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魂断鬼域,归何处?

2021-02-08卢俊卢敏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期

卢俊 卢敏

摘 要: 博茨瓦纳女性作家Mpho Preston的短篇小说 《锅碗瓢盆》以离奇荒诞的故事情节、蒙太奇式的拼接手法、难以揣测的人物关系,打造了一个神奇魔幻的异度空间。作者通过别具一格的象征手法,层层拨开隐藏在魔幻世界下的社会现实。魔幻与现实的完美融合,缔造了这部耐人寻味的魔幻现实主义新星之作。这部小说的复杂之处在于: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亦真亦幻的场景描写,这同时也激发了读者一探究竟的解密欲望。本文将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来解读这篇小说,并进一步地尝试探索小说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魔幻现实 病态经济 非洲妇女困境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源于德国艺术批评家弗兰兹·罗的《后表现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魔幻不同于神秘,换言之,神奇的事物既非外来之物,亦非客观存在,它隐藏,搏动于事物背后。不同于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展现的梦幻的虚拟世界不是捏造的,所有荒诞离奇、超自然的想象都可溯源到真实可见的现实生活。小说中女厨师被罐子砸中后来到了一个有着鬼怪出没的异度空间或者可称之为平行世界。一个极目望去,视野茫茫的蛮荒之地,这里到处弥漫着烟雾。在这个平行世界里,女厨师已经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力,她已经无法感知自己在这个平行世界里游荡了一个小时还是一整天。在这个地方,她见到了一个无法将其归类的鬼怪之物。这个怪物皮肤薄似羊皮纸,身上布满划痕,整个身体向后凹陷,巨大的液体眼睛镶嵌在圆圆的脑袋上。在面对这样一个怪物时,女厨师并没有过于慌恐,她只是好奇。年幼时她从老人家那听过了有关灌木丛的鬼怪传说。在古埃塞俄比亚各个族群中,库希特人a崇拜各式各样的自然物,如树木山川。他们相信所有这些东西内部都隐藏着善神或恶鬼,利比亚-柏柏尔人b常常认为超自然的力量往往在四周原野中表现出来。女厨师一直在记忆中搜索这怪物是属于儿时故事中的哪一种。

在这个被鬼怪掌控的罐子里,她看到了自己躺在地上无人问津的尸体,惊恐才充斥她的心头,她尝试着向罐子里所看到的人求救,但是一阵呼救无果后,她睡去了;在梦中,她看到了自己光鲜亮丽地站在宴会之中,受到了来宾的欢呼喝彩……即使,魂穿鬼域,女厨师依然能梦到自己已然成为了优秀的厨师。而这样的梦在她生前每每伴她酣梦。怪物、宴会、罐子、烟雾,以及荒漠般的异度空间,这些物象出现在女厨师的灵魂之旅并不奇怪。儿时的怪物传说,杂志上的宴会照片,厨房里的瓶瓶罐罐,以及饭店周边的旷野。作者从女厨师日常接触的事物着手,将其在平行世界里妖魔化,通过梦中梦的叠加手法,将女厨师内心的潜意识激发出来,然后再大梦初醒般地结束了女厨师的魔幻之旅。作者对她笔下创造的人物既仁慈又有几分残忍:仁慈之处在于,她给予了女厨师“做梦”的权力,但是,梦醒方如初,等待她的依然是残酷的现实。

一、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刻画的特点

《锅碗瓢盆》中出现的所有人物,作者都仅仅给予了职业身份;老板,厨师,领班,清洁女工,司机,童工以及前来狩猎的游客,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拥有姓名。人物关系较为单一,且没有太多关联。

小男孩独自潜入灌木丛中的花园,总是在大树下的小车里偷懒乘凉,他唯一的朋友,也是通过抽捡来的烟把儿幻想出来的。清洁女工们,总是忙不迭儿聊些家长里短。厨师长,一个退伍军人,对后厨进行军事化的管理,致力于提供五星级酒店般的服务,但是他却总是酒不离身,唯一的倾诉对象就是闷声不语的老司机;女厨师,一路努力爬升,努力工作之余,还要与其他四个男厨师不停周旋,除此之外,还要打理后厨菜园。作者并没有让这些人物发生过多的交集,反而每个人物都像是独立出来的个体。这种人物的创作手法为小说中进一步突显人物的异化,做出了重要铺垫。

