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损失厌恶
2021-02-06凤凤
凤凤
许多乘坐公共汽车上班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等哪一路公共汽车,这路公共汽车偏偏就会姗姗来迟。这种埋怨的现象在经济学里叫“损失厌恶”。
经济学家提出过一项实验来验证损失厌恶。他们让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象“得到100元”和“损失100元”这两种情况,结果学生们得到100元所带来的喜悦,远不及损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因为购买彩票中奖赚了100元,然后因为掏钱包的时候不小心丢了100元,那么这一整天他还是郁闷的,因为丢了100元的打击,比中奖赚了100元的高兴来得深刻。
其实,等公共汽车的时候,人们之所以有等哪一路车哪路车就姗姗来迟的感觉,正是损失厌恶心理的很好验证。事实上,公共汽车的计划调度和实际运行,并不会特意和我们过不去。
明白是心理作用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看看心理是怎样发生这种作用的。假定平均每次乘坐公共汽车等待的时间是五分钟,那么如果只有两分钟公共汽车就来了,这个比预期等候时间节省下来的三分钟,会带给我们快乐。所以,同样的三分钟时间,如果是作为“好运”的三分钟,留给我们的记忆刻痕不那么深,相反,如果是作为倒霉的三分钟,留给我们的记忆刻痕就比较深刻。好运总是记忆不深,霉运总是记忆深刻,积累起来,就表现出损失厌恶的心理。
损失厌恶心理还广泛地出现在我们日常消费的情景下。比如,当我们想去吃饭、喝酒或喝咖啡的时候,是不是总会不自觉地走进自己熟悉的老店呢?这其实也是损失厌恶心理形成的消费习惯。
那家餐廳之所以常去,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餐厅菜品味道不错,价格公道,店里的气氛很适宜就餐,服务员的态度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总之那家餐厅很不错……如果去一家从没去过的餐厅,也许味道会更好,但是也有可能味道很差,如果上菜速度很慢,服务不到位……谁都不想冒这个险吧?
人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行事,不太想尝试新事物,是因为内心“害怕失败”。与“想获得更多的收益”相比,人们“不想蒙受损失”的心情更加强烈。
所以,人们不太愿意“冒险”去尝试新的餐厅,而会选择比较“安全”的熟悉的老店。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