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思考

2021-02-07王昆

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优势

王昆

[摘 要]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伟大的政治创造,在实现利益代表、促进政党和谐、推动科学决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加强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有利于有效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有利于化解我国社会矛盾,有利于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水平。进一步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加强参政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 优势 制度效能

[中图分类号] D 6 6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2 8 0 3( 2 0 2 1) 0 3-0 0 3 4-0 6

[基金项目]本文系2 0 2 0年青岛市社科规划课题“加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研究”( Q D S K L 2 0 0 1 4 2 8) , 2 0 2 0年青岛统战智库课题“加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研究”( Q D T Z Z K 2 0 2 0 Y B A 1 1)的成果。

2 0 1 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项伟大的政治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政治制度。

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新”的表述,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 1]

(一)新型政党制度在利益表达方面具有广泛而真实的代表性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利益表达与社会整合方面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旧式政党制度仅仅代表少数群体的利益,而新型政党制度能有效避免这一缺陷,因为新型政党制度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型政党制度之所以新,就是因为它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已经被历史和实践证明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直在为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社会不同界别、阶层和群体利益的代表,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各界别、阶层、群体的利益诉求,代表和实现所联系群体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新型政党制度在处理政党关系方面具有优越性

从民国初年开始,有识之士对多党制、一党制都进行了尝试,但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旧式的政党制度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 2]

中国的旧式政党制度中,一党制广泛存在着专制独裁,而多党制中则多存在着相互攻讦和无序竞争。新型政党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团结、合作、和谐的新型政党关系。旧式政党制度中的一党制大多没有民主可言;而以两党制和多党制为代表的竞争型的政党制度,行政效率十分低下。新型政党制度则不同,它能够有效地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带领他们一起致力于实现共同的目标,从而有效避免了一党制中可能出现的专制独裁以及多党制中可能出现的无序竞争。在新型政党制度下,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合作伙伴、亲密友党,而非竞争对手、敌对对象;中国共产党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创造条件,各民主党派积极协助执政党更好地治理国家。这样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体现了广泛的民主性;既体现了一致性,又保持了多样性。[ 3]新型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实现了紧密团结,广大社会力量得到了充分调动。

(三)新型政党制度在施政决策中具有民主高效性

中国的旧式政党制度特别是多党制中,各黨派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决策施政过程中往往会做出只照顾部分群体利益的决策,从而导致社会的分裂。新型政党制度则能很好地避免这些弊端,以其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设计,在汇集各方智慧、征集各方意见建议、推动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显得尤为高效。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政方针、重要决策,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协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形成统一的意志和步调。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通过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部门的领导职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执行。面对2 0 2 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与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相比,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在制定重大决策、推进决策施政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中具有显著优势,展示出独特魄力。

二、加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有利于有效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提升,承担的责任与日俱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风云诡谲,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围堵愈演愈烈。2 0 2 0年以来,全球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民粹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更加盛行。基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偏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试图以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为突破口,对我国进行攻击污蔑、遏制打压。有鉴于此,加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不仅可以回击国外反华势力对我国的攻击和抹黑,而且可以坚定国人信心,营造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更为有效地应对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

(二)加强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有利于化解我国社会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利益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并且日益复杂化,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各社会群体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进行的政治参与越来越多,但也出现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构建广泛多层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途径和渠道,有效吸收社会各阶层群体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鼓励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参与国家治理的强大社会力量。各民主党派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主体,其广泛联系性和代表性有利于吸收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具体诉求和建议,通过政治参与和沟通协商平台,加强思想引导和凝聚共识,从而有效缓和及化解社会矛盾冲突。

(三)加强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有利于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

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直接影响着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换言之,提高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充分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能够促使中国共产党不断改善和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而民主监督的有效性是通过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来实现的,在此制度下,参政党与执政党同心同德、精诚合作,参政党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等,有效促进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

三、加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路径

经过7 0多年的发展,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但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存在差距,各民主党派的作用需要更充分有效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需要更充分体现,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首要前提和最本质的特征,它是新型政党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承担起发展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领导责任。

一是要强化多党合作意识,重视多党合作参与主体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种政治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等方面。[ 4]新型政党制度参与的双方具有同等地位,而非从属关系。在与各民主党派合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独立地位和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平等的党际关系。同时,对于民主党派的尊重,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体现在行动中,照顾他们的利益,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从思想上真正赢得民主党派成员的支持。