小说的地点是饭店后厨,主要人物是厨师,但是文中却没有任何与烹饪有关的描述。厨师本应该对厨房里的任何厨具了如指掌,但是却被一个罐子玩弄于股掌之中,继而引发了后厨的失控,导致了女厨师的死亡。在被旅游业强势入侵的背景下,这个饭店已经失去了提供美味佳肴的初衷,致力于让游客们感受游猎的快感,不论是老板还是员工,所有的人都形成了一种默契,角色扮演成游客们猎枪下的猎物。

(二)象征艺术

1.烟雾——虚幻。象征手法,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使用最多最得心应手的表现手法。贯穿整篇小说。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灌木丛中的花园,他最乐此不疲的事就是趁着干活的间隙,偷懒去捡地上的烟把儿,他享受地抽起剩下的烟把儿,烟雾萦绕在他眼前,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幻境,在幻境里一个想象中的朋友会给他讲故事,逗得他开心不已。

小男孩在一个本该享受父母疼爱、在教室读书、度过无忧无虑童年的这样一个年纪,而他却迫于生计,在炎炎烈日下工作,过早地接触了成年人的世界,他学会了像大人一样抽烟,享受精神上的快感,只有烟能麻痹神经,让他暂时忘记生活中的苦难。他在现实生活中是孤独的,而烟能带给他朋友,在那里,有欢声笑语。烟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即使是捡别人扔在地上的烟把儿,也能让小男孩聊以慰藉心满意足。但是,烟,终会燃尽;梦,终会醒来。醒来后,依然要面对生活的重担。

2.罐子——生死轮回。 罐子是整个小说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物象。罐子是引发后厨混乱的始作俑者,是直接导致女厨师死亡悲剧的罪魁祸首。当女厨师的灵魂来到异度空间后,她再次见到了罐子。罐子在这里代表着轮回。罐子导致了女厨师的直接死亡,肉体虽然死亡了,但是灵魂还在继续着她的使命。女厨师的灵魂来到了这个平行世界,是罐子带她看清了世间百态:厨房里的同事像拖着牲口一样拖着她的两条腿将其拖到了休息室;当她的尸体孤零零地躺在地上的时候,大厅里的客人们继续着他们的狂欢,任凭她怎么呼救也不做任何反应。女厨师静置的尸体与大厅里摇摆身体的客人们,一静一动、一孤一众、孤独与喧闹:形成了两个对立面。作者在这里喻示了女厨师与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

锅碗瓢盆本是厨房的东西,小说中着重描写了厨房里的锅、罐子、烤箱等炊具。细细琢磨起来,作者的意图耐人寻味。在“男牧女耕”这种生活方式主导下的博茨瓦纳,依然是传统的父权社会,女人们包揽了烧火做饭、打扫卫生的所有家务事。作为厨房的常驻嘉宾,女人与锅碗瓢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平行世界中,怪物所掌控的这唯一的一棵树上挂得都是锅碗瓢盆,而如今这里又将挂上一个装着满是不甘与痛苦灵魂的罐子,这个罐子会鹤唳着最为悲凄的哀嚎声。一个因不能继续优秀厨师梦想的灵魂将被永远地锁在这个罐子里,成为这个怪物的收藏品中最为特别的一个。在这个荒芜的空间里,风中丁东作响的尽是这形色各异的罐子,这些罐子里禁锢了和女厨师一样的灵魂。罐子里闪爍着她们悲戚的血泪史。即使是与命运挣扎反抗过,但是她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逃不开命运的枷锁和时代的禁锢。但,这真的是女性作家Mpho Preston为女厨师所设定的结局吗?

