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际研学联盟 促进区域办学提质
2021-02-08朱志军
朱志军
[摘 要]学校办学的转型提质,既要着眼于校内,深入挖潜,又要放眼于校外,广泛取经。特别是面对办好优质均衡教育的新要求,学校必须积极提高教育教学的开放度,推进区域校际间的資源共享、合作共建,从而补短板、强优势,缩小校际、学科和群体间差距,以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关键词]优质均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美好愿景,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联合了区域内的五所学校组建了“区域研学联盟”。区域研学联盟以深化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为落脚点,推动区域内学校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优势互补、齐头并进,从而形成区域优质学校集群,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一、组建区域研学联盟的应然追求
区域研学联盟中没有“井底之蛙”。就一个学校而言,是集体也是个体。从学校层面来看,由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相对封闭,使其往往从自我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容易产生“坐井观天”的后果。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学校有时需要从另一个或者多个角度来观照自己、审视自己。而研学联盟可以实现联盟成员校的自我审视和相互审视,推动彼此走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小我”之态,步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超我”之境。
区域研学联盟中有着“他山之石”。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呈现出一种“高原现象”,面临发展瓶颈问题。如何破解?如何从一个平台跃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研学联盟或许可以给出答案。联盟成员校之间的交流、共享和主动求解,往往会让处于困惑中的学校“柳暗花明”。
区域研学联盟中有着“源头活水”。学校的发展要有思想,有思想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为避免走入“山穷水尽”的尴尬之地,学校自身除了要进行积极思考之外,还需要积极向外寻求“源头活水”。而研学联盟成员校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会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能够帮助联盟各成员校打开思路,激活思想,注入“源头活水”。
二、推进区域研学联盟建设的关键要素
推进区域研学联盟建设,要围绕“学习、研讨、交流、共赢”这一宗旨,积极营造一种宽松而不失严谨、密切而不受制的氛围。作为一种切合学校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教研平台,研学联盟中各成员校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友好的、互助的,彼此轮流主持,都来做平等中的首席。但要真正在这种草根教研活动中有所收获、达成实效,还需具备以下关键要素。
1.用心。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研学联盟要保持自己的本色,用心做好教育事业,既不做表面文章去应景,也不因好大喜功而动摇。研学联盟的动力应该来自于大家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与执著追求。如此,研学联盟的生命活力才能得到充分彰显。
2.求真。研学联盟直面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但正如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联盟也不能为解决学校面临的所有问题打包票。研学联盟的求真是指要忠实于学校发展的原貌,哪怕是暴露一些值得研讨的教学问题,也要真实地再现学校课堂。
3.务实。研学联盟有着平民化、草根性的基本特点,这就决定了研学的课题是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真实问题。联盟成员校需要自主地思考这些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答或基本说清楚其中一些问题。即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在求真务实中落实研学。
4.反思。研学联盟既要积极展开学习和研究,也要认真地反思。比如,反思学习了什么,解决了什么,研讨中还缺失了什么。通过不断地反思,对预设的计划、既定的课题进行及时弥补与矫正,以使研学联盟的方向更明确、措施更精准。
三、探索区域研学联盟的活动路径
区域研学联盟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本真教研活动,形成了“课例展示—观摩资料—主题沙龙—专家讲座—研修反思”的五段互动式研学。
1.课例展示。研学联盟统筹安排,针对各学校薄弱学科以及优势学科,采取同课异构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和展示。同时,研学中重视点评互动环节,通过执教者的自我剖析、听课者的评价以及互动辩课,进一步厘清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展评,一方面展示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和风采,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学习平台。
2.观摩资料。观摩资料包括教师的备、批、研资料以及学校教学管理档案等。这些内容虽然是静态的,但都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学校、教师的工作过程和管理特色。各成员校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资料,学先进,取“真经”。
