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写生与当代工笔创作结合

2021-02-09侯施惠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意趣工笔绘画

【摘要】中国拥有着再现性绘画的传统,天地与自然之间,情与心合一,也是中国人对艺术理解的境界。也有着属于它自身的视觉语言,中国绘画对笔墨的意、趣、骨、迹、气、韵有着很深刻的追求,童书业先生在谈画中说到,中国画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无论在意境上,技术上都是独立的,在传统中国绘画中始终是从自然出发,并结合自身意境进行创作,在中国传统中,绘画不只是艺术家对生活现象或事件的直接描述,而是生命情感及個体感受的表达。古代艺术家在创作中总是会自觉的融入了自身对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感悟和哲学思想,古代艺术家在描绘笔下物象之余,常用其独特的用笔以及研究积累在创作中隐含了个人意趣。

【关键词】绘画;工笔;意趣

【中图分类号】J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1-179-03

【本文著录格式】侯施惠.论写生与当代工笔创作结合[J].中国民族博览,2021,11(21):179-180,204.

一、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中国画的基础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的哲学,它不超越于自然和人生范围之外,却又不受自然和人生的拘束,它希望在自然和人生中获得一种超自然的人生趣味,在中国画里面,一树一山,一花一叶,一人一物,都是自然中所得的事物,但它所表现的,却是一种超越尘寰的意味,它不远离人生与自然,却又不同于普通的人生和自然,不属于幻想,也不是真正的实际,这便是哲学化的艺术的展现,从自然之势的思想中,推演出某种艺术的感觉,用心去驾驭中国绘画的率意和天然。

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记唐代张璪语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即是大自然,心源便是指内心的感悟和自身对事物的感悟和感触,自然界的生命是质朴纯真和优美的,艺术就是艺术,艺术不等于自然,自然也不等于艺术。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艺术源于生活,创作者的灵感和创作大多数都源于内心,源于生活,源于自然,但自然的美往往不能自主的转化为艺术美,创作者便是自然美的转化者,艺术家的创作是主观心源于客观万物契合的产物,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也是不可或缺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在意象与实象之间,景观与主观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寻活路,把握意外之意见神采,论形有形,意在笔先而不被形色所疫,得以浪漫又尊法理,气格松脱,颇有趣味,写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感触,再通过自己理解去表达出来,从写生的角度去观察和表现事物,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日常生活更是艺术家能去捕捉到的细节和自身真实的艺术状态,空间与符号,现实与想象再结合艺术家心中的情感,研究用不同的方式,将笔墨技法融入自己的绘画语言进行创作,再用自己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给写生创作赋予灵魂。

二、中国画创作与构图

中国绘画在美学上有它的独特性,它与文学、哲学思想不可分割,它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中国构图学的体系,强调“变法”,有着“灵活性”的特点。在中国画论中的立意,为象,格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在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立意就是有了意(内容),它就会有了形象,也就会构成一种情景(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构图也像下棋一样,它是有一个战略计划的,根据计划有步骤去摆开阵势,每一个棋子都有其“位置”的确定,有它的原因和目的,互相呼应,互相牵制,包括攻和守的内容,每一个地位,都在矛盾之中,这就构成了一盘棋局,反之,这样的原理运用到构图之中,展示在画面上,在舞台中,便会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意”“象”“局”便组成了一个整体。

中国画在追求笔墨情趣中,也强调画面的构图,所谓构图,顾恺之称为“置陈布势”;张彦远则认为是“画之总要”;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到的“六法论”中可见一斑即“经营位置”,近代潘天寿先生也提出了主,辅,虚,实,对比,呼应,三角形的运用,平行线的问题,留白边角关系以及开合等构图的问题,“构图”是绘画的骨架,一幅好的作品,构图起着决定性作用,创作者在创作时,要掌握得住,从整体出发,合理安排位置。对其创作进行布意,处处有实,也处处有虚,局部与整体结合,画面内容有对比与呼应,具有“情势”之美,在对比中国画构图方式与空间处理,发现中国画在创作构图上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更注重画家的主观意念自由经营组合。

传统中国画讲究点线面的结合,中国绘画的精髓也在于线条,线性是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笔墨形式美的主体特质,是传统绘画艺术面貌的一种反映,用线表现画面,是中国画的长项。中国绘画始终保持着以线为主的特点,也与中国雕刻、建筑、工艺品等注重外形结构上的曲线美与流动感相联系。保持、发展和丰富线的表现力一直也是中国绘画的主要课题。中国画中的线不仅用来表现“形”而且还包含着所表现事物“质”的本身,即对神韵的追求。中国画的造像往往以线条的形式出现,色彩、肌理跟随其后。

三、笔墨绘画语言形式

笔墨当随时代的发展,中国画重水墨,先讲究用笔,墨法变化,设色在其之后,当代中国画,新的一批水墨画家在一定程度上将图像化用自身笔墨塑造其艺术形象,笔墨用其原有独特的柔软通透和氤氲模糊特点呈现出其视觉经验的笔墨特长。水墨画有着强烈的自然性,张璪在写实的基础上,向更高一层的境界迈进了一步,让水墨的造型能力服务于即兴抒情的目的,水墨形式有着自身的魅力,既有着笔法也有墨法,不仅能够造型,也能抒情即兴。

