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景观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研究
2021-02-07卢燕成依依
卢燕 成依依
摘 要:该文总结了可食景观的作用及其常见的应用形式,并且以扬州市引漕河滨水绿地为例,提出了以可食用植物为主要造景素材,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创造特色鲜明,富含生产、科普、教育、游赏等复合功能的绿地,打造可食景观,拓展城市绿地建造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绿地;可食景观;滨水绿地
中图分类号 TU9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088-03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绿地一般性生态美观的功能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绿地的复合功能,将其综合效益发挥最大化;丰富城市绿地的组成类型,增强绿地的科普性、教育性、特色性。可食景观的应用是一个新的设计途径。为此,本研究选取扬州市引潮河滨水绿地地块,将可食性景观融入城市绿地设计当中,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类可食植物的应用,运用丰富的造景元素,打造寓教于乐为一体的新景观。
1 可食景观概述
可食景观是指用人类可以食用的植物构建而成的景观, 即通過在城市中栽培果树、种植蔬菜、创办药草园等获取直接经济效益[1]。它是指在城市地块中利用已有的各类设施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创新发展的一种新型景观。在设计中,可食性景观的营造需要充分考虑美感,根据植物习性综合安排。在实际应用中,可食景观适用于大部分环境,可以为城市发展创造新的面貌。可食景观不同于传统景观,在实用性上远超过传统绿化模式。
1.1 作用
1.1.1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可食景观中,植物的部分或全部组织可作为人们的食物,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植物生产过程会吸引城市居民对这种特殊景观产生兴趣和关注, 继而成功地由过去单调的旧有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更加高效的新型景观发展模式[2]。
1.1.2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可食景观不同于其他的园林景观,它具有很强的时令性。人们可以作为设计者切实参与到可食景观的培育过程中,从中体会快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于很多人而言,亲自种植的食物才是最安全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可食景观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找到平衡,促使人们反思,从而促进社会进步[3]。
1.1.3 丰富城市景观面貌 通过创新性的应用可食用植物,兼顾生产性与美观性。农业生产中的景观往往缺乏美观性与变化性,作物的种类比较单一,景观效果缺乏变化。将农业生产中的果树、蔬菜、药草等元素经过艺术化的搭配,注重色彩、形态、质地、高度等各方面的组合,可以呈现不同于一般常规绿化植物的景观效果。
1.2 应用形式
1.2.1 应用于公园绿地 城市公园绿地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植物的习性与生命周期,配置不同的可食植物,兼顾功能性、生态性及经济性,让人们体会到农业生产的特性,促进公众的人际交流,增强大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比如,美国底特律的拉斐特绿地,设计者通过对日照角度的研究,找到最佳日照的角度安放高位蔬菜栽培床,园内有一条薰衣草长廊,行人在其中穿过,探索超过200多种可食植物,几何形的花池保持在同一高度,使视野更加开阔。
1.2.2 应用于垂直空间 垂直绿化作为一种常见的绿化形式,可以解决用地不足和光照不均匀的问题。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可选用具有攀缘性的蔬菜,如四季豆、西红柿、黄瓜等,既能够观花观叶,又能够品尝果实,一举多得。比如,扬州老城街巷中,围墙空间栽植丝瓜、黄瓜、葡萄、茉莉、月季、木香等植物,将原本单一的围墙空间变化为一幅幅动态的画作,不同季节、景致不同。
1.2.3 与建筑组合设置 现代城市高层建筑大量兴建,建筑的节能问题日益凸显,运用可食植物对建筑物的屋顶、露台、阳台、地下空间等场所进行组合设置,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比如,扬州三森国际广场,利用购物中心近2000㎡的各类空间,以可食景观植物为主要素材,建造屋顶农场,利用立体栽植、器皿栽植栽等形式丰富建筑的立面,栽植不同形态的植物,并推出大量体验活动,吸引消费者的参与,丰富企业的经营业态。扬州东关街中的建筑常结合不同的栽植器皿,精心进行橱窗设计,采用香草植物和花茶类植物设计,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多专业结合,创造别致有生命力展示空间。
