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瓜果 香醉金秋
2021-02-07黄巧梅
黄巧梅

肖生玉器,又称像生或者仿生玉器,是指模仿花果类或动物形象的玉器,是古代玉器的主要门类,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商周时期尤其盛行。但早期肖生玉器主要是表现各种动物形象,唐代开始广泛采用植物花果图案来装饰玉制器物,主要为平面雕刻,宋代以后,随着花鸟画的发展,模仿植物形象的圆雕玉器种类逐渐增多,至清中期发展到顶峰,各色植物都有表现,其中以花卉或果实类题材最为常见,尤其是果实类肖生玉器,常作圆雕处理,一般是对自然界植物的如实写照,或稍加变形、夸张,主要表现植物的饱满丰硕,十分写实具象,或在枝梗之间巧妙镂空以穿绳佩戴,或作为书房纸镇陈设,又可上手赏玩,充满浓厚的自然气息,又常被赋以吉祥的寓意,深受文人雅士和达官贵人喜爱。本期特呈现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五件瓜果肖生玉器,与大家共迎金秋。
清代白玉癞瓜
清代白玉癞瓜,长7.7厘米,宽4.4厘米,高3.8厘米。采用透雕和浮雕技法,雕琢两个相连的癞瓜,果型饱满结实,癞瓜表面大小不均的颗粒、自然缠绕的瓜藤等均细致刻画,表面略有沁色似果实初熟之状,蒂处透雕枝蔓,逼真自然,惟妙惟肖。癞瓜又称癞葡萄,与苦瓜同科而不同种,其籽多而饱满,故被认为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清代常作为吉祥纹饰使用。

清代白玉石榴
清代白玉石榴,长8.5厘米,宽5.1厘米,高7厘米。保留和田籽玉的卵石形状,充分运用浮雕、圓雕及线刻技法,雕琢一大一小两个石榴,果实硕大浑圆,大石榴局部已破开,露出石榴籽,顶部、底部及侧面雕刻出枝叶和果蒂,脉纹清晰,翻转有致,果蒂处浮雕一只鸣蝉。整器寓意“多子多福、一鸣惊人”。

清代白玉蘑菇佩
清代白玉蘑菇佩,长7.8厘米,宽4.8厘米,高1.5厘米。以温润无暇的白玉圆雕三个蘑菇,两正一反呈叠压之态,蘑菇表面的凹坑、内侧的褶皱均一一表现,十分逼真;侧面浮雕一蜻蜓,蜻蜓的圆眼、翅脉、腹节刻画得一丝不苟,前肢呈交握状,将蜻蜓生动活泼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与蘑菇形成一动一静地鲜明对比,意趣盎然。蘑菇,又称菌子,因谐音有“君子”之意;蜻蜓则寓意清正廉洁、青云直上,此件白玉蘑菇饰的题材有“清廉君子、平步青云”的含义。

清代白玉菱角佩
清代白玉菱角佩,长5.6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以白玉制作,质地致密温润,器型小巧,盈手可握。圆雕两枚菱角相贴,以阴线及浮雕表现菱角表面之天然起伏,两头尖角向内卷起,顶部镂雕数丛叶茎,恰成穿孔可供系佩,底部阴刻金钱纹。整体厚实饱满,雕琢细腻,写实逼真,仿佛刚从池塘中采摘回来,新鲜水润。菱角取其谐音有“伶俐”之含义,又因其形状如元宝,故又寓意“财源滚滚”。

清代青玉扁豆佩
清代青玉扁豆佩,长5.2厘米,宽2.7厘米,高0.6厘米。采用浮雕、镂雕及阴刻技法,将温润细腻的青玉雕成肥硕的扁豆,由蒂、荚、叶组成,叶子柔顺地附于扁豆之上,弯弯的豆荚令人联想到里面成熟而饱满的豆实。整体风格自然朴实,线条活泼流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扁豆是常见的祥瑞之物,因豆子粒多而蔓生而衍生出“多子多福、连绵兴旺”的吉祥寓意。
中国古代玉工将蕴含美好寓意的各类植物、果实造型巧妙地运用到玉器的雕刻中,带有浓郁的田园意趣,使自然之美和玉石之瑰丽以及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深度融合,体现了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