在20世纪初,中国的水墨画引入诸多名称,如“中国画”“新水墨”“现代水墨”“实验水墨”以及“抽象水墨”和“后水墨”等,这就是当前水墨的现代性,具有抽象笔墨、抽象结构、现代主义的诗性,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自己绘画的世界主义视野和语言自身的自制特性,墨色是绘画的基本语汇,破墨也是笔墨技法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代很多艺术家选择用破墨的技法进行创作,在干湿浓淡的墨底上用各种不同的墨笔去划开破解其无穷的墨色变化,在创作实践上用单纯的墨色表现创作的画面意境与品格,将墨色表现的恰如其分。实验水墨作为早期的水墨表现性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民间艺术,原生艺术以及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视觉效果,产生具有东方独特笔墨意味的当代水墨,比如 “在野派”的 一了,其野逸、灵性的画风无疑就是目前当下水墨实验、探索的新景观。既具有实验精神,又保持了传统笔墨精神。

四、自然与当代工笔形式语言的结合

当代工笔语言形式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寄情于大自然,引发人们的精神遐想,通过结合自身意识和情感给予创作内涵,当代工笔画创作,不仅具有着现代性的绘画语言 ,也是用当代的方式来表现当代人的所思所想,从写生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将写生的情感態度和工笔的精工细作为一体,当代年轻人创作多数以工笔绘画技法勾勒物象的轮廓外形或交界线,然后对其赋色对象的平淡深浅。将创作赋予灵魂,生长和变化的生命体,浓厚淡雅的渲染方式,饱含情感底蕴,成就了协议行的筋骨支撑,从艺术表现上来说,工笔画的发展也非常快。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线条的、有没骨的、有非常写实的、也有写实中带有意象的,甚至还有一些材料的。对工笔画艺术语言、语境研究的突破和发展,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许多青年艺术家,用符号、几何体、代表物,借用工笔画的方式进行深入创作,具有传统东方绘画的哲学意蕴,在空间达到了空灵状态,有富有虚薄而宁静和谐之美,有着令人神往和艰难的写意性境界。中国画的简单的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需要在审美范式、形式构成、墨彩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观念和实际上的创新与发展 ,追求中国画中墨与色彩的互补。

中国画主要的技法表现是没骨、皴法、工笔、写实。当代中国画大多数都突破了水墨材质,以水、墨、色、笔、绢和纸构成的平面性。传统的工笔都是单一的勾勒,当代工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传统绘画的渲染程式,用全新的塑造方式 展示全新的视觉样式,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将写生和工笔技法研究相结合进行创作,融入自身绘画语言,绘画的内在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绘画艺术是一种深沉的艺术,十分注重内在表达,只有具有内涵的绘画作品 ,中国画就十分注重画面的内外统一,关注作品精神意境的表达 远远超过视觉表达。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尝试结合多种绘画媒介和技法去丰富画面空间的艺术表达力和承载力,做到工而有笔,实而有意,工写结合,意在笔先,形成时代精神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表现语言,其绘画语言的独创性也需要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和格调。目前很多青年艺术家在创作中会选择肌理和墨色变化融入画面中,肌理主要是创作绘画中在物质材料载体上结合创作手法所表现出来的,创作者结合自身对物体特征的感受而去创造出来的产物。肌理表达追求美术形式美,也会去追求意象美,工笔画的绘画风格主要还是取决于绘画者的个性风貌和绘画语言的表达,肌理只是其中一个彰显绘画风格的要素之一,肌理呈现的艺术感染力在一方面无疑是为艺术家创作增添了色彩。“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当代青年艺术家运用积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用矾法等方式,用毛笔笔触以及墨点的水性扩散的点染作为笔法的语言表达追求创作的浪漫与意境。

在传统中国画中工笔与意笔是两种不同审美性格的线描形式,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工笔讲究严格的程式,追求装饰趣味,严中带活,单纯中求丰富,工笔讲究用笔的自由度,线的表现力,注重线的形式美。意笔则以意象形随性抒发,有着一套自身的程式和审美要求,意笔注重意与形合,将主观感情、修养、思想融入对客观物象的感觉之中,用笔自由,对比丰富,外象疏灵,注重总体的洗练、节奏、韵律与力度。当代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将工笔与意笔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不断积累自身绘画语言,丰富画面内涵。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与情感,艺术家所追求的意境便是情感,表现便是自然的体现,艺术家在进行创作中,若过分地追求形式,便容易失去情感;一味地追求风格,为了表面的变化而变化,往往会失去绘画的初心,便容易不自然。自然和情感的结合即绘画创作主体传递出的对客观物象取舍,以及对客观自然地观照,也是当代工笔绘画创作中应提倡的风气。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秦仲文,黄苗子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2]方闻.中国艺术史九讲:谈晟广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8.

[3]高岭.21世纪以来青年水墨艺术现象与问题谈[J].美术,2021(4):22-25.

[4]潘天寿.关于构图问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5]姜今.画境.中国画构图研究.童曼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1982.

[6]吴山明.宿墨画——中国画笔墨的传承与拓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侯施惠(1997-),女,湖南郴州,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为当代工笔形式语言研究。

猜你喜欢

意趣工笔绘画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延续风雅
回 味
李文慧作品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书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