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制度下职业本科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

2021-02-07徐小桃

物流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唐 臣,徐小桃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 崇左 532100)

0 引言

2019 年1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并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此进一步推进行业培训与教学实现深度融合[1],这为职业院校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缓解就业压力、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等带来了机遇,同时其也在培训基地建设、师资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面临挑战。目前,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本科层次的课程体系存在时效性较低、岗位群适应能力低及实践性教学倾向度低等问题,本文探索将“1+X”证书制度融入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以期进一步推动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本科层次“三教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物流行业岗位需求的吻合度。

1 “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诉求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强化职业岗位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职业知识、技能[3],涉及到提高学生个人职业技能水平的自我认知,厘清自我职业规划等相关综合职业素养的问题。一方面,智慧物流时代,数字化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作用下,对职业院校学生高层次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评价也趋向于在具体工作情景中考查其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需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5]。“X”证书是行业培训证书,是对“1”进行强化、补充和拓展,职业院校作为“X”证书培训的实施主体,需要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及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进行保障。

首先,实现两个转型和两个兼具,即教学团队向“培训团队”转型,个人向团队转型,教师需兼具“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与“培训技法+培训磨课”的能力,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主线,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批物流职业技能培训名师;其次,“1”与“X”的有机融合需从课程层面入手,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同时,从“新增”、“替换”、“课证融合”多个角度研究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再次,教学设计需向培训设计转型,转变教学模式以适应“1+X”制度实施,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任务驱动、技能比武及任务巩固等多种教学方式支撑“X”内容,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环境,建成一体化、系统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学分银行”下的教学评价改革升级,建设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校园学习成果转换管理信息平台[3],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

2 “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动向

2.1 “1+X”证书制度下重构智慧学习空间

智慧物流时代,对职业本科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独占能力、快捷获取、处理及利用的能力,因此,物流人才技术技能“1+X”证书制度从“深”的角度,针对的是物流管理专业水平的核心技能领域,其直指高度复合型技术技能物流人才;从“宽”的角度,针对物流岗位(群)或相近职业领域的相关技能。智慧化生产系统下物流工作过程所需的技能操作走向高端化,物流管理方式趋向数据化与研究化,智能物流下服务与生产走向一体化[6],物流管理相关的技术学习及技能习得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界限,因此,必须借助智慧物流系统赋能物流管理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创建,增强“物理学习时空”与“网络学习时空”中各要素的交互。

“1+X”证书制度实施中注重初级、中级、高级层次等级划分与“1”的层次相衔接,即物流管理职业本科以中级及以上层次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与岗位层级相对应,即智能物流系统工程与技术服务岗位主管起步。“1+X”证书制度下物流技术复杂程度和物流技能熟练程度应相互适应,因此,根据智能化物流生产与管理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新要求,物流管理核心技能培训的关键在于协调“空间教育力”和“学习场所感”关系。

由于物流管理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性强,为学生在“1+X”证书培训与学习中提供近似真实物流管理工作状态的学习情境,将不同岗位层级知识情景与物流管理实践任务相结合,在虚拟工厂或车间,搭建线上实践平台,并促进物流管理职业本科教育空间与物流产业空间交互,提高校企共育、产教融合的育人效果。

2.2 “1+X”证书制度下开辟教学融合路径

“1+X”证书制度实施需在理论上尤其是教学层面进行详尽的周密设计,为实践提供保障。我国“1+X”证书制度是在欧美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上,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模式、机制及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强化教学标准对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教学中与不断增进校企融合的深度、专业群辐射力度、学习者社会融入度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交流程度,来发挥“1+X”证书制度沟通协调作用[2];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下明确校企合作切入点,直接对接物流企业关键岗位,直面典型工作任务,反映岗位关键能力要求,达到教育教学内容与任务群所需的综合能力高匹配度,着力开发“证书型”课程。围绕着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将现代物流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与培训中,基于学分银行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学分的置换与互认,并基于物流实训基地转变教学模式以适应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其中按以“岗位关键任务”实践教学逻辑思维,职业技能水平运用“初-中-高”递进实践性学习与培训,使学生具有“做事”的实践能力,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最终获得物流管理“X”证书,即学习结果与综合职业能力习得的凭证,促进物流产业发展,规范物流人才培养工作。

2.3 “1+X”证书制度典型案例经验

理论研究层面,部分学者从廓清“1”和“X”的关系入手,研究二者复合型、融通型、协同型及终身型的逻辑特征,“1”是基础,“X”是“1”的强化、补充、拓展,强化指的是职业技能、知识、素养层面,补充指的是相关领域的代表行业走向高端的新技术、技能、规范等[3],拓展是指相关职业群领域、核心职业能力层面及实践层面,天津职业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及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院校积极探索课证融通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彻底改变了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及学生学术性的学习模式,核心是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转化为教学与培训方案。具体实践经验包括:“X”证书学习知识点与技能与教学内容完全吻合时,采取“免修”方式;“X”证书涉及到已有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时;根据专业特色发展需求进行强化或补充培训,来凸显人才培养的“特色化”与“专业化”;从制度、流程、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1+X”证书制度实施规范管理工作;在师资保障方面,通过完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校内外兼职教师等继续学习机制,为“1+X”证书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师资队伍;构建校、企、政多元协同推进机制,完善新政策实施过程监督评价制度,强化深层次高质量数字资源建设等,为“1+X”证书制度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3 “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课程体系重构策略

