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评估模型设计
2021-02-10赵振中
赵振中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0 引言
足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及赛前训练过程中,其负荷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其负荷量的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过程。训练负荷是一种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核心因素,是足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所承受的总刺激[1]。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准确采集、量化和评估,对于足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计划制订和降低运动员身体损伤等具有较高的价值意义。足球作为通常对抗的一种球类集体运动活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和对抗性特点。一般情况下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可分为外部负荷和内部负荷两种。目前,对于足球运动员训练外部负荷进行量化,主要是通过对录像视频的分析和利用GPS定位技术对足球运动员的跑动距离以及跑动速度等进行跟踪实现分析。而足球运动员训练内部负荷可通过对运动员的心率、摄氧量、血乳酸等生物学指标进行监控,实现量化[2]。当前传统的评估方法由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借助造价昂贵的外部设备,并且评估操作过程相对繁琐,因此评估反馈的及时性和实用性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基于此,本文开展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评估模型设计研究。
1 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评估模型设计
1.1 构建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评估指标体系
综合当前足球运动员日常训练所需的训练计划,根据其周期大负荷训练特点,结合运动员训练专家给出的建议,对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评估模型中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将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划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3],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训练数量和密度、训练时长、训练内容和形式、运动员心率变化情况、运动员之间移动距离、训练方式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等;二级指标主要是针对一级指标中的各项内容细化得出,包括总练习时间、基础训练内容、纯练习时间、纯运动时间、训练密度、总跑动距离、慢跑与走比例、运动员尿蛋白、尿潜血、血清肌酸激酶含量等。除此之外,在对足球运动员的心率变化情况进行评估时,应当将心率比例进行明确的划分,分为180(含)次/min以上、160(含)~180(不含)次/min、140(含)~160(不含)次/min、140(不含)次/min以下等。根据上述构建的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评估指标体系内容,规定体系当中的定量指标可通过评估过程中各项数值记录的方式获取定量结果,不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规定体系当中的定性指标需要根据不同定性变量及评价指标对应关系进行取值,需要进行人为判断。
1.2 负荷评估指标权重值确定
在明确影响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评估结果的相关指标后,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通过对评估目标、评估准则以及决策之间的结构关系,充分反映足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产生的负荷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关系[4]。在本文提出的评估模型中共包含9个不同的标度,不同标度及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标度及对应关系表达Tab.1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scales an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通过对不同标度的划分结果,将其具体的特质要素进行两两比较,从而构建如(1)式所示的基本负荷评估要素比较矩阵,以足球运动员基础训练内容为例,其相应要素比较矩阵为
(1)
其中,K表示为足球运动员基础训练内容相应要素比较矩阵。再以足球运动员的心率变化要素为例,其相应的比较矩阵为
(2)
其中,P表示为足球运动员的心率变化要素比较矩阵。其他评估指标按照上述同样方式构建相应要素比较矩阵。在进行层次分析的过程中,评估中引入的影响因素指标均为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本身具备的定性和定量特征。因此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组和归类的方式,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影响的内在结构,并对其相关要素进行详细描述[5]。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应当保证评估的客观性,通过认真调查、层次分析的方式,真实反映当前足球运动员训练的负荷量。
1.3 模型指标评估结果量化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设计的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评估模型当中共包含定量和定性两种不同评估变量,因此在对其进行量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估变量进行分别量化[6]。
首先,针对定量变量的量化,应当根据其相应的评估指标,同时制定扣分规则的方式实现。错误扣分结果=10×评估指标权重系数×错误系数。在对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进行实际评估时,可默认错误系数为1.28,若在对训练负荷评估过程中,出现多次错误标识,则应当将错误内容以累计的方式进行扣分[7]。将每一项以及评估指标的总分数记为10,扣完为止。得出的训练负荷评估结果的最终分数,评估结果=10-错误标识扣分。
其次,针对定量变量,结合灰色评价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在评估过程中,计算上述不同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将各个矩阵当中的各行和各列相乘,得到的乘积即为定量结果。
最后,完成对定量和定量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后,还需要通过一致性检验对评估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假设一致性检验结果为Q,计算公式为
(3)
其中,γmax表示为评估过程中的最大特征值,n表示为评估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评估指标个数。根据公式(3)计算得出的一致性检验结果Q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m进行比较。若Q>m,则说明评估结果符合一致性要求;若Q 为验证本文提出的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以及是否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本文通过某体育院校作为实验背景,选择两个足球专业班级的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个班级利用本文提出的评估模型对其训练过程中的负荷进行评估,另一个班级利用传统评估模型对其训练过程中的负荷进行评估,对本文设计的评估模型进行验证。为实现对两种评估模型的可比较性,本文选择信度评价尺度作为两种模型的评价指标。实验前,首先规定Ⅰ等级为评估结果非常好的模型,其取值在(0.85,0.95];Ⅱ等级为评估结果相当好的模型,其取值在(0.75,0.85];Ⅲ等级为评估结果不算太好但可接受的模型,其取值在(0.65,0.75];Ⅳ等级为评估结果最好舍弃的模型,其取值在(0.60,0.65]。根据上述规定标准,对两种评估模型的评估结果进行检验。为方便检验,将两种评估模型得到的最终结果可靠性统计量进行记录,并绘制成表(如表2所示)。 表2 两种评估模型可靠性统计计量结果记录 由表2中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本文评估模型的总相关性和可靠性系数均明显高于传统评估模型,属于本文上述规定的Ⅰ等级评价分区,而传统评估模型仅属于本文上述规定的Ⅲ等级和Ⅳ等级评价分区。本文提出的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的评估结果可靠性更高,并且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有利于为足球运动员制定更加符合其训练所需的训练规划内容。 针对无法精准掌握当前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问题,对其评估模型进行设计研究。研究显示,本文新的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实现对训练负荷量的精准评价,充分反映足球运动员训练情况,为后续合理制定足球运动员训练内容提供更加精确的依据。2 对比实验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