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生长与环境”融入课程思政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2-07李秀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李秀霞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以专业理论需求为导向,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探讨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设计主线的“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项目化教学。用典型的“识别植物形态结构、识别与分类植物、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物质代谢、制定配方施肥方案、測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控植物生长环境”等项目,设计一体化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实践表明,实施融入课程思政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后,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以及思政素养实现了有机结合,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项目化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168-03

为了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园艺技术专业“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将立德树人贯穿“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项目化教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始终。通过调研和走访熟悉园艺行业技术领域新变化,适应园艺技术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研究修订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积极实施融入课程思政的新课标,实践项目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不断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5年来在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践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现状

1.1 专业课程基础需求 园艺技术专业的高职教育在于培养符合园艺生产、管理和销售、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等一线岗位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植物生长与环境”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服务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4门专业核心课程和植物组织培养、园艺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园艺设施技术等多门专业拓展课程所需的基础理论,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为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1.2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健康向上,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可塑性;部分学生自控力较差,针对基础理论学生认为枯燥、乏味,教学设计需要在构思“巧”“精”“活”上下功夫,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度;在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定型时,引导学生树立理想、正义、道德等正能量价值观。(1)生源结构比较复杂。有高职单招、应届高中毕业生、“1+3”学生等,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理解能力参差不齐。(2)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设备的普及,学生思维活跃,尝试事物的意愿强烈,利用新媒体方式充分开发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并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值得每位教师思考[1]。(3)学生的学习心理多样化。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不善于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部分学生忽视理论联系实际,缺乏用基础理论和原理解释生产和实际问题的意识。(4)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学习效果差别大。分层次教学有较好的作用,课程考核中确定每个人的学习绩点,与自身进行纵向对比,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起积极作用。

1.3 课程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教学理念不够超前,教学内容设计未完全脱离学科体系,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授课过程中大多是“灌输式”“讲授式”,通行的高职教材中由于课程内容整合的混杂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为适应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基础需要以及未来可持续性的发展需求,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的教学效果。

2 课程思政的融合

2.1 课程思政设计主线 本课程通过“项目带动,任务驱动”的项目课程模式进行教学,项目化设计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农、爱农、吃苦耐劳思政教育为主线,充分融入“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课程思政目标,让学生在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一体化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认真的学习态度、学农爱农的情怀、善于观察记录的学习习惯、细致严谨的科学素养。坚持学好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就是“守好一段渠、种好一块责任田”的课程改革目标,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品格、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通过植物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在小组研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敏锐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验或教学实习,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均得到了加强。通过总结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具备分析判断植物生长状况,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其学好专业课打基础。

2.2 项目化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该课程思政的融入体现在识别植物形态结构项目化教学中培养学生优雅的审美情趣、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在选取识别与分类植物的教学内容时,为了传扬中华优秀植物资源,选择我国植物活化石植物类型和孑遗植物、濒临灭绝植物为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民族自豪、社会责任。在识别植物器官的教学设计中,将植物的六大器官紧密融合中华优秀文化的联系,根是人的立身之本、茎是人的攀登之径、叶是人的营养之源、花是人的风华之茂、果实是人的丰收之悦、种子是人的生命之初。通过这部分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思政的融入,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在植物分类的应用时——植物配置和引种,以本国植物种类和本地植物种类为项目化内容设计的基础,遵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本源,融入加强本国本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思维和理念,弘扬继承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爱国爱疆的精神。在植物器官的识别教学项目中,融入对环境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意识倡导,让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如春在花、如盐在水课堂交织与碰撞。在植物标本野外采集,室内鉴定分析教学项目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素养,培养使命担当和工匠精神。

