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棉时代,为何被骂上热搜

2021-02-09程晨

环球人物 2021年2期
关键词:性犯罪女司机受害者

程晨

半夜,独自走在人烟稀少的街道上,发现身后两米处有个可疑的黑影尾随自己,你会怎么做?握紧手机迅速报警,还是向路过的人或车求助?稍有生活常识的人,第一反应都不是停下脚步站在路边翻自己的包。

但近日,在全棉时代名为《防身术》的广告中,一名独自夜行的女性发现自己被尾随,居然停下脚步从包里掏出卸妆湿巾。等跟踪者的手搭上女性的肩膀,她一回头,变成了一张近乎男性的脸。广告的最后是呕吐声和黑屏上的一个“呕”字。

这则广告让全棉时代被网友骂上微博热搜。无需细审即可知,“卸妆梗”成立的前提是,广告设计的犯罪场景是一个性犯罪场景,尾随者是想要对被尾随的女性实施性犯罪。而从广告最后的呕吐声可以得知,广告想传递给受众的信息是,犯罪由于女性的卸妆中止了。一方面拿人身安全开玩笑,另一方面含有女性因为好看才遭遇性犯罪的暗示,传播受害者有罪论,让人既感轻佻,更觉愤怒。

性犯罪的本质是犯罪,而不是性。正如小儿持金过闹市,小儿无罪,金也无罪,有罪的是抢金子的人。如果把遭遇性犯罪归结于受害者的穿着打扮,那简直不是法律或者犯罪学问题,而是人的基本权利问题,甚至是对不幸受害者的又一次加害。

这种常识还需一再重申,让人无奈。这种认识背后的性别偏见,更是始终挥之不去。摒弃性别偏见,不仅是因为所谓“政治正确”,也不仅是因为社会文明要求,更是因为这是对所有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权利的保护。人生之路上,“女孩子文静点”“男子汉不能哭”的要求,屡屡听闻;社会生活中,“女神和女汉子”的對比、“娘炮小鲜肉”的评价、“女司机”的强调,也不少见。这些旷日持久的偏见既是成见,往往也会变成陈规,让人误以为某种性别必须是某种样子,据此规训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把人限制在一个“性别之框”里,窄化了更多可能性。而实际上,感情丰富、乐于表达、注重保养并不会减损男性的魅力,头脑冷静、热爱运动、精力充沛也可以是女性光芒的一部分。

同样是广告,前不久,某内衣品牌请一位肥胖的跨性别非裔美国人出镜,也引来各国网友的广泛讨论,不少人为其多元、开放的审美和性别意识点赞,当然也少不了认为这是一味追求“政治正确”的讥讽。这样广泛的讨论本身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要破除性别成见、打破性别桎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棉时代的广告以及随后的两次道歉备受质疑,更让人看到,广告这样有着公共属性、具有强大塑造力的文化产品,需要有“性别文明” 的理念,更好地参与并推动社会文明水位的提升。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性别成见保持警醒。一位女艺人在综艺节目上的行为引发争议后,到社交媒体上解释:“……男人的脑子是储物间,无数个收纳箱整整齐齐、分门别类,女人的脑子是杂物间,塞满了东西……”不少女性网友立即开怼:“别代表别的女人。”一些媒体也开始避免“女司机”“女大学生”等涉性别的表达。这样的努力或许看起来微小,或许有时候让一些人感到“喧哗”,但保持警醒,是消解性别刻板成见与陈规、建立新的更为平等的性别秩序的第一步,令人乐见。

猜你喜欢

性犯罪女司机受害者
新加坡上调性犯罪刑期
韩国九成性犯罪者住学校附近?
教师性犯罪可实行一票否决制
温馨提醒
女司机到底靠不靠谱?
就剩一百元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