二是要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发挥执政党领导作用。在开展多党合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在与民主党派互动中居于领导地位。改革开放4 0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方向。当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时,新型政党制度就发展顺利,多党合作就得到巩固发展;反之,就会出现挫折,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领导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三是改善执政方式,增强执政效能。坚持科学执政,科学划分党委和政府部门的职能。要遵照程序,严守规定,保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协中的数量和比重,提高政党协商效果,使各民主党派充分表达诉求。另外,坚持依法执政,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在重大决策出台之前,要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决策合乎宪法、法律和党章等的要求。

(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加强参政党建设

参政党的素質是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

首先,民主党派应当加强思想建设。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各民主党派都应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为此,各民主党派应着重加强对其成员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通过学习教育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深化对自身定位、任务使命的认识,坚定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真正担负起民主党派应有的责任。

其次,民主党派应当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是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一是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民主党派自身特色、有利于促进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行的制度,激发民主党派机关工作整体活力。在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应构建各民主党派支部、民主党派成员履职尽责的具体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和定量考核,进行科学评价。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同时,健全领导班子分工负责以及民主决策机制,保证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民主高效地决策。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当前部分党派基层组织力、亲和力、凝聚力不强的现象,通过丰富活动形式,提升基层组织活力。充分利用各党派资源及优势,因地制宜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拓展活动载体,调动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当前互联网科技高度发达,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采取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方式,加强各党派成员的交流沟通。此外,还应加大活动保障力度,为民主党派基层支部活动提供经费支持等。

再次,民主党派应当加强队伍建设。在发展新成员的过程中,一方面,应严格把握标准,提高新成员的质量,将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吸纳进来,同时也要避免政党趋同,保持各党派的界别特色以充分体现出多元主体参与的特点和优势,保证多党合作的质量。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程序,按照各民主党派章程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保持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科学合理性,努力寻求符合本党派实际的组织发展道路。在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中,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以群众公认为原则,创新选人用人方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并注重对优秀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为他们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把优秀的人才推举到民主党派的各级领导岗位上。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通过“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正向激励,不断增强民主党派队伍的履职能力。

最后,民主党派应当加强作风建设。一是加强与其所联系的特定群体的联系。作为一定界别、阶层的利益代表,密切联系所代表的群体,维护其利益、反映其呼声,应是民主党派的职责所在,也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关键。[ 5]二是将学习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民主党派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着眼于提升本党派成员的思想素质,加强对新一代代表人士的示范引领,传承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的优良传统。三是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执行机制、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民主党派机关民主高效地开展工作。另外,越来越多的民主党派成员被安排实职,成为政府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政府部门的形象,这就要求民主党派成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树立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首先,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政党制度运行机制。健全政治协商机制,规范政治协商形式、完善协商保障机制、创造宽松协商氛围,推进政党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参政议政中,进一步明确民主党派参政职责、畅通参政渠道、提供议政平台、规范参政程序,保证民主党派“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民主党派应进一步健全参政议政领导机制,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保证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

其次,进一步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由执政党地位所决定,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表达是其他任何政治群体所不可比拟的,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由于执政党中的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自身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利益表达功能的缺失与弱化,官员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现象仍有发生。因此,一方面要保持政令畅通,上行下达;另一方面要对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中那些存在滥权、专权、渎职行为人员,进行有效制约和实行党纪法治处置。对于参政党来说,各民主党派首先应该找准定位,端正对自身角色的认知,认清自身利益代表群体,充分实现利益代表特色化。[ 6]健全利益代表机制,充分反映本党派多元化主体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利益表达机制,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表达机制来实现民主党派利益的顺利表达。

再次,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中国共产党应主动聆听、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对于民主党派的批评、建议,不回避,不应付,而是认真解决、及时反馈,不断营造党际和谐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应不断推动党务政务公开,畅通民主监督的渠道。健全法律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明确执政党和参政党在民主监督中的权利义务,进一步细化党际监督的范围、内容、形式、效力与程序,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的程序和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畅通的渠道。进一步健全新型政党制度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反馈体系和评估体系,不断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将民主监督贯穿于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中。各民主党派应立足自身党派特色,找准民主监督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加强专门监督和对口监督,提升民主监督效果。

参考文献:

[ 1]李淑萍.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0 1 8, ( 0 3).

[ 2]孙信.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论述[ 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 0 1 8, ( 0 7).

[ 3]董树彬.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研究[ D].吉林大学, 2 0 1 2.

[ 4]徐鳳月.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 0 1 1, ( 0 6).

[ 5]吉秀华.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启示[ 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0 1 8, ( 0 1).

[ 6]张献生.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对我国政党制度中几个基本关系探讨之一[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0 0 4, ( 0 1).

责任编辑:周小斌

猜你喜欢

优势
有“德”的人
画与话
人要经得起优势的考验
人要经得起优势的考验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的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