“1+X”证书制度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益者广泛,包括学生、在岗人员、求职人员、转岗人员及相关技能兴趣爱好者。为了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首先,需要避免走向“职业培训”的误区,过度强调“短平快”。“1+X”证书制度实施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以实际需要为核心的课程结构知识,以实践任务为中心来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以职业实践为逻辑线索来重构物流管理职业本科课程框架。需要从教学理念层面清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区别,职业教育教学从学习迁移理论的剖析不仅仅包括技能的自迁移及近迁移,更注重技能的远迁移,凸显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高层次性”、“职业性”及“特色化”。因此,构建三水平的递进式的学习情境与统一“三过程”即学习、教学及工作过程是保障学习成效的基础。

3.1 职业本科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3.1.1 基础课程体现职业本科属性。基础课程是指对接受职业本科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基础性也是必须要接受的学习项目。一些基本知识和理论传授应渗透着职业岗位技术习得成分和丰富的相关职业内涵,例如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在内的一些经管类基础课程,可以为接续知识提供方法论,无论定位于“高职高专层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还是定位于“职业本科层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均是高等教育起点知识与技能,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备物流管理与工程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的人才十分重要。

3.1.2 专业课面向物流产业和职业岗位。专业课程需接轨产业、行业,服务企业,面向职业岗位,以职业实践为导向,涵盖典型职场情景和典型工作任务,在情境中内化职场核心技能与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胜任能力,如物流管理与工程方法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物流技术应用、物流与供应链及相关领域胜任规划设计及创新意识等的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

3.1.3 “X”对接岗位实际需求。物流管理“X”证书以物流行业岗位群需求和职业等级为依据,对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证书等级划分充分体现企业职级划分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需要,对应业务操作、运作管理和运营管理岗位群,涵盖业务操作、运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多个职系,聚焦物流核心岗位技能要求,并将企业关注度高而职业院校扔有待加强的核心技能教学,如物流市场开发、客户管理及成本控制等领域,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慧物流最新技术要求,将先进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应用场景融入课程教学中,将物流行业未来2年-3年的技能需求前置在培训中,将智能物流、国际物流等关键就业领域对职业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融入职业资格培训中,将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对接,将工作岗位任务迁移到课程模块,融入物流管理“X”证书教育与培训中(见表1)。

表1 物流管理职业资格分析表

3.2 “三能兼容+课程融通+横纵双跨”课程体系建设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大学试点院校之一,其职业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专业在探究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校在“1+X”证书制度政策引导下,借鉴核心课程构建方法,并将核心课程横贯于物流管理各分支领域,实践知识“分层次”,扩大知识与技能学习与选择的范围,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的能力,增强学生未来职业适应能力,建立了“三能兼容+课程融通+横纵双跨”的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人才

培养的课程体系。“三能兼容”即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素质能力,核心是与岗位定向相关的职业核心技能习得,技能课程直接对接产业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扩展复合型技术技能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组合空间,突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低融合性,同时关注专业群内的非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跨行业职业能力发展。

3.2.1 课程体系建构基本点—建构理念。1+X 证书制度理念下,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趋向于实用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是基于物流产业新动态及行业岗位新的能力标准,将技能等级标准融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进一步将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向“X”证书方向调整与融合。学历教育中对应的课程匹配中级、高级“1+X”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并形成与其对应的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如《物流系统仿真课程设计》、《物流作业与流程模拟》《供应链管理系统模拟》等。课程体系作为一个综合的概念,是课程理念、内容、逻辑思路、教学实施、评价及完善的统一体。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可划分基础性、专业性、操作性三种建构模式,基础性课程体系相对稳定,注重传授科学、准确的知识;专业性课程体系则需要在校企协同育人的体系下围绕着“职业性”和“岗位群”核心进行动态调整,注重教学与情景的结合;操作性课程体系具有对应性,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3.2.2 课程体系建构着力点—建构思路。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教学理念、目标、类型、结构、组织方式及评价等元素构成,其宗旨是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均需渗透于课程体系中。课程体系建构的总体思路为:课程目标对接行业需求,融合“1+X”证书标准制定层次性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迁移能力;课程类型以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主,关注理论与实操范畴的比例;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关注岗位技能习得;课程逻辑思路对接教学规律,关注学生职业带成才结构;课程评价对接岗位群工作职责,关注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持有率。课程体系建构的方式首先是梳理现有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在课程数量、难度、层次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契合度、差异度;剖析课程内容与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能力模块内容不匹配的部分,进一步调整现有课程体系,使课程与“X”证书匹配,对于物流企业关注度高的核心技能方块如物流市场开发、客户管理及成本控制等,以“新增”选修或者必修的方式,保证“1+X”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知识、技能、能力要求的完整性。