3.主题沙龙。沙龙议题简要,可以围绕当前教育的热点、管理中的难点、发展中的困惑等进行设计。沙龙主题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系列化的。沙龙不囿于程式,大家各抒己见,智慧碰撞,从而更多地实现了思想的交换、思路的拓展、境界的提升。
4.专家讲座。研学联盟邀请教研员、优秀校长、名教师等为一线教师“传经送宝”。专家们举办讲座,介绍有关教育教育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研究,帮助教师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制高点上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指导教育教学科学发展。
5.研修反思。一是组织者(主持者)的反思,主要反思活动的成败得失,以及下一轮或者今后活动方向。二是参与者(教者)的反思,主要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优劣,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参训者(听课者)的反思,主要反思有何学习启发、借鉴收获等。
四、聚焦区域研学联盟的活动成效
基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初心,区域研学联盟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本土化的教研活动。实践表明,研学联盟可以有效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在研学联盟活动框架下,教师主动发展,学校活力大增,成员校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活动效应。
1.建章立制,规范运行。组建区域研学联盟,目的是真正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了解决研学活动流于形式、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解决联盟成员校之间的发展矛盾和利益冲突,研学联盟实施制度化管理,保障联盟的规范运行和联盟活动的常态开展。一是成立联盟组织机构,明确人员分工,组建联盟工作沟通协调网络;二是超前谋划,系统制定联盟发展规划、学期活动方案和实施要求,以保证联盟工作顺利开展,扎实推进。
2.突出重点,学用结合。研学联盟始终围绕“有效教学和有效提升”这一主题,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为原则,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着力解决课堂一线的实际问题。不管是“一课多磨”还是“同课异构”,不论是主题沙龙还是专题讲座,以及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联盟研学都注重增加互动环节,力图实现所有参与者的智慧碰撞、思维砥砺、观念融合,从而把实践经验和先进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行为,既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也激发并增强了教师的发展活力。
3.分享资源,融合发展。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的迫切需要,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仅凭一所学校的力量难免“力不从心”。对此,研学联盟积极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比如,建立了网络研修、远程共享的平台,通过QQ群、微信群以及集体备课系统,提高教育教学信息交流的迅捷性,促进校际发展、教师发展的均衡化,同时也减少活动经费的投入。此外,针对学校发展的具体困境,打破校际壁垒,构建区域参与、整体联动的互动格局,通过创设条件、“报团取暖”和精准帮扶,促进区域学校协同发展、共享发展、融合发展。
五、追求区域研学联盟的文化再造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研学联盟要为广大教师搭建体验成功、分享成长经验的良好平台。要坚持平民化、制度化、常态化、自觉化的管理,努力实现从规范走向文化自觉,从人为设定走向文化感召。并且要进一步思考自身的文化再造,继续加强智慧管理和价值引领,努力做到目标全面化、内容综合化、模式多样化、方法规范化、手段现代化和保障人性化。
1.读书漂流。为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和参与继续教育的自觉性,研学联盟可以在教师个人学习研修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校与校、师与师的读书对接和结对共建。通过读书接力、书香漂流,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涵养教师的师德情怀。
2.素养比拼。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研学联盟应当借东风,变“要我研”为“我要研”,積极开展教师综合素养挑战活动。在“大合作,大进步”的前提下,开展校际对抗赛、邀请赛、挑战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真正发挥联盟研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智慧共建。研学联盟要帮助学校突破自身限制,倡导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一要广泛分享优势课程资源,打造“区域共享课程”;二要充分发挥区域名师作用,通过“走校”“走教”等形式,帮助联盟成员学校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定区域内的学校在办学环境、发展情况、目标定位上有诸多“共同语言”,因此,区域内的学校可以构建校际研学联盟,以改变学校个体“孤掌难鸣”、运行乏力的现状,统筹区域资源,共建共享,互利互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当然,区域研学联盟也要积极克服自身的局限性,特别是要警惕校际间低水平的重复,更要警惕不良风气的侵袭。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