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巢湖市水稻苗情监测及生产形势分析

2021-02-07周晏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巢湖市对策建议水稻

周晏

摘 要:该文介绍了巢湖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和苗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稻生产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巢湖市水稻生产水平。

关键词:水稻;苗情监测;问题;对策建议;巢湖市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048-02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巢湖市水稻的品种布局、种植方式、播栽期和田间长势情况, 通过监测点和面上的田间调查、统计分析等, 及时掌握全市水稻生产动态,分析水稻生产形势,科学实施田间管理、促进稳产高产。

1 巢湖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巢湖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0000hm2左右,主导品种杂交中籼稻主要有丰两优香1号、丰两优4号、荃优丝苗、赣优735、湘两优900、Y两优900、隆两优899等,常规粳稻主要有嘉花1号、皖稻90、郑稻14、南粳5055、武运粳29等。主推技术主要有工厂化育插秧技术、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有机肥替代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

1.1 产量 2020年梅雨季节长达60d,长时间的阴雨寡照的天气对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产量较常年偏低。根据10月15日水稻苗情监测结果:人工移栽有效穗222万/hm2,穗总粒数201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g,单产8382kg/hm2;机械插秧有效穗232.5万/hm2,穗总粒数207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6g,预计单产9168kg/hm2;直播粳稻有效穗337.5万/hm2,穗总粒数136粒,结实率92%,千粒重26g,预计单产9333kg/hm2。

1.2 气象灾害 由于梅雨季节长、阴雨低温寡照和水灾,部分低洼田块绝收,面上长势弱于往年,加之9月中旬以后仍以阴雨天气为主,对水稻灌浆和成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3 病虫草害 2020年,巢湖市水稻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中稻纹枯病偏重流行,以稻曲病、“穗瘟”为主的穗期病害中等发生,感病品种偏重发生;稻飞虱四(2)代以白背飞虱为主,中等偏发生,五(3)代偏重发生;二化螟以籼杂为主的中稻区中等发生,以粳稻为主的巢南单晚稻区轻发;稻纵卷叶螟四(2)代偏重发生、五(3)代偏重发生;直播田块杂草较多。受水淹影响,水稻植株体弱,田间气候条件适宜,2020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重于往年,草害也重于往年。

2 开展水稻苗情监测的重要性

苗情监测是一项基础性、专业性、长期性、系统性强的工作,通过对苗情监测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及时解决监测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加强技术人员对水稻栽培知识的运用,将理论知识和田间实践相结合,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苗情监测能适时掌握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时候,及时开展应急调查,可掌握受灾后生产的最新状况。通过苗情监测,摸清水稻茬口类型、播栽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掌握不同区域水稻的生育进程、茎蘖动态、产量结构等。通过多年监测数据的积累,进行年度间数据比对,可以为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供有效的指导性的意见。苗情监测依靠详细准确的调查数据,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农民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苗情监测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针对性,依据苗情监测结果分析形成合理的田管意见,农技人员及时将田管意见发给农户,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覆盖面和技术推广的精准性;稳固了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职能,使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得到了充实。

3 水稻苗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3.1 认真谋划,制定方案 水稻苗情监测工作被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巢湖市苗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严格开展监测。在年初召开技术培训会,布置苗情监测点,学习省级苗情监测方案。

3.2 精心选点,精心实施 为加强监测点建设,结合巢湖市实际,增强苗情监测点的科学布置,在苏湾、栏杆、中垾、银屏、槐林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6个乡镇,按照水稻不同品种、种植模式等设立省级监测点7个、市级监测点1个,基本可以全面反映全市水稻生产情况。

3.3 遴选人员,优化配备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各苗情监测点苗情监测员安排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3名技术人员承担,实行A/A/B岗位制。监测方法严格按照水稻苗情监测方案进行调查,确保工作认真务实,准确记载,按时上报。

