘互联网+教育’也让社会各界重新聚焦于混合式教学。”①学者田媛、席玉婷对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爬梳:“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最早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指的是对网络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活动进行混合,通过引进面对面教学来改进网络学习的不足。”②动画原理课程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理论授课时间通常占据了一大部分,在课堂中通常为老师讲授为主。而通过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师课堂中的实时理论讲解和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视频、相关性的学习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预习课堂内容。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后,会带着问题与思考进行命题性的动作绘制。教师也可以创建讨论平台,以讨论、互动、实拍动作分解、答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最大规模的使用,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摩学生作业、分析动作问题,对学生整体的动作质量、时间节奏、表演中的情绪加以把控,从而及时解决学生在作业时遇到的困难,提升教学知识的掌控能力,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在课堂内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习资源,关注国内外优秀院校教师的相关网络课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培养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专业知识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动画创作做准备。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涵盖了企业项目、大赛项目、教师按照企业创作流程拟定的虚拟项目,以及大二、大三学生团队在故事板或者其他前期课程中已经设立的创意项目,从成果导向来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建立、沿用和改进,已使学生从完成单一或者综合原理运动规律练习融入到了整个项目制作中,学生更容易把独立的单一动作练习放眼到整个项目的情节中去把握,并从整个项目实践角度去分析自己在运动规律中的不足,这样可更直观地熟悉动画制作流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动画中的角色表演,促进了学生的技术和艺术水平。同时,根据不同学生能力设立的高阶和低阶目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整个项目中的不同创作部分,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高阶同学的艺术潜能和才华。

三、信息技术、多媒体交互技术的数字化教学方式改革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把关键帧以板书或者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之后,课堂教学更多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式教学和探讨为课程的主要呈现方式。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动作视频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现,在提问式互动和学生探讨式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分析整个动作启示的原画帧、动画帧,并将关键原画帧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动态线展示。这样的动画图例展示与影视动画资源的交互应用,可以实现多媒体技术下动画运动的实时动态分析,更好地将理论知识通过动态的逐帧画面连续地展现出来,重塑再造了教学要素,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学。

四、问卷调查及课堂测试,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生施策

针对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和教学课堂内5分钟动态速写测试,对不同能力及基础的同学划分低阶+高阶的两种目标。对于绘画基础薄弱的同学设定低阶目标:即完成拟定命题动作的基本运动规律,运动自然、流畅即可。同时可采用“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如剪纸、泼墨、泥塑、流体、谷物、杂志等其他所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通过逐帧拍摄的处理方法进行动作绘制,进而实现自己的创意。”③对于高阶目标的学生来说:能力强的同学需完成拟定项目中的关键镜头制作,同时以赋予角色和物体生命为教学目标,所创作出来的动作需要具有生命力、感染力,动画效果还需具有艺术性。对于实在欠缺手绘能力且不足以完成拟定动画项目的同学,通过多元化表现形式的定格动画来进行实验创作,创作中体现教师规定的教学目标即可完成作业评价。因而对于低阶目标的学生来说,在训练过程中,大大缩短了修整造型的时间,可把精力多放在动作的流畅性和原理知识理解上,进而循序渐进、融会贯通。

五、挖掘再塑课程中的思政要素,提炼创作中隐含的精神内核

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课程中也承担着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锤炼品格、传承美学、传播文化的责任。教师需使学生明白:在新时代下,动画创作具有的独特性、叙事性、民族性、创新性和文化意义,在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学生在进行运动规律绘制的同时,还可加强一些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动画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在动画创作中对传统美学思想进行继承、借鉴和创新。在项目上可以对商业性的动画项目、表现手法多样化又不失民族特色的动画项目进行选择和侧重。要坚持创作与时代和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对社会形态、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用所学到的先进技术与独特的动画艺术、漫画艺术相结合,全方位地去表达作品,并要求学生坚定一个动画人的民族精神,坚定家国情怀,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六、过程性教学评价与结果性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分成过程即时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综合进行。过程性评价中,多媒体播放并评价学生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此过程可以及时发现、总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共性问题”及时在课堂中予以提醒和解答。结果性评价中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多媒体展现,参与评价的可以为主讲教师、同行教师或企业相关人员同时打分,这样可以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同时也方便企业一线的人员挑选原动画人才,有利于日后的重点动画人才培养。

在评价过程中,还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如学生互评、生讲师评,多维度、多主体评价,项目组PPT分析创作过程及最终动作成果讲解。同时,信息技术实时跟踪,如在学生交流群中发布课程问卷,实行学生互动与抢答;麦可斯调查问卷持续跟进,对课程问题进行跟踪,从而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设计。

七、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动画专业类的课程改革及创新也应符合时代要求,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多媒体交互技术、MOOC上丰富的教学资源、项目驱动式教学应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面对面教学进行的补充和深入等创新理念可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服务于动画专业乃至整个动画行业,同时也为我国新文科艺术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注释:

①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

② 田媛,席玉婷.高校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0(8).

③赵洪光,朝克图.传统动画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09).

猜你喜欢

动画动作创作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一墙之隔》创作谈
动作描写要具体
创作随笔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