2 可食景观的应用实例——扬州市引漕河滨水绿地
2.1 项目概况 本设计所在地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百祥路与文汇西路的交界处,交通便利,临近住宅区、学校和幼教培训中心。占地约15336m2,一条河流贯穿整个区域,将其划分为2个部分,地势平坦,临近水源,原有植被数量较少,绿地功能单一。该滨水区,原场地主入口狭小,入口设置较隐蔽。河道两侧采用直线型整形驳岸,缺少变化性。西边为住宅区,建筑较为密集,东边为商业楼,故在日照方面略有些不足,其余两面临马路,可达性强。
2.2 构思理念与总体布局 依据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将各年龄层次的人群对空间的需求融入设计当中,充分发挥滨水绿地在环境上的优势,为附近居民提供散步、娱乐、休息、科普的场所。设计以曲线为主,条主要曲线勾勒出整个设计轮廓,如同弯曲的叶脉自由舒展在图面上,通过多空间的组合,多采用流线型及圆形的构图,配合色彩鲜艳的材质,使空间的赋予变化,动态感强烈。植物配置上,考虑生物多样性,选用可食用植物作为主要元素,增强场地的吸引力。如图1所示,本设计主要分为5个功能区,分别为南入口广场、儿童娱乐区、休闲活动区、科普教育区、绿地保护区。并根据服务人群不同,在景观设施布局以及植物种植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可食用植物的分布如图2所示,多采用蔬菜、花卉、果树、中草药等各类植物,形成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域。种植各类蔬菜水果,使用者在游乐的同时,辨识植物,认知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
2.3 特色景区
2.3.1 入口广场区 该区域位于南入口广场,广场上运用圆分割出不同的空间,采用下沉与抬升的不同处理方法,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入口采用弧形台阶,取意步步高升,一步一个台阶,更上一层楼之意。由于入口区开阔性的需求,配置少量的乔木,从而保证视野的开阔,大量使用颜色鲜艳的植物,丛植在广场中央起到焦点作用,增加广场的动态感(图3)。
2.3.2 种植体验区 该区域主要由弧形长廊、空中走廊以及几何形种植池组成。弧形长廊为人们提供休息空间,游人可以休憩交谈,长廊顶部由防腐木架构,上部种植葡萄以及黄瓜等攀缘植物。空中走廊高出地面4m,如同红丝带跨越河两岸,游人可从北入口处的木质楼梯上去,将整个公园的景色尽收眼底,获得不同的游览体验。几何种植池里栽种时令蔬菜,并按照蔬菜习性及形态组合成花境。由于蔬菜的观赏期不同,可定期组织附近居民参与种植,将最后成果与他们共同分享,促使邻里交往(图4)。
2.3.3 玻璃温室区 该玻璃温室设置于场地的中心区域,温室采用不同半径的圆弧,组合成一个高低错落的水池,池壁采用橙黄色材质铺装,色彩醒目,作为全园中心。水池从河中引水,利用高差引向水渠,沿着水系缓缓流至河道中形成循环,象征生生不息。主体建筑形如细胞结构,水池类比细胞核,是整个区域的调控中心。在植物配置上,充分利用竖向空间,用竹子搭架,配置各类攀缘的植物,如四季豆、黄瓜、豇豆等。在利用建筑物的阴面,栽植中草药,如车前草、麦冬、蒲公英等(图5)。
2.3.4 滨水观光区 沿水体两侧分段布置不同的景观设施,结合不同的水生植物,分区设置,营造曲折多变的水系景观,结合不同形式的木质平台,形成亲水空间。水域中,以荷花作为主要植物,大面积栽植。荷花适宜的水深一般为0.2~0.6m,在设计过程中,将荷花配置在河两岸,营造良好的造景效果。鱼戏莲叶间,荷花与鱼的搭配使得水系景观更具生机,同时鱼类粪便可以作为水生植物的肥料,减少后期管理成本。水岸边栽置直立性较强的茭白,增加空间的层次感。水面配置芡实、菱角等各类水生植物(图6)。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城市绿地的景观需求已不再停留在于观赏的层面,需要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结合到一起。在传统景观营造过程中,景观类植物的选择往往比较单一,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食景观的运用,可以破解这一难题,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和布局形式,可以形成多变的特色景观。另外,可食景观还可以为都市人群提供一个归园田居的机会,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由此可见,可食景观在城市景观中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參考文献
[1]王梦洁,胡希军,金晓玲.居住区可食用景观营造刍议[J].林业实用技术,2009(01):48-50.
[2]任栩辉,刘青林.可食景观的功能与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5,12(10):737-746.
[3]韩梅梅.浅析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可食地景[J].园艺与种苗,2019,39(02):35-3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