3.2.3 课程体系建构支撑点—校企育人。根据“1+X”证书多元主体参与的性质,需进一步协调企业利益诉求,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力求与多家企业合作,整合实训实习、就业岗位及教育培训等优质资源。“1+X”证书培训制度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研发、合作培训、合作评价等人才培养方式,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同时,满足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1+X”证书培训需求,以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素质能力育训核心,针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运作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维护、企业智能物流系统管理与控制、供应链规划与设计管理及国际物流技术人才培养5 项关键领域提供必要的物流技能实训。

3.2.4 课程体系建构关键点—建构模式。科学有效的建构课程体系,需明确课程体系立足点,从宏观角度即课程结构体系,从微观角度则是课程内容体系。本文从宏观课程架构体系建构剖析“1+X”证书制度下“三能兼容+课程融通+横纵双跨”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以物流类岗位技能为指导,以理实一体的建构模式,以培养学生在智能物流领域中操作管理和系统优化能力为核心,以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和改善、自动化立库物流系统设计、物联网工程实施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参照物流行业现行的职业准则,融合“1+X”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其中“三能”即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素质能力贯穿课程体系始终,是该课程体系的灵魂。课程学习及课堂教学领域的设置按照物流管理技能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以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物流核心岗位技能体现职业本科的高度与深度。

图1 “三能兼容+课程融通+横纵双跨”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技术实践能力”已成为现代物流产业技术人才的具备的基本条件,课程教学目标由再造技能转变为再创技能,由操作(动作)技能转变为智慧技能,以简单且重复技能转变为灵活技能,观察分析能力、灵活适应能力、信息化问题处理能力、交际能力、创新创业及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现代物流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从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培养兼具知识广、掌握扎实物流技术、能干务实的应用型人才与科学理论扎实、创新研究能力强的研究型人才。

(2)课程内容。“1+X”证书教学内容聚焦物流核心岗位技能,对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及要求》行业标准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其主要包括物流管理职业基础和物流核心岗位技能,职业基础要求是将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自我管理与沟通合作等前置到培训中,强化学生“互联网+服务”的意识、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核心岗位技能要求如仓储、配送、运输等相对成熟的行业培训模块融合于“三能兼容+课程融通+横纵双跨”课程体系,同时培训中应加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智慧物流最新内容。

(3)课程结构。课程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序,以便确定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顺序,如何将职业能力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这是“1+X”证书制度下以实践技能习得为导向的职业本科课程结构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施核心技能整合课程项目化,适应现代物流产业下工作结构变化和学生终身学习特征,拓宽课程灵活性的要求,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中级)为例,其课程分为物流市场开发与客户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6大项目模块,最大限度满足“1+X”证书培训需求。

(4)课程评价。发挥社会化培训评价组织的作用,选择精通物流产业生产或服务的发展新业态、了解工作岗位对技术技能的新要求且具备资深行业背景及丰富职业教育培训经验的培训评价组织,对物流职业技能学习者进行综合评价,如实反映学习者的物流职业技术能力,通过开发“1+X”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相关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教材和数字资源,尤其在考核评价方面需具备考核站点筛选、考核题库建设、线上操作信息平台开发与维护及专家团队组建等条件。

(5)制度保障。成立基于“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建设的课程体系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制订“三能兼容+课程融通+横纵双跨”课程体系实施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项目过程管理,加强考核监督,并建立奖惩制度,实现事前充分论证、事中监控管理指导、事后效益检测评价的全过程监控和考核。

3.2.5 课程体系建构落脚点—育训模式。“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实践为导向,以物流工作实践过程为学习与培训的主要方式,既注重工作本位学习(真实工作情景),又离不开学校本位学习(模拟工作情景),通过剖析物流管理“1+X”证书各个层级涉及到的工作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模块及持续学习能力等相关技术性知识,无论是技术性理论知识还是技术性实践知识,均需要通过实践性学习方式或者培训方式,培养学生的物流业务实践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同时利用校内实训教学。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根据企业职级划分及人才培养目标分层定位的要求,在“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基础上,建成一体化、系统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规范校内实训室制度、校外工学交替过程控制制度、校外顶岗实习过程控制制度,完善实践教学内涵,有力支撑了“进阶式培训包”三级分层,即智能物流系统工程与技术服务岗位主管,国际货运代理、报关、配送、运输主管;智能物流项目设计师、智能仓储物流经理、项目物流工程师、物流规划师;物流系统工程与技术服务高级物流工程师(高级管理岗)。该模式依托“互联网+培训”发展趋势,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突破知识重难点,通过标准认定、项目教学、模块化设计和学分设计,实现成果进阶式积累和人才进阶式成长,完成认证与转化。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物流管理“1+X”证书培训模式

4 结语

“1+X”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给职业教育及教学管理变革带来了机遇,职业本科具有“职业”特色,需坚持职教的属性,培养出理论扎实、具备职业特色、适销对路的新型职业化本科人才。本文在“1+X”证书制度下,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等方面尝试进行改革与突破,但职业本科还需在满足物流行业发展对职业本科人才的需求基础上,从优化专业结构、职业院校转型升级、创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继续探索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