罐子是女性子宫的象征。传说在神的指引下,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妻用泥土和唾液捏造出了小人,然后将其放在罐子里,待九个月后,婴儿在里面发育成形。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并没有详细交代女厨师的灵魂去处,通过这种留白的手法,让结局充满了多元化。在这里,笔者更愿意相信,作者是 “仁慈的”,她通过罐子给了女厨师重生的机会。只是,女性想要突破苛刻的社会环境,完完全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前路漫漫,还任重道远。

3.厨师长——传统与现代冲突下的群体。小说中厨师长的人物形象是最为饱满的。他总是手不离酒,脸上经常挂着两抹红晕。他经常去的地方是后厨的花园,在那里对他唯一的听众讲述他当兵时的辉煌。小说一开始便交代了,厨师长最初是想精心打理后厨的,想将其打造成五星级的酒店,他对后厨的几个员工很是专制苛刻,对其实施军事化的管理。但是在这个日益被异化的客栈里,用美食服务顾客的宗旨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全员服务游客的猎人梦。在这个郁郁不得志的地方,他开始靠着旧梦度日,回忆自己当兵时的丰功伟绩。 他靠着烈酒麻痹自己的思想,在面对强势来袭的游猎活动所带给他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改变时,他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所以他选择了逃避。之前大量收购的烹饪杂志被他丢弃在墙角,任其布满灰尘。作者塑造的这位人物形象饱满的主厨背后是在传统与现代冲突下,生活在夹缝中的一部分人的缩影。旅游业的全面覆盖,带给他们的是方方面面的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被推翻,新的生活方式还无法融入。他们处在时代的交汇点。

4.女厨师——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 作者在描述女厨师这一人物的时候,有意将其塑造成与环境格格不入且有着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在一个挤满了男人的厨房里,女厨师的女性身份显得格外突兀,她与一同工作的四个男同事斗智斗勇,同时还兼顾打理厨房菜园的工作。但是一心想要成为优秀厨师的梦想并没有让她知难而退。她“顺走”被厨师长丢弃的烹饪杂志,在睡前细细琢磨上面精美的宴会照片和文字。小说中对女厨师成长经历的描述符合文学作品中独立女性的人物塑造。她一路走来并不轻松,中学辍学后便做起了清洁工,之后又被提拔去洗碗,成为现在后厨里年轻的女厨。在博茨瓦纳这样一个传统的父权社会,女性是与家里的农活捆绑在一起的,而作为一位极其普通家庭出生的女厨师,按照当时社会的约束,她似乎不应该出现在这个被男人占据的后厨里,但是她顶着世俗的偏见,一路攀爬,追逐自己的梦想。文中除了女厨师这样一个有着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之外,还有一群“聒噪”的女清洁工形象。女清洁工的出场虽然突兀且短暂,但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描写角度却让读者印象深刻。有女清洁工的地方就有声音,她们无时无刻不再聊天,不论是忙着还是闲着,她们的话题总是围绕着家长里短、丈夫孩子。清洁女工所代表的是极为普通的传统妇女形象,她们做着底层的工作,生活的重心始终围绕着丈夫孩子。清洁女工的传统妇女形象与女厨师的独立自主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有着独立意识的女性该如何冲破社会主流逆流而上?

(三)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无论是从小说的叙事结构,还是人物关系上,《锅碗瓢盆》这篇小说中的“孤”与“独”二字的表现淋漓尽致。在文学作品中,时空的蒙太奇通常表现为两种典型形式:时间的空间化和空间的时间化。前者指的是不同的空间在同一时间进行叙事,后者指在同一空间沿着时间线来进行叙事。《锅碗瓢盆》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对蒙太奇艺术手法的运用。作者借用了电影的叙事技巧,对画面进行剪辑,勾画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电影镜头;镶嵌在幽幽山谷中的一座游猎客栈,清洁女工一边工作一边喋喋不休,小男孩在花园墙外捡烟而后陷入幻觉;客人们在大厅里慷慨激昂地讲述自己的冒险故事;一个罐子引发了后厨的惊恐万状,现象迭生;笼罩在迷雾中的树枝上挂满了随风丁东作响的锅碗瓢盆;在魔幻罐子里任意切换的不同时空场景;这样的结构设计,让读者在亦真亦幻之间判断是非。

