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陵市郊区单季晚稻空秕粒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2021-02-07宋元周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防止措施

宋元周

摘 要:该文从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栽培管理、病虫为害等方面对铜陵市郊区单季晚稻空秕粒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单季晚稻空秕粒的产生,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单季晚稻;空秕粒;原因;防止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040-02

近年来,随着耕地流转面积的扩大,铜陵市郊区水稻种植主要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主,种植模式主要为一稻一麦,麦茬单季晚稻面积逐年增加。笔者在田间指导时,常有大户反映,单晚看似长得好,但空壳、秕粒多,产量低。通过田间调查及实地走访,对单季晚稻空秕粒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本地生产实际,提出了具体防控措施,供广大单季晚稻种植户参考。

1 空秕粒发生情况

铜陵市郊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属中亚热带北缘向北亚热带南缘过渡带气候,常年降水量1392.5mm,年平均气温16.6℃,日照时数1837.3h,全年无霜期238d,适宜水稻种植。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4300hm2左右,其中单季晚稻占60%以上,以粳糯稻为主。水稻空秕粒是指稻谷中的不实粒、半实粒,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生理障碍。在正常气候及栽培条件下,铜陵市郊区单季晚稻空秕粒比例可达10%~20%,但在气候异常的年份或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的情况下,空秕粒比例可高达30%~40%,甚至达到80%以上,对水稻丰产丰收和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 空秕粒产生的主要原因

空壳(不实粒)是由于雌雄器官发育不全或雌雄器官的不亲和性导致受精过程无法完成而产生的。秕粒(半实粒)则是已经完成受精过程,但由于环境条件或穗部营养不良,致使子房中途停止发育而产生的。

2.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空秕粒产生的内因。水稻开花顺序一般为主穗先开,然后第1分蘖、第2分蘖……依次开花,同一穗中从上到下依次开放。一般分化、开放较迟的弱势花常因灌浆不足产生秕粒,或因未受精而形成空粒。不同水稻品种在同一条件下的空秕率差异也较大,一般上部3叶长而披垂、株型松散的品种因光合产物较少而产生的空壳较多。此外,对逆境抗性差,对温度、光照要求高的品种在遭遇灾害性天气时,会大大增加其空秕粒的产生几率。

2.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和风速等,其中以温度对空秕粒的产生影响最大。温度:水稻抽穗扬花期的最适温度为25~30℃,若9月中下旬遭遇寒露风,日均温低于20℃,可能造成花药不开裂,花粉散发不出,传粉和受精无法正常进行,导致形成大量空粒。水稻灌浆期的最适温度为23~28℃,低于15℃则灌浆缓慢或停止,秕粒大幅增加。光照:稻谷中的干物质95%以上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若灌浆乳熟期遇连阴雨,光照时数不足,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造成水稻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秕粒增加。湿度和风速:水稻开花最适相对湿度为70%~80%,天气干燥则受精不良,空壳多。花期若遇连阴雨,花粉过度吸水破裂,遇大雨、暴雨,易冲刷柱头分泌物,空壳也会大幅增加。若灌浆期遇大风,则易造成水稻成片倒伏,增加空秕粒的产生。

2.3 栽培管理 播期:播种过迟,单季晚粳糯7月以后播种风险较大,抽穗扬花期易遭遇寒露风,造成大量空秕粒。施肥:过多或过少施用氮肥,造成贪青或早衰;或施肥不平衡,注重氮肥施用,磷、钾肥施用不足,造成植株光合作用、生理机能衰退,增加空秕粒的产生。水分管理:若抽穗扬花期缺水;或排水不良、长期深灌,造成根系发育不佳,产生大量黑根,导致稻株吸水、吸肥能力差;或晒田时间过长、过重,后期断水过早,致使水稻早衰,这些因素均可造成空秕粒的产生。另外,密植不合理、封行过早、通风透光性太差,也会造成空秕的大量增加,导致水稻减产减收。

2.4 病虫为害 水稻的病虫较多,对空秕率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葉螟、纹枯病。稻瘟病引起穗颈、枝梗、穗轴坏死,导致水分、养分无法输送到穗部、谷粒,造成空秕粒大量产生;二化螟、大螟蛀食稻株茎秆,直接造成白穗;稻飞虱取食稻株汁液,纹枯病为害稻株基部,稻纵卷叶螟啃食叶片,这些均可造成水稻营养供应不足、空秕粒增加。

2.5 其他因素 二氯喹啉酸、二甲四氯等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药害,影响花器发育,形成青秕;扬花期利用无人机施药时飞行高度过低,风力过大,吹落花粉,影响受精,或直接吹折茎秆,造成空秕粒。

3 防控措施

3.1 选用结实好、抗逆性强的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逆性、抗病性强的品种,或一次枝梗多、二次枝梗少以及分蘖力强、抽穗整齐、开花延续时间短的品种。

3.2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茬口及本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期,适期播种移栽。单季晚稻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以确保9月中旬前安全齐穗,避免抽穗扬花期遭遇寒露风。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在处理好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的基础上适当稀植,一般常规粳糯稻宜栽插18万~23万穴/hm2。

3.3 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地力及品种合理进行配方施肥,防止迟施、偏施氮肥,施足底肥,看苗追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营养需求,确保抽穗扬花时有3~4片功能叶,成熟时仍有1~2片功能叶,秆青叶绿、籽粒饱满。齐穗后,结合病虫害防治开展叶面喷肥,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合理灌溉,以水调温、调气、调肥,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适时适度晒田,孕穗至抽穗期浅水勤灌,后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分管理,收获前10d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3.4 防御低温冷害 密切关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天气变化,若遭遇寒露风,应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在冷空气入侵时采取灌深水(6~8cm水层)保温;若白天温度高、夜间低,可实行日排夜灌以减轻低温危害,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提高水稻抗逆性。

3.5 及时防治病虫害 根据植保部门病虫情报和水稻生育进程,及时做好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工作。稻瘟病:主要做好穗颈瘟的预防,于破口前3~5d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肟菌·戊唑醇、春雷霉素等药剂喷雾防治,若破口抽穗期遇阴雨天气,于齐穗期再补治1次。稻飞虱:当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及时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吡蚜酮、烯啶·吡蚜酮等药剂对准稻丛基部喷施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选用溴氰虫酰胺、阿维·氯苯酰、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甲虫肼、甲维·茚虫威等药剂防治。纹枯病:分蘖末期选用苯甲·丙环唑、戊唑·嘧菌酯、井冈·丙环唑、肟菌·戊唑醇、井冈·蜡芽菌等药剂对准稻丛中下部喷施防治。

根据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施药时田间尽量保持浅水层。扬花期施药最好在16:00后,利用无人机施药时飞行高度要在2.5m以上。稻田化学除草要选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避免过量、重复喷施。

参考文献

[1]刘雪华,彭辉红.杂交水稻空秕粒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8):71-72.

[2]吕贵能.杂交水稻空秕的形成原因及预防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01(5):27-28.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防止措施
浅谈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道桥工程中的裂缝防治措施探讨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磨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探究
北方园林树种常见自然灾害及其防止措施分析
关于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成因及防治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