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道辽西走廊

2021-02-07吴限

共产党员·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山海关辽西锦州

吴限

在中国历史上,大国的梦想和朝代的更迭,都是从两个走廊拉开序幕的。

中国的两大走廊,一条在西北甘肃,东起武威,西至敦煌,全长1000多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必经之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穿过。因其在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另一条就在我们东北辽宁,西起山海关,东到北镇。与河西走廊不同,此走廊北有山峙,南有海环,山海之间形成狭长廊道,全长300公里,宽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不等。此走廊自然风貌奇丽隽美,历史人文宏富悠久,是沟通华北与东北的重要交通孔道,著名的草原“丝绸之路”于此通过。因其位于辽河以西,故称“辽西走廊”。

雄关漫道山海間

辽西走廊背山面海,以崇岩峭壁的医巫闾山山脉为起点,自东北向西南,直至山海关,次第展开。它的西北面靠蒙古高原及松岭山,东南面临渤海辽东湾。这狭长的走廊如一幅迤逦展开的长长手卷,如果为这长卷题一引首,则曰“山风海韵”,还有“沧桑尽赋”。这里不仅是中原农耕文化与东北草原文化、渔猎文化的汇聚之所,也是中原地区与东北边陲政治、军事和文化沟通的渠道,更是一条各种形态融汇的经济带和草原“丝绸之路”的交通孔道。

辽西走廊地质地貌的形成大约在7000万年到2亿年前的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当时的渤海湾正处在中生代与新生代之间古老地台活化地区,位于冀中、黄骅、济阳坳陷边缘,经历了各个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后,形成湖盆。同时代,处于海湾西北缘的蒙古高原逐渐隆起,形成以松岭山为主的山脉,于是在山脉与海岸线之间,留下了这一傍海的走廊。

辽西走廊中间以烟台河、六股河、连山河等数条河流为界,将高山平畴、碧海长滩分成数个画面,迤逦西向,至葫芦岛和宁远古城达到高潮,至锁月镇涛的山海关收尾。其间或险山绝壑,或短水急流,或丛丘莽野,或碧海银沙,或岛屿连绵,或港湾相接,不仅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而且还有着决定民族兴亡与朝代更迭的铁血历史。

悠悠古道千年史

与河西走廊相比,现在傍海的辽西走廊形成要晚许多。在傍海的辽西走廊打通之前,中原与东北有三条古道:平冈古道、卢龙塞古道、无终古道。

辽西走廊在辽朝建国之前,一直是沿海丘陵起伏、岩体广布、人烟稀少的一处狭长谷地,虽有草丛毛道,但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荒漠闭塞状态。

傍海的辽西走廊真正开始发挥作用,要到辽金时代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从此辽西走廊东西两端开始相通。

契丹建立辽国后,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汉人将中原的手工业生产、开荒种地等技艺传授给契丹人,并在这片土地上建起城池。贸易的发展带动了道路的开拓,荆棘遍地的辽西走廊终于在此时有了人行之路。据《旧五代史·少帝重贵记》记载,公元947年,辽灭后晋,押解后晋出帝石重贵流放到东北:“过蓟州、平州至榆关沙塞之地,略无供给,每至宿顿,无非路次,一行乏食,宫女、从官但采木实野蔬,以救饥弊。又行七八日至锦州。”由此可见,当时他们所走之地即是“辽西走廊”。而这段文字,也成为出古榆关经今天的山海关直通锦州的最早记载。

1032年,女真建金,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后,与宋协议灭辽。这场宋金联合灭辽的战争正是从金军沿辽西走廊南下开始的。据当年参加金太宗完颜晟登基大典的北宋使臣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中所述:“由榆关东北傍海行,经迁州(山海关附近)八十里至莱州(绥中前卫),八十里至隰州(兴城东关驿),八十里至桃花岛(兴城菊花岛),一百里至红花务(连山高桥附近),九十里至锦州,八十里至刘家庄(石山站附近),经由十三山下,一百里至显州(北镇)。”1124年,金太宗下令,京师(上京会宁府)至南京(北京)五十里置驿,至此,辽西走廊才正式纳入国家管理,并形成六百里的大通道。

不过那时候的海岸还不算稳定,能够全天候通行则要到明朝了。明洪武十四年九月,大将军徐达在今山海关置山海卫,并将古榆关之“关”移于山海关,辽西走廊才开始全天候畅通。

血雨腥风浪淘沙

由于辽西走廊位置特殊,古往今来,无论是关里的英雄还是关外的好汉,都明白山海关这个关门的险要和辽西走廊这个廊道的重要。所以,自然就会导致历朝历代对其的控制与争夺,杀出来折腾,缩回去涵养,这样的战略传了一代又一代。其中最典型和惨烈的,莫过于明末清初的22年间。

从天启二年后金轻取广宁(今北镇市)开始,到1644年清军入关,明清在辽西走廊里反复争夺。22年间,明廷议守不定,进退失据,最重要的战略之地辽西走廊终于被后金人夺取,后者从山海关长驱直入,进而攻占全国。回过头去看,明朝亡就亡在失去了辽西走廊,一部晚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辽西走廊史”。

22年间,明朝为了保住辽西走廊,几乎举全国之力,并12次易帅。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洪承畴、张春、吴三桂,这些督师辽东重镇的赫赫名将,几乎都栽倒在辽西走廊上。

清朝入主中原后,山海关被称为“两京锁钥”,盛京、北京,俨然并列,拉平了。清王朝覆灭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辽西走廊再次成为争夺的焦点。两次直奉大战,打得最惨烈的战役都是在辽西走廊西端。

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张作霖的奉军失败而告终。奉军虽退出山海关,但保住了辽西走廊,从而保全了全东北。从此之后,奉系重视对辽西走廊的经营,修路筑港。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双方经过九门口激战,最终奉军攻破山海关,长驱直入进逼天津,战争以直系失败宣告结束。

因为在辽西走廊西端取得胜利,奉系军阀统治大半个中国,张作霖一度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1948年,中国历史的焦点再次聚集辽西走廊。辽沈战役中,国共双方在这里投入了百万大军,从辽西走廊的东端黑山到锦州,从锦州西侧的塔山,再到葫芦岛,整个辽西走廊都在激战。大战的结果是国民党军全面败退出东北,林彪所统率的四野百万大军腾出手来,从辽西走廊浩荡入关。

正是在辽西走廊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则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强弱位置,以辽沈战役的胜利为标志,颠倒过来了。

当年的辽沈战役,致使蒋介石不得不数次飞临辽西走廊,然而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倒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数次坐着火车,从辽西走廊穿行,到苏联访问,到东北视察。他手里夹着卷烟,从车窗里悠然地看出去,山海关、葫芦岛、塔山、锦州……追忆当年,他似乎对辽西走廊的记忆尤为深刻。

猜你喜欢

山海关辽西锦州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山海关水关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收复山海关(油画)
长白松在辽西地区引种试验
黑果枸杞在辽西地区的栽培技术
凝固了历史的山海关
攻占锦州东大梁
围攻锦州 会战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