3 教学改革思路

3.1 重构教学内容 在园艺企业行业岗位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对核心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后,整合所要求专业基础的知识、技能、能力,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专业拓展课程组织培养技术、园艺设施技术、园艺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等课程理论基础知识的需求,开展重构、采用适应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和企业岗位需求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掌握识别与分类植物、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物质代谢、调控植物生长环境相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在融入课程思政的项目化教学内容实施中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协作和主动创新的能力。课程项目化内容重组为了满足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基础需要,以服务专业课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教学目标。

3.2 科学设计课程项目 项目化课程设计的教学,不是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的做中学,而是以解决生产问题或生产技术相关原理为教学项目任务点展开的以“做中学”的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的项目采用服务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中嫁接原理、扦插原理、修剪技术中枝芽特性、施肥技术原理、高产原理、植物缺素症状、组织培养细胞全能性等相关原理和知识基础。以园艺技术林果业和设施农业行业中典型的工作環节为载体,将常见的园艺植物为学习对象,以具体的工作任务设计到的基础理论为学习项目,遵循“教学做”一体为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运用基础理论解决生产问题的同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做到“活学活用”,满足专业基础理论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调研,共设置识别植物形态结构、识别与分类植物、调控植物的物质代谢及生长发育和调控植物的生长环境4个项目,各项目根据项目任务要求,设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4个项目间的逻辑关系采用感性认识逐步提升到理性认识,从识别植物外部形态到观察其内部构造再到学习其物质代谢和调控植物生长的环境,经历“见过—做过—会做—为什么这么做”的能力递增过程。项目化教学通过任务报告、项目总结、思维导图等的方式,学生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中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再将知识用于实践,用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收获,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3.3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或整合,通过制作成微课资源,以适当的形式呈现在课堂和课程在线平台上;运用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课上和课下”的有机结合,延伸学习时间,也便于教师课前、课后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授课中,采用直观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大大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其中,参观植物标本馆、调查公园植物种类等教学设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和直观认识。尤其是现场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的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以植物形态识别为例,在识别植物的叶的授课中,以校园植物为实物授课现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并归类汇总校园植物叶的形态类型及主要特征,授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分组活动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效,并通过汇报和互评,小组间有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同时融入思政教育,每个同学就像植物叶片一样独特,每个人都是一片独一无二的叶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如何正确定位人生和价值?在教学中无形地渗透式融入价值引导和价值塑造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现场教学法和小组谈论法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会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植物形态特征的认识,最终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的目标,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4 突出课程设计特点 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一般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学,项目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实施,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程的改革中,主要针对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中的思维导图绘制,强化了理论学习知识点间的联系和逻辑。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训练了逻辑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了其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项目的主题内容设计要密切联系专业或者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课程考核围绕植物结构解剖基本技术,植物生长发育管理生理指标,光、温、水、肥等小气候环境调控等不同内容,考核范围全面、细致,评价主体或个人或小组,评价方法综合、多样,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答辩的考核方法。采用过程考核结合形成性考核,即:实验实训与教学实习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60%(其中实验实习操作能力及表现占50%+职业道德指实验实习态度占10%);口试、答辩及课堂交流讨论表现占20%;理论考核占20%。考核出严谨科学的态度、职业道德、实习操作能力及表现、实习报告和完成任务质量等综合情况。

3.6 重构成果评价体系 以提交成果报告的准确性、科学性及规范性等进行评定,成果报告包括制定配方施肥方案、盐碱土和风沙土的改良措施、植物营养诊断、常见植物分类与识别、农田小气候的综合观测等报告。任务完成后,学生展示成果,总结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对任务实施过程进行点评,最后进行团队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综合评价,得出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成绩。学习过程考核专注于学生出勤、参与项目程度、完成任务情况、小组内的个人表现、课内小测、课堂讨论、成果汇报、学习平台讨论与答疑等学习过程的效果。实践证明,以上考核方式学生易于接受,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培养园艺技术专业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4 结语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后,穿插灵活使用翻转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习效果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显著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范丽,王允祥,王贺.浅析“食品感官评定”课程教学改革[J].农产品加工,2018(5):84-85,8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