二、写实的社会现象

(一)病态的经济文化

当前,不少非洲国家通过多种方式,调整国家单一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多元化步伐。利用本国固有的丰富资源优势,促进了經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南部非洲的旅游业正以高速发展的势头吸引着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南非的自然保护区是极具特色的,这得益于生物的多样性,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早在20世纪30年代,政府在“乔贝”这个地区成立了一个狩猎区,想以此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旅游业已成为其优势的主导产业,为博茨瓦纳的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博茨瓦纳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后是过度依赖自然资源,扩大对外贸易,以此来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除此之外,一些当地的居民,紧随旅游业发展,迎合西方的生活方式,日渐抛弃固有的生活方式,正如小说中,一个坐落于峰峦之间的传统饭店,在旅游业的驱使下,日渐发展成完全西化的游猎客栈,最终在文化侵袭的撞击下,淹没在山谷之间。这种经济发展的背后带来的不仅是对生态的破坏,而且给当地的传统带来的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被旅游业支配的博茨瓦纳部分地区,外国人占据着主导力量。小说中,四处捡烟头的小男孩为了偷懒,躲在小推车里睡午觉;叽叽喳喳总是闲聊个不停的清洁女工;退休后做着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厨师行当的主厨;一本正经兢兢业业的领班;以及和移民局躲猫猫的四个男厨师。这些人都遵从于前来狩猎的游客,在这家游猎客栈里,游客俨然已经成为主导者,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小说中,在描述主厨面对其他厨师的时候,是以统治者的专制形象居高临下的。但是在更强的势力面前,他成弱势的一方。当游客们手持猎枪两次对着主厨的时候,他只是放下了象征他威严的屠夫刀,双手举过头顶做出一副求饶状,宛如仓皇的小鼠。这些前来狩猎的游客把活生生的人当作他们狩猎的动物一般对待,躺在地板上的女厨师,鲜血直流,而她的同事们却像拖着牲畜一般拖着她的两条腿将其拖走。弗洛姆认为身份确认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内在、无意识的需求。个人努力设法确认身份以获得心里安全感,也努力设法维护、保护和巩固身份以加强这种心理安全感,后者对于个性稳定与心灵健康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厨师长,退伍的老兵,他虽然也想在旅游业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正如他最初立志想要将这家饭店的后厨打造成五星级酒店一般,但是,他却没能跟上这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还没准备好从过去走出来,迎接新的挑战。经营后厨这份工作,他也是得过且过。在后厨工作的四位男厨师,整日与移民办斗智斗勇,非法移民的身份让他们躲到了这家饭店。在新旧交替之中,他们的特殊性,更是促成了他们游离的 “边缘人”身份。一路走来,努力拼搏的女厨师,格格不入的身份让她在工作中受尽磨难。这些人物都面临着巨大的身份困境和认同危机。这让他们的人格在无形之中发生了异化。

(二)旅游业带给当地生活的改变

传统的博茨瓦纳人以种植农作物、饲养牲畜、狩猎为生,政府也大力扶持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大力推进,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当地的居民将自家的茅草屋租赁给旅游公司,供其吸引游客前来狩猎,最初是以每户为单位,后来社区也开始大力支持和发展游猎露营地的建设,现如今,游猎旅社已经成了当地人的主要的生计。小说中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现象,传统的餐馆也已经加入了狩猎营的大军,来到这个餐馆的都是一些前来参与狩猎活动的游客,餐馆的宗旨是为了给顾客带来享受美食的体验,但是小说中的餐馆已经在旅游业强势发展的侵袭下,变成了狩猎营地。客栈的前台,男厨师,以及清洁女工,这些人都没有完全做到恪尽职守。吧台的员工沉迷于吸食毒品,男厨师们整日忙于和移民局周旋,厨师长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雄心壮志,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清洁工们在工作中接连不断地的闲聊,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在本应该上学的年纪,却在为工作中的偷懒而绞尽脑汁。作者描述了客栈里每个员工颠三倒四的工作状态,从而表明,在旅游业的影响下,在传统和现代的撞击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已经紊乱,继而引发了心灵的创伤。