3.4 科学监测,详细记载 为保证记载数据有据可查、可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一印制了《水稻苗情监测记载簿》,1点2簿,一簿为田间观察记载的原始记录,另一簿为保存数据便于年际间对照分析的存档。在开展监测时定点观察记载,确保调查数据连续有效,由专人负责整理、保管、调查数据的汇总和上报。

3.5 分析数据,全面指导 通过苗情监测点和面上调查情况准确快速掌握水稻苗情长势,累计开展监测200余次,撰写苗情监测报告10篇。根据调查的苗情数据、天气情況和病虫草害发生水平等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合面上生产调查情况,分析运用苗情监测数据,并于气象部门合作,第一时间了解天气情况,及时提出具体可实施、针对性强的田间生产技术意见。通过微信、QQ群、短信平台、电视台新闻报道等形式,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将田管意见和及减灾救灾技术措施,及时发送给技术指导员,组织全市215名包村联户技术指导员大力开展包村联户服务。通过市、镇、村(居)、种植户联动,在生产关键时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分类指导,提高监测结果应用成效,极力保障水稻生产安全,促进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服务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性损失。

3.6 及时总结,优质服务 为更好地利用监测结果服务全市水稻生产,在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及时组织召开苗情监测总结分析会,分享交流监测结果,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谋划下年工作思路。

4 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1 规模经营效益不高 由于土地流转费用提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人工成本增加以及粮食销售价格下降,导致粮食规模种植效益低,种植大户经营情况不佳,效益下降。当前,水稻种植大户主要通过减少租赁土地面积、降低土地租金,缓和种植成本上升压力。少部分大户承包规模超出自己的管理能力范围,粗放经营,广种薄收,效益不佳。

4.2 优质难以优价 虽然巢湖市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稻生产面积不断增加,但农民售粮的价格和效益并未得到明显提升,收购加工企业与种植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多种合作方式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4.3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从事粮食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仍存在融资难问题,农业用地难,必要的粮食烘干仓储等建设用地指标和设施农用地指标难以落实。水稻成熟收割时间较集中,大户无烘干设备和粮食储存空间,导致其只能被动出售粮食,因此受到价格压制,进一步缩小了利润空间。

4.4 绿色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但推广难度较大 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包括化肥、农药的减量化使用等,而有机肥、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产品相对价格较高,农民购买成本增加,病虫草害绿色防控设备和产品价格较高,农民承担困难,从而影响了实施程度。

4.5 极端天气较多,水稻生产面临考验 2020年,巢湖市受到连续阴雨寡照天气的影响,多地农田被水淹,管理难度增加,生产成本相应增加,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5 促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做好苗情监测工作 根据当前苗情长势,结合天气变化,做好苗情调查,加强病虫情监测。针对巢湖市水稻栽培方式多、品种多,生育进程及各地田间小气候不同,造成不同区域间、不同品种间病虫害发生均存在一定差异的实际,加强病虫害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形成田管措施,并及时通过工作平台发送给农户,指导农户科学合理运筹肥水管理,指导全市水稻生产。

5.2 加强技术指导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组织全市包村联户技术指导员大力开展包村联户服务,在生产关键时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分类指导。

5.3 推广“水稻+绿色生产”模式 在全市建立水稻优质绿色生产基地,推行水稻工厂育秧、农机作业统耕统收、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统测统供、优质稻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五良配套。对现有先进实用技术如稻鸭共育、稻田養虾、稻菜轮作、一种双收、稻肥轮作等进行组装配套,优化技术路线,集中推广一批适合全市水稻生产的清洁化关键技术模式,实现绿色生态、稳产增效,形成规范、成熟的优质绿色栽培技术体系,增强科技支撑作用。

5.4 “三推三节”技术模式推广 围绕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和节肥、节药、节水的“三推三节”的主攻方向,促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大力开展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巢湖市对策建议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热烈祝贺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建校五周年
安徽巢湖市老年大学校歌
农村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