(三)非洲社会的妇女地位

针对非洲妇女的完全解放问题,至今还有很多瓶颈难点。虽然非洲国家已经在维护非洲妇女权利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根源还亟待深挖。在这个父权统治的国家,妇女面临着生育健康、受教育平等,以及经济独立等社会问题。非洲妇女普遍都是在年幼时期结婚生子,且生子次数很高,这样不仅对她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还阻碍了她们受教育的权利。同时,非洲的妇女儿童长期受到艾滋病的威胁,但是当地政府用到治疗艾滋病上的经费却杯水车薪。如果说,疾病来临,势不可挡,那么强加给女性的一些礼教戒律呢?“割礼”“熨胸”这些触目惊心的传统陋习,无一不是对非洲女性尊严和身心的重重残害。根据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权力和话语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话语是获得权力和使用权力的关键工具。语言和知识可以用来产生权力继而巩固权力。在女厨师的梦中,她光鲜亮丽,赢得众人掌声,这说明在女厨师的潜意识里,她是渴望成功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她一直是低头不语,闷声干活;最后,甚至连她的死亡都没有引起任何风浪。作者以直截了当的方式揭露了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这背后反映的是普遍的女性受教育不公,妇女的权力自由以及黑人妇女的双重歧视的社会问题。

三、结语

小说通过描述女厨师这样一位有着独立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底层的非洲女性的生活现状。诚然,小说中的女厨师是孤立无援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广大的非洲女性又何尝不是孤独的呢?孤独,作为一种精神困境、一种呈现形式,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但是,结合一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在来呈现这个民族的孤独,这恐怕不再是常事。非洲女性长期生活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体制下,她们是处于一种“失声”的状态,而男性掌握着话语权。过度生育、女性割礼、教育不平等的诸多现象已经让非洲女性形成了集体无意识。诚然,Mpho Preston是 “仁慈”的,她并没有在《锅碗瓢盆》中把这些伤痛强加到她笔下的女主人公身上,但是,在这个满是男人的后厨里,女厨师一直是处于噤声、默默工作的状态,即使在她意识到自己已经死去,想要拼命发声求救时,她竟什么声音也发不出。但不可否认的是,Mpho Preston笔下的女性形象已经开始觉醒了,女厨师,一路走来虽然坎坷,但是一直在不停地自我绽放,从初中辍学,到洗碗工,再到如今,挤进满是男人的后厨。她并没有在传统妇女的生活方式上循规蹈矩,而是再为自己的厨师梦想一直奋斗着。只是Mpho Preston的行文是过于保守的,她并没有给女厨师实现梦想的机会,对抗数千年的传统,又谈何容易?

a 摘自《非洲通识(第2卷)》,《信奉基督教的阿克苏姆》,李活译;此处的库希特人单只贝札人和埃奎人。

b 在尼罗河流域统一之前,利比亚人就已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北部定居了,利比亚-柏柏尔人为沿海一代的毛利人和努米底亚人,高原上的盖图勒人。这些是腓尼基人海上航行开始时小非洲的民族。

参考文献:

[1] 陈众议.魔幻現实主义[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2] 胡艳芳,李莉.《百年孤独》与《百年不孤》的比较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20,35(3).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编写《非洲通史》国际科学委员会.非洲通史(第2卷)非洲文明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4] 修靖.《百年孤独》与《宠儿》魔幻现实主义比较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11(3).

[5] 卢敏.博茨瓦纳文化与贝西·黑德的女性观[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7(1).

[6] 张俭松,于东.非洲神话、谚语中妇女角色考析[J].中州学刊,2011(3).

[7] 王云松. 非洲经济提速要诀[N]. 人民日报,2012-12-17(22).

[8] Poonyth, D. & Konandreas, P. (2004). The impact of the WTO agricultural negotiating modalities on 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countries. 43(3).

[9]吴冰. 中博国家公园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0] 郭群.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与异化——论查建英的《到美国去!到美国去!》[J].东北大学学报,2007(2).

[11] Joseph E. Mbaiwa. Changes on traditional livelihood activities and lifestyles caused b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J].Tourism Management,2011,32(5).

[12] 王战,李宇婧.非洲妇女赋权瓶颈[J].中国投资(中英文),2019(Z2).

[13] 福柯.福柯说权力与话语[M].陈怡含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项目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19ZDA29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 卢俊,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卢敏,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